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台南網聚7/27-28】♪ 經驗座談+音樂分享


籃籃香 wrote:
太棒了~學習了......(恕刪)


藍大抱歉這幾天比較忙
工作完後趕快扒完飯後..跑去運動
回來之後累趴了

很感謝您的支持
但我在寫這篇音樂分享時就是把好東西推薦出去的心態
不管別人喜不喜歡..反應熱不熱烈
至少我認為網聚中以古典.流行或ACG為主流分享中
小弟推薦這團體就風格&特色上來說是有參考價值的



鳳翎 wrote:
工作完後趕快扒完飯後..跑去運動
回來之後累趴了


小弟現在很少運動了...
上次一扭傷就痛超久

其實覺得前輩說的很對...
「器材是手段,音樂才是目的~」
無奈宅男一個對音樂素養不夠,只能多吃前輩口水少花冤枉錢找好片子聽~
也慢慢學會聽的東西是什麼...

另外...
DR-100 MKII是好東西...
小弟拿回家當DAT用後發現...這傢伙耳擴推K702 65th、K701不會輸WA6太多~
甚至在凝聚力上更高一籌...




有空再分享小弟的應用方式~
籃籃香 wrote:
DR-100 MKII是好東西.......(恕刪)


TASCOM整個系列聽起來 推力算是不錯的
以隨身播放器來講 是很接近類比聲音的表現

D7000曾經搭配過DR-07.......算是聽過最好聽的組合之一
擾人的低頻 迎刃而解 中頻的凝聚力非常優異 奶油味十足
相較我的K701+黑膠組合 一樣非常的耐聽 不輸純類比
和一般數位流 真的不太一樣 難怪這次網聚那麼多人掉坑
還好這坑不大......


曾經短暫擁有過 但最後還是鐘情DR-100
accuracy wrote:
還好這坑不大......


嗯...錄音筆本身坑不大~
不過如果掉進「錄音」自製帶、調音、翻錄LP...
那坑簡直和海溝一樣深呀~~~

希望小弟不會哪天真的搞台LP用192/24來翻錄搞數位LP流~

籃籃香 wrote:
用192/24來翻錄搞數位LP流~...(恕刪)


這次"罩東燒"這組 東哥已經把LP數位化了~
這次試聽的曲目其實很多都是黑膠轉錄的了

還有請問 藍大....你那小綠綠的線 是.....?
accuracy wrote:
這次試聽的曲目其實很多都是黑膠轉錄的了
還有請問 藍大....你那小綠綠的線 是.....?


黑膠對小弟可以說是完全陌生的領域~
只感覺好像很難處理...光是硬體唱頭、唱針、唱放、唱臂、轉盤、皮帶...
還有技術層面問題:唱片處理、清潔、唱針角度、針壓、轉速...
更不要說好片難收...
光想對懶人小弟我就快跪了

特別是以前有幸在老燒的家中聽過一次(不過是喇叭)...
只知道因為類比記錄的關係肯定擁有很高的音質、密度~
不過那時候還沒入坑就是了~
一定要找機會去被荼毒一下
只怕看不開又入大坑了~

另外您說的小綠線是日本製的TACHII 2T2S平衡線材...


小弟沒有高級XLR訊號線就拿這個錄音室標準配線的來稿錄音了~
相信用更好的線材錄音品質會更高吧~

本人沒網路,亦甚少在網上出沒。
這次網聚能如此澎湃,最感謝A大及Z大的各種付出與辛勞~

見識多組當前數位流,諸位的努力也都反應在聲音表現上~~

本人主觀上非常非常驚訝A大以蘋果直推K701,那種展現出上乘類比味,自然、細膩溫潤完全不刺耳!!真是夠嗆!!!完全·沒·有·金·屬·聲~~~這可說是強勢夠班的數位示範!!!本人難以忍受金屬聲。

最後以音響論壇第121期136頁劉漢盛總編所回覆網友的~~~
怎麼才算是美聲,認真說起來,這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傳或行諸文字,何況,每個人對美的品味又有很大差距,所以美聲是非常難定義的。

如果針對自己(劉漢盛)而言,美聲至少要聽起來不會刺耳不會乾不會澀不會
冷不會尖不會瘦,它要豐潤有光澤有甜味。如果還要說下去,它還要飽滿厚實快速等等音響二十要的要求。所以,我說這些您恐怕也無法知道我真正要求的標準是什麼?最好的方法就是您自己慢慢聽,先從自己聽起來不會刺耳開始,再要求到好聽。最好當然才是美聲。

~感謝各位的器材,希望還有機會再聚~
美聲至少要聽起來不會刺耳不會乾不會澀不會冷不會尖不會瘦,它要豐潤有光澤有甜味。
最好的方法就是您自己慢慢聽,先從自己聽起來不會刺耳開始,再要求到好聽。最好當然才是美聲。

以上東哥的分享,小弟十分認同,剛開始接觸耳機與喇叭時,聽感只停留在低頻,只要量感大,就認定是好器材@@

之後聽喜歡的女聲與演唱會,整體聲音還可以,但總覺得人聲不是有點悶,就是聲音有點刺耳,聽不久

..................................................................................
經過這一年與同好的交流,摸索與培養自己的聽感,順耳耐聽應該是我們聽音樂搭配器材時,重要的感覺

耳機或喇叭都有適合聽的音樂類型,只要run的好,根據現有器材搭配與微調(EQ),也能出好聲

如果沒有培養每個環節的聽感,分辨器材對聲音的影響,一昧追求器材等級,沒有一定時間run in而誤殺忠良

那就錯失享受音樂的過程,失去器材搭配的滿足感了~
zard0 wrote:
美聲至少要聽起來不會...(恕刪)


下次我也來搞的數位類比聲好了XD
不過我不像A大用黑膠轉錄數位出來的
而是利用軟體後製歌曲
後製歌曲遠比換線材.換器材成本還低很多
而且效果立竿見影
但這種玩法應該不會讓市場認同

大家都這樣玩的話...店家就沒市場了

鳳翎 wrote:
下次我也來搞的數位類...(恕刪)


其實大家也不要想太多~
應該不會有人想要小弟這樣的搭配~
這樣真的很不威又沒美感的搭配

剛入坑的人 ........
總會想要嚐嚐數位流的便利和挑戰如何搭配
況且數位流 也包涵器材的視覺美感
網聚當天 方塊大"漂亮水晶盒"很多工作室友人一直詢問的美感搭配
小弟只是後來覺得專心聽音樂就好
才會把器材簡化而已



  • 2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