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uglycat wrote:
那我一定要跟樓主提醒一下,明年元旦凌晨一點開始在國家音樂廳的演奏廳裡演出 薩提於1893年左右所創作的《煩惱事 Vexations》。該首只有半頁長的樂譜需反覆演奏840次,預計從凌晨一點起由客席鋼琴家們馬拉松接力演出到當晚10點。如此盛事請萬萬不可錯過!

BTW, 貝多芬第九那場音樂會,觀眾鼓掌最亢奮的恐怕是上半場的安可曲。改編自巴哈雙小提琴協奏曲給雙小提琴與double bass 的精彩短曲。但,那可是爵士風樂曲喔!
...(恕刪)


1. 感謝資訊分享 不過聽來還蠻無聊的 這活動我不參加

2. 確實如此 10/29這場貝多芬第九音樂會 我有看到張忠謀夫婦到場
散場時從觀眾席看他老人家也是一臉不屑 大概是有些許不滿
畢竟張忠謀先生古典樂資歷豐富 幾十年賞樂生涯聽過無數歐洲知名大團
這樣的演出水平大概是不看在眼裡吧
不過讓我感到詫異的是 他的座位居然比我還差 推測大概是11排6-8號
而我坐的位置是有音樂廳「黃金交叉點」之稱的 13排1號 (俗稱"皇帝位")
我總覺得他應該坐我旁邊才對 可見得他老人家也是可憐
想當年企業包場永遠是理所當然第一優先選最好位置 現在失了勢必須跟一般民眾買票
只能選比我還差的座位了 不過我想或許他本人也不在乎吧 反正NSO這麼多年來
給人感覺也不過就這樣 在他行家眼中更是看的明白 至於像我們這種小角色
在他這種成功人士眼中不過是一些失敗的古典樂迷吧 即使坐到最好的位置
也無法掩蓋失敗的本質
所以說人是無法透過古典音樂來證明人生的成就 在事業與人生 人生與藝術間是沒有任何關連的
一個人是可以很成功也很懂古典樂 也可以很失敗但很懂古典樂
總而言之天分才是決定音樂藝術欣賞能力最重要的關鍵

pariah.T wrote:
而我坐的位置是有音樂廳「黃金交叉點」之稱的 13排1號 (俗稱"皇帝位") 
我總覺得他應該坐我旁邊才對 可見得他老人家也是可憐 
想當年企業包場永遠是理所當然第一優先選最好位置 現在失了勢必須跟一般民眾買票(恕刪)

他老人家那裡可憐?失了勢?所以沒包場?誰說企業包場是理所當然?張忠謀老人家就是不想這麼做,他熱愛古典,所以把最好的位置留給想聽的觀眾,他低調所以不包場,因為只要他想聽,隨時都可以聽 ,張忠謀除了是權威性企業老闆肯照顧員工,在經濟不景氣時,不裁員反而還加薪,還是一位古典發燒友,而且也㑹贊助古典樂的表演活動。

而滑大師到底要不要臉?坐個黃金交叉的皇帝位在那沾沾自喜,自我膨脹就算了,連張忠謀老人家也不放在眼裡,滑大師難道連做人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張忠謀老人家為社會貢獻多少力量滑大師知道嗎?而滑大師又為社會貢獻了什麼?還不都是流行皆下品,唯有古典高這句話!

你知道張忠謀老人家熱愛古典的程度,非如滑大師度量的狹小嗎?或許該說你一點都不夠格。

引述一則財經的報導介紹張忠謀老人家的興趣:張忠謀接觸古典音樂相當早,迄今已有近一甲子光景,是職業級發燒友,他有1套頂級的法魯甲(Farouja)音響,法魯甲有音響界勞斯萊斯之稱,每套售價數百萬、甚至上千萬元,音色飽滿程度無與倫比。 

張忠謀會看環境及情緒來選擇適合的音樂,早上、中午、晚上要聽不一樣的音樂,至於與夫人張淑芬共處的浪漫時刻則是以3大男高音為首選。 

張忠謀表示,早上起來,不想讓太多感情進來,就聽巴哈、莫札特等巴洛克與古典樂派的音樂,因為要開始1天的工作,需要比較嚴謹的、宗教性的音樂;黃昏時,可以讓感情發洩出來,就聽貝多芬、布拉姆斯等浪漫樂派音樂;到了夜裡,變得最感性了,就聽歌劇。 

