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圖文多]Compact Monitors Stage2/3/4試聽與Sony PHA-1台中音響展心得分享

ln1296 wrote :
ETERNALBLAZE wrote:
今天也去聽了compact stage2/3/4
個人感覺是,
這是副很厲害很厲害的耳機,可是,聲音實在稱不上自然
音場可能是因為公模的關係並沒有網路上許多人說的"如耳罩一般的音場",甚至我覺得有些非客製旗艦的音場還比較大
然後解析度和定位,說真的我認為,離"耳道之頂"這個稱號有點距離,是很優秀沒錯,但是也沒說那麼無懈可擊
MY EAR的店員說公模只有實際訂做的4成實力,看來應該是這樣沒錯
然後還有幸能聽到IE800,關於IE800,我只能說,不愧是SENHEISER,音域延伸仿佛沒有極限似的,音場更是又廣大又自然,現場配的試聽機是AK100,聽過了那麼多耳道,我很想說,IE800可能達到了一個里程碑
...(恕刪)


IE800???
已經出現在市面上了嗎?...(恕刪)


還沒,展出的是據說全台唯一的展示機,那時我聽完後聽展場人員講,再過幾個小時就會送走

蘇普 wrote:
能否比較一下SE53...(恕刪)


對我自己來說這兩支耳機音場表現很不一樣
Stage 4是一個大的圓形音場 就像在一個很大的空間中表演 而聲音是從四面八方來 它的聲音極有環繞感
而535Ltd的縱深並不深 音場也不大 中頻又凸出 與Stage 4比較起來就像是貼近耳朵表演 是包圍感! 
但535Ltd的定位仍屬清楚
有趣是iPad數位輸出給PHA-1以後的535Ltd稍為冷了一些 解析更好高頻更通透 聲音殘響也有多一些些 使整體聲音開闊許多
在音場表現上個人會比較偏向535Ltd+PHA-1這組合勝於Stage 4
畢竟Stage 4殘響多空間感高 大圓形音場與極高的環繞感 不見得人人都會喜歡
也許初聽驚艷 但並不耐聽
但不得不說它還是一支了不起的耳機


以上 是小的一些想法給您參考

李嘉欣 wrote:
或許配上現場的Sony PHA-1...(恕刪)


這點我和在場的eternalbeats大大有想過 但都不打算試
試了可能是另一個層次的聲音吧!
orzp17 wrote:
對我自己來說這兩支耳...(恕刪)

謝謝你的比較

以個人的聽感, SE535LTD的音場不大, 像是在街道中的感覺

現在想找一支環繞感強的耳機, 對照下Stage 4似乎是個好選擇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蘇普 wrote:
謝謝你的比較以個人的...(恕刪)

期待蘇普大再開客製箱
今天一樣也去聽了Compact Monitors Stage2/3/4,其實跟大家感覺的差不多,不過stage4人聲位置倒是出乎我以料之外的前面,應該是中間偏前一些吧。初聽是很驚艷,但是音樂取向不同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音場空間感大,凝聚力似乎就有點不足。分離度細節佳,似乎人聲情感傳達就偏冷調。雜食耳可能要慎選了。而且那價錢.....嘖嘖嘖...夠做二支1694v6加上一條高檔的升級線了.....
現場又再一次聽了1964v6的公膜版,的確音場細節不如stage4,但是人聲位置與凝聚力比stage4好,至少是我的菜, 由於都是公膜版的關係,相信客製後的聽感一定更不同。
........................
其實在聽完後,心中真的有個想法,自己對聲音的追求到底是什麼?只是追求更多的細節,更大的音場,更好的動態與定位?然後花上超過一個月的薪水去追求,真的值得嗎?這是不是退燒的前兆啊?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basso hdp-r10,那塊小磚頭真的很不錯,但也有點小缺點,操作反應太慢......現場還聽說日本方面可能傾向不再台灣發行販售....這.......唉........
orzp17 wrote:
對我自己來說...(恕刪)


你的想法完全是錯
只因為你沒聽過stage 4實物
客制和公模的stage 4 是2種完全不同的聲音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ibasso hdp-r10,那塊小磚頭真的很不錯,但也有點小缺點,操作反應太慢......現場還聽說日本方面可能傾向不再台灣發行販售....這.......唉...........(恕刪)

啥...hdp-r10可能不在台灣地區賣了?...........................我暈

等超~~~久了說...
難到只能去官網啦?

lowbson wrote:
你的想法完全是錯
只...(恕刪)


我有點好奇到底為什麼公模和實際訂做聲音會差那麼多,向展場人員詢問,單體配制調音和結構都一樣,就差在出音口和與耳朵的密合度,光是這些差異就足以讓聲音完全是兩副不同的耳機,不是很明白箇中原由
此外,完全是兩副不同的耳機,那官方放出公模試聽的意義又在哪裡呢?不是仍然無法瞭解compact stage 4的音色和能力嗎?
有大大可以幫我解惑一下嗎?
因為耳道也是調音的一部分,就拿舊耳機改膜來說,單體沒改變,但是因為音源深入耳道,聽感上就相差頗大。響度,解析,空間感都會因為隔音效果及耳道深入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也可能是音源與耳膜空間上的差異會有不同的感受。至於公膜的存在,基本上是讓聽者了解耳機的基本走向。譬如,三頻的感受,聲調的冷暖等等.....
不知道這樣解釋可以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