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撇開聲音不談,線材長度越長,其要求品質也越高,其倒是有必要價值啦等有點閒錢再弄台神獸盒玩看看,雖然我對線材改變聲音有點保留(畢竟學電的)但是我還是實證主義,等東西買齊在玩一條看看會不會讓我改觀.....
最終流放 ~銀翼之法姆~ wrote:對了.USB發燒線也...(恕刪) 我都是算時數的 比較精準 畢竟我聆聽時間相較一般用戶高出不少(平常都約6~8小時 假日肯定超過14小時基本上除了生活上得吃喝拉撒睡跟上班外的時間我都是龜再電腦前面的小朋友千萬不要模仿 哥哥有練過的)通常200小時大多數線材(不只是侷限USB)就有相當表現需要超過500小時的線材 不太多 但是還是有的目前耳機用的到的線 我除了光纖以及M什麼的線材(4個英文字母的 我臨時想不起來)沒玩過之外 其他都線材都玩過 只是種類不算多擋次也沒接觸過超級發燒級的線材(數十萬的那類)都是接觸再數萬元跟數千元之間的線材而已不過曾經有某位在某論壇的大師(我承認他是大師)他就有接觸過十多萬的線材還跟我說聲音有多好有多好(聽的我都流口水 但是小朋友戰力不足 衝不了)但是我的縣材 有部分就是他介紹給我認識的所以我個人是還蠻相信他所說的
usb 線材在沒試聽過之前是真的覺得usb線應該是不至於影響到聲音但後來慢慢接觸了一些(星光6 子勻....大多都是一些低價位的usb線材就耳朵的聽感上 對聲音是會有所改變的但是要說到改善 這部分就很主觀了剛好這次朋友有想買usb線來玩玩就順便去朋友那簡單的測試了幾條usb線之間的差異測試的結果 聽感上是真的有些變化這幾條線材走向 等我資料整理一下 再來分享如果需要更詳細一些的測試器材資料可以參考一下我的部落格就是了
講句現實一點的聽費玉清的專輯難道10萬元設備聽起來是費玉清 1000元設備聽起來就會變周杰倫??這樣是不是10萬跟1000元的設備也沒差?還不是一樣是費玉清既然覺得沒差....那還學人家玩甚麼音響耳機呢?發燒是需要一點感性 以及實驗精神的沒試過 怎麼敢跟人家說你追求高音質?高音質追求者 是為求高音質..千方百計要從各方面下手而不是只會照理論紙上談兵而已若真的要照理論我大可以跟你說不管甚麼設備 聽起來都是同一個人唱的唱功一樣 聲音一樣 換氣一樣 都沒甚麼差異買甚麼高價喇叭音響都是浪費錢啦
史建仁 wrote:但是有時候看文章會發現很有趣的是,聲音常常會隨著線材的特徵而不同,比如顏色、名稱.... 這點對大部分人都是有差的, 真的如果拿同一條萬元USB線, 分別漆上大廠英文跟不知名中文拿去給100個人測試, 肯定會有超過8成的人會說漆英文那條聲音比較好(另2成分別有亂猜的跟客觀金耳朵)(很有趣的另一個實驗, 你拿兩條完全一樣的線, 假裝說明來比較兩家大廠線材的差異, 請人"認真"的試聽比較, 結果會發現同樣會出現兩派論戰)音響本來就是商品, 外觀跟造型常常比內在更重要很多亮粉外皮加多色交織隔離網做成的怪獸線, 內在導體卻是回收劣銅他可以賣很低的價錢吸引眾多以為花大錢就是資深音響家的人上門人是很主觀的動物, 花得起大錢買萬元線的通常不會承認線材無用 (尤其是男人, 自尊心阿...)搬得出理論的, 跟他心裡所想的, 通常是兩回事, 但可以說倒一堆人最好的例子就是許多知名兩性作家反而身陷許多兩性問題USB數位線有沒有差可以搞得那麼久基本上已經證明了他 "幾乎沒差"即使有許多高手提供想法, 也無法停止論戰絕不會有人討論, 高價耳機有沒有差, 高價擴大機有沒有差, 高價喇叭有沒有差即使有討論也會很快結束, 因為這才是顯而易見的差距高高的大樓已經是個證明, 證明USB線的影響微乎其微想透過換高價USB升級的玩家可以收手了, 這不是一個有CP值的投資(單純想買就沒差)到底有沒有差? 有!! 萬物皆有差, 換個機殼螺絲也會有差, 差異程度不同而已
幾年前在某本知名的音響雜誌的編輯的話內文寫到現今線材廠眾多,每家都號稱最優秀,說明文天花亂墜每年花數十萬甚至百萬美金全球參展打廣告但為何至今沒有一家廠商公開邀請樂友盲測?所花費的金錢絕對比廣告費低啊文末那位編輯認為這現像實在很有趣看看現在,還真的他X的有趣
有盲測啊,但信不信由你:http://mvicha.sweb.cz/test%20USB%20kabelu.pdfhttp://mvicha.sweb.cz/test%20USB%20kabelu%202014.pdf最近已入手 88% Sound Quality 那一條,有時間的話就會抽空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