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熬了1000個小時的UE900, 粗淺聽感分享

ryox22001 wrote:
BBE SonicMax Pro

這播放APP聽起來很怪異

它刻意把音場加大

不過人聲因此變遠了、解析變差、定位模糊

聽起來就是糊糊一大片

原本歌手的嘴形還清晰可見但用BBE之後就看不到了

想使用一些EQ或增益也要買專業版

我還是比較喜歡用我原本的播放器SoundBest

真的不輸ROCKBOX


ps 我用S3+UM2

ryox22001 wrote:
BBE SonicMax Pro

BBE公司獲得專利的Sonic Maximizerr HD音效技術。可以恢復有損壓縮數字音頻聲音的清晰度,還原自然溫馨,純淨和高清的聲音。

BBE Sound Inc. 公司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於1985開始創業。作為全球一流的音頻技術公司BBE Sound,致力於為所有人改善音質效果,從普通用戶到和聲音專業人員。
BBE強化技術被運用在整個音頻行業,從舞台現場到錄音棚,從消費用戶到著名音樂家,堅持使用BBE專業音頻處理器,以實現最佳高清晰度音效。


BBE技術的作用,給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明顯提高了高音清晰度,
在是一項非常優秀的功能。誇張一點說,簡直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


看起來好麻煩,還原那個還原這個增加細節的
樓主就已經全部是無損擋了還還原增加個什麼啊
本來有的東西就會有,沒有的東西還是不會憑空出現啊~
jinshun000 wrote:
這播放APP聽起來很...(恕刪)

不會啊! 音場調低一點就好... 有些部份自己手動調整會比較好 ^^

ETERNALBLAZE wrote:
看起來好麻煩,還原那...(恕刪)


你錯了 經內地及台灣網友還有本人實驗 是有加強跟還原的效果 不是檔案是無損就足已 設備端也是要調整的 這軟體對MP3格式效果尤其明顯
不會麻煩啊!!! 跟VST比是小CASE ^^



jinshun000 wrote:
這播



樓主的歌是flac非mp3,所以才沒差
jinshun000 wrote:
這播


看錯是flac,不過都是無損檔所以一樣沒差
ryox22001 wrote:
你錯了 經內地及台灣網友實驗 是有加強跟還原的效果 不是檔案是無損就足已 設備端也是要調整的 這軟體對MP3格式效果尤其明顯
不會麻煩啊!!! 跟VST比是小CASE ^^


可是
樓主的檔案都是無損啊^^
設備端當然是需要調整,但是你對已經是無損的檔案還原什麼啊?
加強這個就不說了,那是個人口味
另外,就算是MP3,我認為任何技術都無法還原已經被破壞的檔案,沒有的東西就是沒有,已消失的細節不可能重新出現,我想知道我到底錯在哪裡,已經被壓縮過的MP3到底能夠還原出什麼東西?還請大大告訴我
所謂的"還原",應該只是在被破壞的區域去"加料"吧?
我個人也是UE900的擁有者,訊源是IPC+Fireye HD DOCK輸出(海恩線)
音樂則是全部都用正版CD,有一般CD、XRCD所轉乘的無損檔(頻果專用的AIFF)
我覺得很多人都把UE900的原廠線說的很糟,的確,原廠線有它的缺陷存在,但我想還不至於那麼不堪
其實我個人滿喜關,他的線編織的樣子我覺得很漂亮(純屬個人觀感
一開始聽的時候也是覺得藍線比黑線好聽,黑線聽起來就是乾,藍線整個暖許多,
某天忽然心血來潮,想說不知道黑線RUN開聲音如何,於是就一股腦的把黑線RUN了,
約略200多小時後把它拿出來聽~~不!!!這是我認識的黑線嗎?我只能說真的差很大。
RUN完的黑線我覺得比藍線好聽很多,人聲整個好有情感,清晰度也很不錯,感覺這聲音我還滿喜歡的
從此之後沒再裝藍線聽了,另外最近收了一條oyaide HPC-SE(銀)來接UE900,恩我個人認為還滿耐聽的,跟黑線比的話,雖然人聲不那麼亮了,但卻多了一份柔感,與黑線的差別我認為是聲音變柔,音場有家大,解析分離度也都有提升,這應該是最明顯的,低頻的話質也有提升,更凝聚,但是說量多了嗎?其實感覺不太出來明顯增多,高頻的話延伸度有提高。
以上的聽感在直推和上擴都有AB比較過,聽感大同小異,只是差異度的明顯與否。
以原廠線來說個人認為藍線真的很美但是聲音我會頭投黑線一票
個人認為原廠線真的可以RUN,RUN完會讓你有不小的驚艷,雖然目前用oyaide的線,但我依舊很推RUN開的黑線。
以上純屬個人的小小心得
ETERNALBLAZE wrote:
可是樓主的檔案都是無...(恕刪)


