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淺談】耳機的聲學設計 & 技術探討

zhang230631 wrote:
總地來說,無論是音響系統或耳機系統,每一個環節都會影響聲音,只是程度上的大小不同罷了,就好比數位線與類比線的關係。


其實多少也很難界定, 阻尼因素固然是重要的, 放大器會以負反饋來降低輸出抗阻
但亦有完全不用負反饙的放大器, 採用最簡單直接的線路
雖然阻尼因素不及格但依然受好評, 一說這樣會有更自然和有活力的聲音


ju5888 wrote:
至於管機的話大部份都用OPT做耦合(阻抗匹配)~所以不用考慮阻尼因素的問題


但管擴不一定都有OPT吧
而我所見一般hybrid(混合?)耳擴也通常有比較高的output z是何原因?
晶體擴多數有<1 甚至 <0.1的輸出抗阻
hybrid就多數會是2-10左右

另外本人居於美國, 國文不好, 有些名詞不知道中文, 有錯請修正
(其實看文章也有點吃力)

ju5888 wrote:
沒錯~ 靈敏度就是 1M/1W 的標準下在 1K 的頻率測得的聲壓級 (SPL)
但實際應用~ 耳罩耳機離耳膜有多遠~ 約 10 公分好了
這時候還要參考"哈斯效應"的聲音遮蔽能力
一般家中房間的噪音約 30 至 40 分貝~ 而我們正常聆聽音樂約 80 至 90 分貝
可以說完全的遮蔽了噪音~ 不管耳機的開放程度
所以我才說耳機的靈敏度影響幾乎可以無視

非常感謝 ju5888 的詳細解說與指正,已將前段的敘述作更正,幫您加五分


關於「哈斯效應 Haas Effect」,音響共和國 - 音響 AV 聖經有詳細的解釋,以下部分引用敘述:
1. 二個音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聲音同時發聲,只要其中一個晚到千分之幾秒,我們的耳朵就會認為聲音是從先到達那個聲波的方向傳來。

2. 二個前後到達人耳的不同聲音,即使後到達者的音量大於先到達者,但先到達的聲音會把後到達的遮蔽掉。大致上符合 ju5888 大所說的。


題外話,我認為音響 AV 聖經是個很不錯的「音響知識合輯」,對於我瞭解音響的基礎知識有著極大的幫助,推薦給有興趣的朋友閱覽。
文字潔癖症患者 「索尼大法」基本教義派 「松下科技」堅貞信仰者。
whitefang1 wrote:
其實多少也很難界定,...(恕刪)

管機如果是拿來推喇叭的,一定有OPT,因為要降壓來換電流
耳擴的話也大多有OPT,OTL是很少數的
耳機:STAX 009S 相機:Leica Q2 手錶:AP 15300ST
[教學]改造你的 ED8LTD
友站 Earzone 曾有人拆解 ED8LTD,Ultrasone 的三重獨立低音導管位於單體的外部開孔處 (第三張圖),這項資訊提供給各位。
文字潔癖症患者 「索尼大法」基本教義派 「松下科技」堅貞信仰者。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