而當他苦思嚴肅問題時,最喜歡聽巴哈的室內樂,其他還有貝多芬、布拉姆斯的室內樂等;輕鬆思考時,則愛聽小提琴樂曲,因為它最接近人的聲音。在當代音樂家中,張忠謀相當佩服男高音卡瑞拉斯(Jose Carreras),因為他曾為血癌病痛所苦,最後終戰勝病魔,重新回到演唱台,堅毅精神讓張忠謀感動。


張忠謀欣賞古典超過半個世紀,屬發燒樂友,透過台積電基金會贊助過許多音樂㑹,說不定滑大師自我膨脹聽的音樂㑹也有張忠謀老人家贊助的咧!就算坐黃金交叉還是開高叉的位置又如何?第幾排第幾個座位又怎樣?還是滑大師想證明連張老人家聽古典音樂都沒比你厲害,連個座位都不㑹選!

論設備、信仰、氣度、專業、貢獻,滑大師沒有一樣比的上張忠謀老人家,滑大師唯一比的上只是該場音樂會座位比張忠謀前面一點而已,而且是他老人家自願的。

我再次引述之前01版友的一段話,每個音樂人都有自己一套詮釋內心情感的方式,用這種尖酸刻薄的語言去詆毀他人的成就想自成一格的幽默,其實只是自曝其短罷了。
重點這次對象還是企業大老張忠謀老人家!這篇討論串也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千萬別消失了啊,應該要讓後面進來的樂迷們,好好認識這位聽古典樂到自我膨脹的地步。
1. 感謝資訊分享 不過聽來還蠻無聊的 這活動我不參加

2. 確實如此 10/29這場貝多芬第九音樂會 我有看到張忠謀夫婦到場
散場時從觀眾席看他老人家也是一臉不屑 大概是有些許不滿
畢竟張忠謀先生古典樂資歷豐富 幾十年賞樂生涯聽過無數歐洲知名大團
這樣的演出水平大概是不看在眼裡吧
不過讓我感到詫異的是 他的座位居然比我還差 推測大概是11排6-8號
而我坐的位置是有音樂廳「黃金交叉點」之稱的 13排1號 (俗稱"皇帝位")
我總覺得他應該坐我旁邊才對 可見得他老人家也是可憐
想當年企業包場永遠是理所當然第一優先選最好位置 現在失了勢必須跟一般民眾買票
只能選比我還差的座位了 不過我想或許他本人也不在乎吧 反正NSO這麼多年來
給人感覺也不過就這樣 在他行家眼中更是看的明白 至於像我們這種小角色
在他這種成功人士眼中不過是一些失敗的古典樂迷吧 即使坐到最好的位置
也無法掩蓋失敗的本質
所以說人是無法透過古典音樂來證明人生的成就 在事業與人生 人生與藝術間是沒有任何關連的
一個人是可以很成功也很懂古典樂 也可以很失敗但很懂古典樂
總而言之天分才是決定音樂藝術欣賞能力最重要的關鍵

敢這樣講也算是一種勇氣。。真屌~~






講的好像就只有你一個人有去過這個地方。。

那麼厲害說說我的位置是第幾排第幾號

說器材說不過人東扯西扯。。現在換講現場聽。。
原本不是很神威的ZX100+IE800不是在講器材嗎??
臉被打成不是人樣講起用幾百萬的喇叭聽
然後最後又扯到現場。。

講器材拿女毒。。動漫音樂。。流行樂來刷。。
講現場。。竟然拿張老人家來刷~~


實在是另人不可思議的不要臉。。竟然連台積電蕫事長都可以拿出來刷~~
刷他選的位置不如你。。就只有你最會聽的樣子~~

還什麼失勢的企業家~~
台積蕫事長那時侯失勢過了~~台積蕫事長那時侯失勢過了。。台積電蕫事長那時侯失勢過了
因為覺得你講的很誇張。。所以特別問三次~~

你可以把你這段文po在爆料公社。。貼在台積電的官網。。
貼給各大報章雜誌。。我看你很快就會被肉搜找出來鞭到死。。

如果你覺得你說的話真的很有道理你要不要這樣試看看~~
還是你再等著01的網友幫你這樣做~~

我看你這段文我先幫你複制兼拍照起來好了。。

個人認為你在論壇上瞎扯。。大家也這樣跟你扯
但是你愈扯愈無極限。。扯到張老人家身上去。。可能會有點大條~~
還大喇喇的指名道姓~~這可能會讓你。。
算了。。反止你就愛嘛。。很可能你要出名了~~


貧果的記者應該都沒有在做什麼功課說,法魯甲 (Farouja..)找了一下是一家美國顯示技術的領導者但是跟兩聲道音響應該是沒有什麼關係,要不然就是我孤陋寡聞了說...