BBE技術的作用,給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明顯提高了高音清晰度,
在是一項非常優秀的功能。誇張一點說,簡直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

BBE音效的原理與作用,網上有不少文章從技術上作了解釋,有的還有音頻信號的對比圖。
一般對BBE的描述是這樣的(引用數位專家小組的“音效之後-BBE”):
BBE技術是希望能夠在普通的電子設備(功放)上還原出更加真實的音質。
大家知道,音樂信號從採集下來一直從揚聲器重播出來這個過程中,
音頻信號可能已經經歷了幾十至數百個電子元件,
而這些電子原件特別是電容以及帶有電感特性的揚聲器,
都會使音頻信號的相位發生微小的偏移,
這種偏移通常會使高頻信號更晚一些到達我們的耳朵,而由於人耳的聽覺特性,
而感覺到音樂變得更模糊不定,並且無法向親臨現場那準確的對樂器進行定位。
因此某些專業音箱便高音揚聲器放置的更靠近聽者。
而BBE技術便對音頻信號的這部分偏移進行補償,
因此,聽上去,使用BBE處理後的音樂,更加清晰。

對非專業人士來講,理解起來還是有點困難。
在這裏試著以圖像的形式為例,給大家從另一個角度形象地解釋一下BBE的原理與作用。
假設由一大群身穿不同顏色服裝的人,拼成一幅清晰的圖案,在高處俯瞰的效果很精美。
如果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造型,俯瞰可能會產生豐富多樣的效果。
這種效果可以看作是修飾性音效起的作用。有的(人)顏色站得高,有的(人)顏色站得矮,
會產生不同的立體效果,也可以比作調整不同頻率的等化器的效果。

如果要求所有人都必須朝一個方向走,形成一幅移動的圖案,情況就不一樣了。
如果每個人走的方向與速度都一致的話,圖案俯瞰的效果仍然沒有問題。
但如果某種顏色的人走得慢了,這時的圖案俯瞰效果肯定就失會真了,
圖案變得不清晰了。但如果採取措施,拉走得慢的人一把,
使他回到他應該處的位置上,那麼圖案就會恢復原來的清晰與美觀。
音頻信號在轉換與傳輸過程中,頻率越高的信號,
越容易滯後,這就是所謂的相位失真,就像走得慢的人一樣。
這種失真,用修飾性音效是不可能修正的。其他人無論用什麼造型,
也不可能將那些走得慢的人造成的圖案失真彌補過來。

而BBE的奇妙之處就是,就是將高頻信號往前提,頻率越高,提前得越多。
就像拉走得慢的人一把一樣,使高頻信號恢復到本來的位置上。
一個很明顯的效果,就是音樂聽起來更清晰了,就像圖案恢復原來的清晰與美觀一樣。

現在你是不是對BBE的原理與作用有些理解了?
高頻信號是表現音樂細節的關鍵因素,而壓縮的音樂格式,損失的主要是高頻信號。
加上高頻信號的相位失真,本來不豐富的高頻信號,就更沒有多少用來起到應該起的作用。
因此BBE的作用就更加明顯。
可以說,BBE是提高MP3播放器的音樂播放品質最有效的方法。
從另一個角度講,BBE可以使低位元率的音樂產生高位元率的效果。

例如,可以使128Kbps的MP3音樂,產生160Kbps,甚至192Kbps的聽音效果。
BBE技術是一個統稱。實際上BBE包括許多不同演算法,用於實現不同的功能。

例如BBE Mach3Bass,就是低音提升演算法,它與用等化器來提升低頻是不一樣的,
效果要自然逼真得多。其他演算法這裏就不再多述了。
如果有興趣可以到網上查找相關技術資料。
BBE的效果究竟神奇在哪裡,還要靠你親身去體驗。

許多人說“對音效不感興趣”這句話,還體現了對音效的種類與作用並不完全清楚。
實際上,播放機上的音效功能有兩類:

第一類是針對音訊信號在轉換、傳輸、放大、播放過程中,
由於音源與設備的因素產生的失真進行合理有效的修正與補償,
使聽音效果更接近音樂作品本身希望達到的效果(也就是上面我們最後理解的“原汁原味”)。
杜比降噪、BBE就是這類音效最出色的代表。我們可以稱之為還原性音效。

第二類是在原來音樂的基礎上,進行空間環繞、音場展寬、動態增強等處理,使聽音效果更加豐富多彩。
SRS就屬於此類音效的典型代表。我們可以稱之為修飾性音效。

從技術角度分析,這兩類音效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還原性音效所做的工作,是一種改善音樂品質、還原音樂細節、提高音樂清晰度,
對重現音樂的“原汁原味”有重要作用的,很必要的工作。

