nelson200009 wrote:一般的隨身訊源只能把阻抗8歐母推的還可以而以!! 耳機只看規格不太準吧 akg k3003也是8歐但好像也不是一副好處理的耳機反而大部分耳道阻抗都16毆以上 你不用隨身訊源播難不成要接家機嗎...
大帝士 wrote:耳機只看規格不太準吧...(恕刪) 耳機推好的定義:有的吃源,有的吃擴,有的又吃源及吃擴,(上擴或磚頭)要升級到什麼程度,看個人的需求而定,看規格(8歐)確實是以偏概全的說法,無誤,例如MONSTER從不標示阻抗,自己的耳朵去試聽比較準!!
nelson200009 wrote:耳機推好的定義:有的...(恕刪) 不知道以您的經驗來說...有那些耳道還是耳塞耳機是吃源的 ,又有那些耳機是吃擴的.....另外又有那些耳機是吃源又吃擴的倒是想聽聽您的經驗,大家吸收吸收經驗
Willien Chen wrote:不知道以您的經驗來說...(恕刪) 讓小弟換種說法 (nelson大 的說法並不是有問題, 但相對來說有點過於精簡), 然後大家互相統論交流:(1) 無論源 or 擴, 對耳機都有影響, 但影響的程度有差(2) "難推動" 的耳機一定吃擴, 另外如果耳機本身 "頗有個性", 則訊源對這耳機的影響就相對小了 (這應該是 nelson大 所提的 "吃擴")(3) "個性中性 & 前端反應力強" 的耳機通常會很吃訊源, 另外如果耳機本身 "相對好推動", 則耳擴對這耳機的影響就相對小了 (這應該是 nelson大 所提的 "吃源")(4) "難推動" + "個性中性 & 前端反應力強" 的耳機則是吃訊源又吃擴 (這應該是 nelson大 所提的 "吃擴" + "吃源")(5) 相對的, "好推動" + "頗有個性" 的耳機, 一般來說就是屬於不吃源且不吃擴的那種 (相對好搞)以上也只是一種大略的分法, 真要細分的話, 各個環節都會互相影響:(1) 難推動 + 頗有個性 ---> 照理說應該吃擴, 不過如果訊源也非常有個性的話, 配的好可加分 (但通常有限), 配不好就真的悲劇了(2) 好推動 + 個性中性 + 前端反應力強 ---> 照理說應該吃源, 不過如果耳擴本身也挺有個性的話, 配的好可加分 (但不一定有限, 有時幫助也挺大的), 配不好就真的悲劇了(3) 好推動 + 頗有個性 ---> 照理說應該很好搞定, 不過如果耳擴 & 訊源本身也都挺有個性的話, 配的好可加分 (但通常有限), 配不好也可能發生悲劇如果要真的舉例的話, 恕小弟真的才疏學淺, 聽過的耳機實在有限 就讓各位大大自行定義吧!套句 + 紀念 "消失的 GG大" 的名言:直推只建議使用FITEAR耳機,over +Np.s. 小弟文不對題 + 不爽 01 封殺 GG大, 不知是否會被捅
jameskungzu wrote:對於個人來說,花大錢提升一點點聲音品質是毫無價值可言(因人而異,每個人價值觀不同,或許有人覺得有價值),想想自己聽音樂的習慣,然後再花一些時間去試聽聽音樂不一定要最好,只求悅耳 認同這點我是低音控 目前J3+C710 個人覺得真的很棒曾經試聽舊版經典低音猛獸MMDT, MMDT當然比C710優這麼說好了, C710我給8分, MMDT有10分c710約4千, 得到MMDT, 要多付出4千的2倍多的小朋友換來那2分的聲音品質提升,個人也覺得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