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訊跟聽感在上篇結束,現在要面對殘酷的現實,我認為的缺點主要有兩項:(外觀美醜不計入,跟聲音表現無關)
1. 中性正確的聲音:蛤?這是缺點?真的,至少對大部份人都是。
邰智源有次說了一句我認為是千古經典的話:『全世界最好吃的東西?我告訴你,就是膽固醇!』我聽完點頭不止!為何大多數人飲食不健康?因為真的健康的東西都不見得好吃啊!
音樂也是如此,Weiss進軍Hi End音響界也算一段時間了,雖挾著專業領域的威名小有一番成績(Jason轉盤與Medea +DAC都是真正不妥協的參考級產品),但總不算大鳴大放,原因就在Weiss的聲音實在太『正中』,太『正確』,容不下一點音染,也就少了發燒友口中的那份『韻味』,這也是專業領域與家用領域的差異。
Weiss的聲音也可以說是『直白』,錄音裡有的東西他就丟給你,不會少,也不會多。因此搭配變成一個決定關鍵。在我的系統上,有注意的人會發現,Hugo/HD800/Balacing Act,包括這次聽的INT204,走向全部一致,都是走透明無隱,細節量多,三頻平均的風格。我是有意如此,因為我的家用系統原本就是要當作參考器材,跟我隨身的VE6,AK120是不同走向。
中性正確並不等於不好聽,反而我覺得少掉了染色,讓我可以更接近錄音的本質。中性正確不代表細瘦,也許低頻不是滿出來的那種,但是有骨有肉,不會讓人覺得有所不足(當然有時候會覺得多一點更好,你知道,每天口味會會稍稍變化的)。
INT204加入了系統中,很有可能會暴露出原本系統的偏頗之處。像原本我喜歡複刻WE300B的中頻表現,卻得要用墊材來消化它搭配上HD800稍衝的高頻。加上INT204後,原形畢露了,我這時換上全頻均衡的KR PX-4,聽起來就一切服貼順暢。
INT204會把聲音的『立體感』(很完整的動態,該小聲就小聲,該大聲就大聲),很明確地表現出來,因此如果你的系統原本就聽起來很『刺激』,那千萬不要想說INT204加入後會『溫潤』,因為『溫潤』這個詞不在Weiss的字典裡。
除此之外,若您的系統是過於豐腴的或是過於細瘦的,千萬要試聽過再決定,多出來的這些音場層次感,細節分析力比不過你自己的一句:『誒,這音色我不喜歡』。
2. 價格高:
我問過侯姐,實售價是不到五萬。以專業市場或Hi End市場來說,五萬是個零頭。但對絕大多數的受薪階級來說,五萬塊是兩個月的薪水。還不要忘記你還需要兩條線,而且千萬不要想用小黑線或是AV線拆一拆就算!這兩條線如果沒搞好,我強烈的建議千萬別買。我還沒算上同價格的PSU,再加上去,整組(INT204+PSU+USB線+同軸線+原有的DAC)其實大概可以去買個MSB Analog鐵板燒了。
像j49409兄提到的,DDC市面上還有許多平價又好的選擇。我個人是比較懶,我沒有技術底子,不會動烙鐵,也沒認識什麼DIY神人,所以我都把錢給人賺。我認為我買到的是Daniel Weiss的專業know how,與他的聲音美學。當然不久就會有拷貝版,也許只要五分之一不到的價格,但這不是良性的循環。
我會不會買單,說真的,我還在天人交戰中,S10的同軸已經很好。但是加上INT204卻又令我聽到更好的聲音。為了那至多5%的差異,多花將近8W(INT204加兩條線)合理嗎?有理智的人怎麼算應該都過不了關!
綜上所述,如果還有人跳坑不要說是我害的,因為我就是發燒,而發燒的人的內心世界是沒有理智存在的!!!
lieberstanley wrote:
Weiss INT2...(恕刪)
感謝您花許多時間來仔細試聽比較
又打如此多字來認真描繪出聽感
當然聽感是主觀的.INT204像照妖鏡似的.把系統的缺點凸顯強化
Hugo也是自然甜(清淡)的走向.也不見得適合所有的人
靜待樓主再多幾天時間來聆聽思考.....是否值得跳坑
lieberstanley wrote:
當然不久就會有拷貝版,也許只要五分之一不到的價格
這個要仿.也不是那麼的容易
核心技術主要是靠軟體(否則憑啥賣那麼貴)
價格高低.還是要用耳朵來驗收
一些拾幾萬的線材.也是讓客人帶回家試聽比較.滿意再購買
seeteeyou wrote:
INT204 的售價...(恕刪)
看來音悅的價格比較有競爭力。
推坑也要器材的質夠好,符合自己的系統才有加分的效果,搭配真的很重要。
seeteeyou兄玩的算是自製的DDC,RME Madi Fx查了一下,wow,也是不便宜。
在數位領域,交給專家看來還是比較不會錯。
Audioquest算是很有心的廠家,別人不出的,他都全包了(因為他量夠大),如果不找DIYer(有些沒有專用設備還做不出來,e.g., thunderbolt),要奇怪接頭規格的,大概就只能找AQ。他們家的線很『沒有特色』,這算是恭維,算是盡力做到了『連接』的工作,而不參雜太多自己的染色,越高級的線越透明,氣勢越恢宏。
除了Weiss INT204音悅同樣還有Berkeley Audio Design Alpha USB,兩者應該是當今DDC界的翹楚之二,此外Audiophilleo AP1/AP2也是相當知名,與BADA USB在伯仲之間。請參考computer audiophile的15款USB轉SPDIF比較:
http://www.computeraudiophile.com/f6-dac-digital-analog-conversion/15-universal-serial-bus-industry-standard-cables-connectors-and-communications-protocols-between-computers-and-electronic-devices-spdif-converters-shootout-15327/
不過我要説的是許多人並不太熟悉的德國pro audio產品Yellowtec PUC2/PUC2 Lite。依據國外2channelaudio的評測其性能更勝於AP1:
http://2channelaudio.blogspot.de/2013/02/audiophilleo-1-vs-vlink-2496-yellowtec.html
funwithaudio也有類似的結論:
http://funwithaudio.blogspot.tw/2013/01/usb-spdif-wars-audiophileo-vs-yellowtec.html
如果以性價比來説的話PUC2 lite絕對是將所有對手都打得落花流水,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Yellowtec PUC2只有AES輸出,對於Hugo的RCA數位同軸似乎是無用武之地。不過也不用灰心得太早,只要參考下面的網頁就可以找唐竹或走一趟光華商場就可以作一支AES/SPDIF阻抗轉換器。
http://www.rane.com/note149.html
至於電源部份,如果對於USB供電給PUC2還不滿意的話,建議可以用iFi iUSB power,可將音質往上再提昇一個層次。
lieberstanley wrote:
j49409兄,請再...(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