而修飾性音效是在現有音樂的基礎上,
有對音樂進行裝點、修飾的效果,對改善音樂品質不起什麼作用,是一項並非必須的工作。
采不採用,主要看個人的喜好。
至此,在你明白了還原性音效的作用之後,就會理解BBE音效的重要性了。
其實,從技術角度講,杜比降噪、BBE等,對音訊信號所做的,
是以重現高保真原音信號為目的還原性處理技術,稱為音效很容易與普通音效混為一談。

由於音源品質的提高,音效的作用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例如杜比降噪,就根本派不上用場了。雖然音源品質好了,
但音訊信號轉換、傳輸、放大過程中的失真、特別是高頻信號的相位滯後導致的失真,總是不可避免的。
由於BBE音效是專門用於補償高頻信號的相位滯後導致的失真,
因此即使是很高檔的CD機+功放,採用BBE音效後,對改善音響效果也還是有明顯作用的。

由於機器的音源是一種失真壓縮格式,因此其音樂品質距CD碟有一定差距。
特別是壓縮率比較大的音源,其高頻信號的損失更嚴重。
同時由於機器的體積越來越小,高集成度的解碼、轉換、放大晶片的效果,
也不可能達到CD機(也放MP3碟)+專業功放的效果。
這時,前面提到的還原性音效的作用,就又變得重要起來了。

由於MP3的信噪比沒有問題,好的產品,已能達到90dB以上,
因此杜比降噪同樣派不上作用。
那麼,修正與補償失真、提高清晰度、重現高保真原音信號的任務,
只有目前最著名的BBE音效來完成了。

BBE Mach3Bass 是建立在BBE之上,用於提升低頻能力的演算法,
它不同於一般的EQ方式的簡單提升,由於通過一定的誤差修正,
因此它在提升低頻的同時,並不會讓有感覺到其它頻率,特別是中頻(人聲)的衰減。

BBE MP 這一演算法對於像我們這些經常播放MP3的人來說非常重要,
因為它的誕生就是為了彌補這類失真壓縮(包括MP3、MD、OGG、WMA等)所帶來的損失。
一般來說這類壓縮演算法會丟棄音樂中信號強度比較弱的部分,
因為按照聽覺理論上來說,那一部分的音訊是人耳聽不到的。
但在實際中,那一部分聲音裡可能會包含一些畫龍點睛的細節。
因此加入了這部分補償以後的音樂,會讓人感覺到更加細膩。
從上面的光譜圖上能夠很明顯的看出經過BBE-MP處理的音樂包含有更多的細節。

BBE ViVA 主要應用在身歷聲系統中,
很多的3D演算法都是通過混合、抵消左右聲道中特定頻率而使人有一種虛幻的空間感。
但這樣粗略的方式同時會犧牲很大一部分位於聽覺系統中部的聲音(通常為人聲),
這樣的結果就是在提供了3D效果的同時,
犧牲了非常多的音質。而BBE ViVA正在針對這個問題而研製出來的演算法。

Mp3的細節是比原始音源消失了一些 但不見得撥放過程中消失的只有那"一些" BBE還是很有用的技術

ryox22001 wrote:
BBE技術的作用,給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明顯提高了高音清晰度,
在是一項非常優秀的功能。誇張一點說,簡直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恕刪


嗯,既然如此的神奇,那我現在就來試試看
使用撥放器為NW-Z1050,耳機為MDR-EX1000
BBE SonicMax Pro短暫測試

試聽檔案為128K至320K的MP3與FLAC

我說說我的感想,不好聽
在使用EX1000的情況下,細節絲毫沒有增多,反而還會減少,然後高音變得非常的刮耳不耐聽,而音場莫名其妙的變的非常不自然的闊
這個APP給我的感覺是,加了很多料結果反而變得很奇怪,還造成了更多的失真
我想問問您使用的播放器與耳機是哪一副呢?
至少,在Z1050和MDR-EX1000的基本硬體能力與解析度下,這個APP豪無用武之地,甚至還有嚴重的反效果再看看剛剛那一大串技術說明,嗯,扯了這麼多東西,結果.......
有點想笑

補充一下和SONY自家撥放器與同樣號稱"音質補償技術"的DSEE的聽感比較
SONY自家的播放器在未開啟任何音效技術下,和BBE SonicMax Pro一比,馬上能感受到BBE之下音樂的許多細節消失不見了,而且BBE還會把原本的聲音給"修飾",變成具有"BBE風格"的聲音
而開啟DSEE之後的SONY播放器,細節雖然沒有增多,但是能夠感受到高低音的延伸稍微變得較佳,和BBE那種加料的感覺差很多
先不論DSEE是否真有音質補償,但至少不會像BBE SonicMax Pro那樣加一加變成重口味,然後順便把細節抹掉
這個......好吧,也許有人會喜歡這種聲音,但是我絕不會推薦別人去裝這個APP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