另外還有一位真正的超級大燒台泥的辜成允先生怎麼沒打在貧果的版面呢?!人家大老闆可是還會動手拿烙鐵改分音器說,其他什麼嚴老闆還是做進口高級衛浴的,可能只是花花千 W 單純聽聽而已的層次了。



不過真正讓我欣賞的是假不死跟瘦皮猴的音響室比較有感覺、比較像天線寶寶(尤其法蘭克還跪下來不知道是不是在處理母帶的沾黏問題,剛好看起來的角度應該是跪在六祖惠能的前面...)...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fyl0206 wrote: 貧果的記者應該都沒有在做什麼功課說,法魯甲 (Farouja..)找了一下是一家美國顯示技術的領導者但是跟兩聲道音響應該是沒有什麼關係,要不然就是我孤陋寡聞了說...(恕刪)


看到你的疑問,我開始也對Faroudja有點興趣,如果用Faroudja歷史可以搜尋到相關的資料,引述如下:

Faroudja這個品牌,在台灣知名度不算高。但是,許多人對「杜比音響」可能耳熟能詳。 

杜比音響與Faroudja原本是同一家公司,後來分家後,杜比成為全球聲音處理的翹楚,Faroudja則是視覺效果技術的一方之霸。

而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也訂購一套至少十萬美元(新台幣三百三十萬元)的Faroudja家庭劇院組。 

在來提到訊源器材,有一段介紹文是這樣推薦的,若您需要最好的影像倍頻器,Faroudja可說是第一選擇,Faroudja也推出了第一部DVD唱盤DV-1000,作法與Theta類似,修改自日製唱盤,改用較佳的零件以及修正部份線路之後,換個更高級的機箱上市。在DV-1000身上,設計師考慮了挑剔音響迷的需求,除了具有色差影像輸出之外,加入了Faroudja專利的ASIC線路,聲音部份則由EAD操刀,使用專利Acculinear線路,同時,DV-1000也是極少數同時具有同軸、光纖,AES/EBU以及XLR不同輸出入端子的高級DVD唱盤。

所以Faroudja跟二聲道有沒有關係,以及蘋果記者有沒有做功課,我想應該是有的。

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125/%E5%B0%88%E9%A1%8C%E4%BC%81%E5%8A%83/%E5%99%A8%E6%9D%90%E7%B8%BD%E5%8B%95%E5%93%A1.htm
資料來源:哭狗大法

pariah.T wrote:
1. 感謝資訊分享...(恕刪)


你真的夠了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明明是一家上世代的顯示技術商(連藍光水準的東西都還沒有..)怎麼會說一套音響要價上千萬?..且說 eBay 還是 google 一下他的東西似乎要價也不過幾萬到十萬的水平吧⋯⋯

(超連結)左岸的 Faroudja 二手參考

另外我印象他張老董的器材是 MBL 的旗艦才對吧。雖然覺得聽大編制是不錯不過 360 度跟傳統音箱定位感比差強人意,要我西湖的雙 15吋大冰箱用 A 類的怪獸聽起來比較爽,假不死後來也把 JBL 喜朗峰換了西湖的。~~~

PS.:如果是貧果的專業度應該是嚴重不足,連品牌的拼字也會拼錯。
PPS.:對於 P 大嚴重自負那是他自己自信問題,我不予置評。不過明明是人家的 thread 還硬要嗆聲似乎有點太過火了(連什麼快速攔X 都說得出來......不要理他是不是什麼問題都沒有了?..)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Mr.SHADOW wrote:
無論錄音好壞或是有無在錄音後製亂加料,聽得一清二楚,
我不會去推一個連自己都無法接受的曲子.
倒是你 耳機系統,聽啥馬勒?不是自己找罪受嗎?會好聽才有鬼…...(恕刪)


這個倒未必 我覺得重點還是在於選擇的音樂錄音是否能充分發揮耳機特色
像我最近聽了布列茲 (Pierre Boulez)指揮柏林國立管弦樂團的馬勒《第8號交響曲》

這個版本低頻也作得非常強勁 透過IE800特性
在耳道內持續共振的質感量感 甚至超越蕭提的版本

這形容的非常具體 一點都不誇張
絕對不會又像板上常見的聽感描述什麼Q彈滑順的
我從不講那些不切實際的形容詞
有機會帶著檔案到耳機店試聽就知道 體驗一下那驚人震撼的效果
不聽保證後悔

