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pariah.T wrote:
藝術家是看 '作品...(恕刪)

沒人說聖人才能當音樂家,但你一直強調華格納作品多高尚,問題是人品如此的作家能寫出什麼高尚作品?
不然以你這種人品,也來寫一篇不會偏頗的華格納傳試試啊。(2000字就夠)
我想你是辦不到的,整棟大樓就你的回文最具爭議,怎麼寫得出什麼客觀文章?
你還是乖乖看AV就好



man59 wrote:
大部分強調錄音的CD唱片, 出版商都會強調發燒CD唱片, 所以是發燒音樂沒錯
只是有人聽的發燒到極致, 已經燒壞了障礙了還無知無覺,...(恕刪)


確實是有聽過這樣的案例 到了音樂廳聽過現場演出後
得到的感想竟然是家裡的音響還比較好聽
也就是平常聽這些加工加料錄音太多 變得對真實樂器演奏已經無法接受
畢竟很多所謂的發燒友比較偏向在聽發燒測試片的 通常都不是專錄古典曲目
所以等於是在聽音響器材發出的聲音 並不是在聽音樂
等於整天拿這些當做器材鑑定調音 可能聲音調整好了 卻也不知該怎麼欣賞音樂了
玩音響走火入魔到這程度也實在可悲

我會建議要選擇古典樂唱片裡的發燒錄音 也就是錄音好的古典樂唱片
而不是發燒片裡的古典樂 因為那通常都是片段精選 不是完整曲目
雖然說欣賞正統古典音樂 需要更多的天分和耐心 比起單純買玩音響難度高很多
但我相信在古典音樂的欣賞能力提升後 相對的對音響器材調整
應該會更有幫助 樂趣也會更多

不然網路上看到的多半是器材介紹 介紹用什麼高檔晶片 什麼高檔電容 電源處理等等..
問題是介紹一堆 器材也只是播放出聲音 音樂還是得靠人去挑選
而一些開箱文講音樂 講錄音的都不多 測試提供的也不過是一般尋常音樂曲目
然後再來自行發明什麼 高音Q彈 低頻滑順...的奇特用語
可能換了一條線後 再倒過來講變成 高音滑順 低頻Q彈...
這些基本上應該都是商業手法 專用術語在操作
但如果是單純用家心得文還這樣寫就真的有點莫名其妙了
本來只是想查查這幾天的 Massdrop K7XX 資料
順便看看搭配的隨身 DAC AMP
無意間路過這麼有實力的大樓, 進來參拜一下
(樓蓋這麼高, 要忽略也難)
想不到還見到了嘉義胖哥昔日的光采
實在是非常的榮幸
個人積分: 87, 不能再高了 www.flickr.com/photos/inunu
pariah.T wrote:
玩音響走火入魔到這程度也實在可悲...(恕刪)

說得好, 我是在01看到有人聽古典樂聽到腦都殘了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
pariah.T 大大他ID取的跟你一樣連頭像都一樣KPOP少時太妍, 有機會你該跟他認識認識
pariah.T 大大 我貼給你欣賞一下, 來看看何謂不要臉天下無敵

原來我用LG-G3 FXZ200和Fidelio S2太寒酸了
要用5年前的古典手機三星S2和2800元的AKG K374才不寒酸
Decca 和 Telarc 低頻傻傻分不清楚, 你花那麼多錢K374換成IE800是在聽什麼



我也真是醉了口水聲, IE800 口水聲好聽嗎? IE800 適合聽快速攔轎系列的音樂嗎?