另外從這裡也發現到 馬勒《第8號交響曲》各版本錄音走向大概分兩類:
一種是動態壓縮較大 強化低頻 另一種是動態壓縮小 強化細節
針對這點有機會再多找幾個版本比較
而我個人是覺得 動態壓縮大的版本雖然各階系統都能表現
但動態壓縮小的就比較考驗系統了
也就是說如果耳機系統等級不高的
應該選擇動態壓縮較大的版本會比較適合

我稱這種叫做「加料的藝術」 畢竟加料也有加料的技術
尤其又是像隨身耳機系統在音響領域屬於比較低端的
一些高階錄音可能無法表現得好 對聽者而言
為獲得較好的聽感體驗 選擇加料錄音也未嘗不可

所以說 或許隨身系統主要就是針對流行音樂設計的沒錯
但畢竟我身為一個古典樂迷 我專攻古典音樂作品及錄音
當然要在我擅長的領域分享我的心得 並提供建議

不然即使有非常高端的耳機系統 到了耳機板這邊問那邊問的
問到最後答案還不是在跟你講"女毒" 講這個"毒" 講那個"毒"
因為耳機玩家80%以上動漫迷 耳機板可視為動漫音樂板
而對這些耳機玩家來說 耳機和播放器材等於"毒物" 因為能傳遞帶"毒性"的"毒訊"
"毒性"來源自動漫音樂 動漫音樂又來自動漫美少女 所以耳機板就是"毒板"
老實說獲得這些訊息幫助真的不大.....當然關於這點後續會再詳細討論




pariah.T wrote:
這個倒未必 我覺...(恕刪)



蕭提的師承是直接繼承大戰時期的義裔大師托斯卡尼尼,一般德、奧、義系的指揮風格是一板一眼、犀利精準尤其托老又是典型的精準到神經質有名。所以對於你說得法系的布列茲要在音響性上勝過算是德、奧嫡系的指揮?我必須提出質疑。

再者,布列茲最有名的指揮作品大多是無調性的十二音列為主的作品,這些曲式比較注重泛音的延伸、微動態的細節,作品的張力反而比較不重要;再者布列茲最主要還有自己的作曲,兩者相較確實布列茲指揮對於直接是德奧系出的作曲家作品說略遜一籌還是客氣了...

三者兩者先天上的體型本身南轅北轍,基本上體型比較嬌小的指揮家指揮大型作品先天條件比較不足;蕭提又是體裁特別地高大...尤其是接近三、四個小時揮汗演出。錄音作品可能剪輯過還不明顯,聽現場的就容易發現了。

最後你讀文章不要全盤接受,友站的 P 大師一般理智的初學人可能會部分接受,但是音響系統又超過一定的等級(基本上是再重播低頻段的部分,特別又是贏過他整套的三、五十萬的小單體 JMR、P.E Leon 喇叭..)能夠超過他的「傻」音響系統,很多個人的見解就並非如此。那個什麼五大唱片的錄音通通拿去填海獨尊發燒小廠,還一定要法國出版的!甚至連原廠穿小鞋、裹小腳的鍍銀線還說得滿口好真的害死初玩法系傳統工藝派喇叭的新手,所以答案似乎並非 P 大師認為的如此.


PS.:唱片公司的 RIAA 曲線 DG 比較偏中頻、厚聲確實可以彌補布列茲先天不足,Decca 的曲線三頻比較均勻。

PPS.:一般動態壓縮大不僅低頻跟細節都不佳!主要後製要壓縮母帶規格第一是因為當初要數位化 ADD、AAD 檔,第二是當初很多的載體是黑膠唱片如果不經過基本的壓縮動態會損失更多功率級輸出功率在沒必要的極低頻的躁信上,既損失細節又損失解析,比較現代的錄音要求動態壓縮越小越好!尤其有經過直接數位母帶的 DDD 錄音。古董有點水準的前級、前前級甚至有帶有低通濾波器按鈕,我去年一萬多標到的古董 Accuphase C-222 有極優異的表現!mm 放大甚至超過我原先的 Audionet PAM.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少瞧不起

一堆電影/動漫/遊戲配樂可不輸

這裡面也不乏女唱者.難道又要鬼扯女毒?

不懂音樂就少在那鬼扯543



  • 9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