而且他跟你一樣口口聲聲說除了古典音樂其他一概不聽
我都不知道Twice ahh ooh, 看來是用鍵盤聽古典樂, 卻躲在家鑽研KPOP


測試音樂聽全曲腦弱了嗎? 都聽幾十次幾百次了
哪幾張哪幾段音樂適合測試難道還要聽整張專輯才知道? 你難道是魚類7秒記憶力?
該不會你買器材都帶10張專輯聽個10幾個小時才能決定買
這種奧客不知道都出沒在哪間音響店? 網友們要跳過那間店不然要等到隔天才能試聽
走火入魔的是華大師你自己吧................ 15151515



carrera.zh wrote:
器材與音樂鑑賞部分根本就看不懂要表達重點在哪.
倒是強調自己天分,品味時,重點就很明確.
....無聊到了極點.......(恕刪)



不會不會 一點都不無聊
像我也是剛剛才匆匆忙忙從國家音樂廳欣賞音樂會回來
演出的是楊頌斯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因為這回聽的算是"高檔"音樂會
特別po一下票根給你瞧瞧 好讓你明白重點到底在哪


我個人是這樣認為 會來這個板看的
應該都是愛聽音樂的 對音質有所要求的
跟一般那種手機附贈耳機 便宜藍芽喇叭隨便聽聽的人一定不同
那既然對音響這領域感興趣 不論隨身家用耳機或兩聲道
在音樂欣賞類型選擇 就更應該朝古典音樂的方向走
順便po一張圖參考一下 這是從音樂廳內部14排23號座位拍攝的

從這角度看過去你看離舞台有多近 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嗎?
常聽人講什麼音場細節定位的... 什麼音響20要的...
心裡一定有很多疑問吧... 而你要的答案全在這邊 這就是我要講的重點

不然每天看耳機板這些心得文 看起來就像是在聊天 也沒幾個正經的
都在聽一堆流行歌 再來講什麼人聲很"毒" 有"毒性" 而且幾乎都是在聽女聲
還有什麼低頻Q彈 中頻Q彈 高頻也Q彈的... 又不是開餐廳做撒尿牛丸
當然有人就是會強調自己就是不聽古典音樂怎樣怎樣的...
這我是沒意見的 只是在批評本人前是不是該斟酌一下
畢竟 我是聽古典音樂的人 我是買正版古典音樂CD的人 我是聽古典音樂會演出的人
這點很重要


pariah.T wrote:
畢竟 我是聽古典音樂的人 我是買正版古典音樂CD的人 我是聽古典音樂會演出的人
這點很重要

不對!!那是你個人覺得。

對整樓絕大多數網兄而言:
你是想用聽古典音樂來鍍金自己的人 你是被網友看破手腳的人 你是用手機看AV的人
這幾點才是最重要的






































pariah.T wrote:
不會不會 一點都不...(恕刪)


說句實話,「你」真的不需要浪費錢去音樂廳,因為你根本不懂音樂。
看看你在友站發表的心得文就知道,你聽的是音響而不是音樂(請注意:「音樂包含音樂性和音響性」和「你只聽得懂音響性」是兩回事,請不要再自欺欺人了)
附上連結以茲證明,請各位網友明鑑
偽裝古典樂迷: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480692363.A.1B9.html
chinhao (如有冒犯到您,還麻煩來信告知,我會立即道歉並刪除):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480693519.A.2A9.html


pariah.T wrote:
不會不會 一點都不...(恕刪)


極弱奏會隨著聆聽者的聽力跟年齡增長對相同一場演出有著判若天淵的評價(有聽到極弱的細節自然是給很高的評價,反之亦然..),這部分是各人心證的問題。

另外指揮誇張的大肢體動作是單獨對某一個特定聲部(有可能..),有可能是對第一小提琴,對其他聲部(尤其是第二小提琴..)而言可能就是要處理這個片刻的對位要刻意特別地細柔,以達到誇飾性的違和美感呈示。你如果常看 rehearsal 就知道了,對古典音樂有研究的你似乎不應該沒有常見聲部的對位法這種 sense,尤其華格納又是以配器手法和聲部對位特別傑出的作曲家...

PS.:舉例並非特定這一場演出。
寧與同好爭高下,勿與傻瓜論長短...

man59 wrote:
看到少時太妍頭像還是超好笑。

...(恕刪)


管到別人頭像去 你住海邊嗎?
我都還沒講你 卻反到怪起我來了
你自己還不是一直在用 htc10的圖像 是廠家有給你什麼好處嗎?
還是01又在辦活動 搞抽獎 送贈品
這回又是什麼? 手機吊飾? 包膜護套? 噗~....你有那麼缺嗎?
  • 9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