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Chord Hugo聽感搭配暨技術資訊分享(更新TT初步聽感)


lovelyleica wrote:
我是買了這家的轉接頭,回來測試過削頭和不削頭其實都Hugo都已經插到底,所以買來直接用就好,不用DIY加工


請台灣賣場搜尋"光纖轉角頭"

在台灣買比較方便.價格差不多
Here comes the sweetie!


lieberstanley wrote:
Here comes...(恕刪)


太好了,神器出現了,請網兄幫忙測試;
1.NB或PC直接USB入HUGO對比經INT204輸出火線.同軸再接HUGO的聲音差異
2.HUGO是否需要熱機?開機大約多久才會好聽?

lieberstanley wrote:
Here comes


5W的DDC真的是開不下去

何況還要搭同價的原廠電源

才能發出最佳效果




lieberstanley兄應該把原廠電源借回來試

一次把坑挖到底.高階產品.一定要有推文才好跑

希望侯姐有看到這裡的文.來個兩件合體首發文
聲音我還沒聽過,我人在外面。很抱歉我沒有NB,只有music server,而我這次就是要比對透過INT204後,USB的聲音能否接近或超越同軸。

To j49409兄:

這台不只是DDC,它的精華在Saracon。

外接PSU沒借,押金不夠⋯

但如果還要外接電源才有明顯效果的話,那還真的不抵買。

--------------------------------------------------------------------------------------------------------------------------------------------
5/14 2300更新

剛聽了INT204+Hugo的聲音,大概半小時吧,只有一個念頭:「不妙,我的押金⋯」
不知道Hugo接高靈敏度的全音域喇叭可行嗎?會不會好聲?
我的是Lowther PM7A,靈敏度我記得是97db,一般用1~5瓦的真空管機最佳
很想請網兄試看看,若OK就去買了

stevenkc888 wrote:
不知道Hugo接高靈敏度的全音域喇叭可行嗎?會不會好聲?


比較不建議...推的動.但是不見得推的好.還是實際試最準

Hugo的最大輸出功率0.75W

Rob Watts(設計者)就是用Hugo直推高靈敏度的全音域喇叭

Hugo直推喇叭的一些資訊.這討論串前面就有分享.可以翻出來參考
Weiss INT204搭配Hugo初步聽感:



話說昨天下午放了押金(借據上是寫訂金...侯姐講通常試聽這台的押金最後都變成訂金,我心想,我不過是借來替大夥兒試試,押金我肯定會拿回來的,沒料到...)把INT204帶回來,一直到深夜才有機會聽聽它的聲音。

簡單的介紹一下,Weiss大概就不用講了,主事者Daniel Weiss在專業領域就是數位規格制定者之一,AES/EBU的規格起草,用來做DSD轉PCM(或反之)的Saracon這套軟體(也有硬體)的開發,早期的錄音室大量使用的AD console等,可以不喜歡Weiss器材的聲音,但整體設計與規劃的正確性來說,完全不需要懷疑Daniel Weiss在數位領域的見解。更多關於Weiss的資訊可以搜尋Kent Poon(潘建章)這位Weiss亞洲大使的個人部落格,裡面對與數位流音樂/音響,Weiss器材的資訊有更多的著墨。

INT204是一台DDC(Digital to Digital Converter),在早些年,音響市場上面極少見到這類型產品,大部份都是在專業錄音室或後製剪接工作室裡才會看到,而且以USB作為輸入界面的更少,大部分是以業界常用的FireWire來做輸入接口,做過處理轉換後,以S/PDIF(RCA或BNC)或AES/EBU等錄音室器材常用的接口作為輸出,因此這類型的器材體積都不大,就是個『轉接盒』的功能。



在數位流/CAS(Computer As Source)當道的今天,不僅DAC(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復辟並成顯學,DDC這類界面轉接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INT204就是Weiss首款以USB為主輸入界面,輸出S/PDIF(RCA/BNC接口),AES接口的產品。

拉回Hugo。這個把月來的國內外討論大致有個結論,Hugo的HD USB界面在功能上很棒,但在音質上(以作為家用DAC器材來說),不是它最佳的選項。包括我自己個人的測試,從Aurender S10數位輸出同軸RCA以及USB到Hugo,我個人認為還是同軸的聲音更圓潤集中,更洗鍊。

但請了解,在這個比較中,同軸與USB並沒有一致的立足點,包括S10內部的設計規劃中,同軸與AES輸出所下的功夫是比較大的,原廠還另加了兩顆不同時脈的獨立時鐘(OCXO)來減低Jitter的影響,而USB雖說已儘量避免一般家用電腦或筆記型電腦中髒亂的電源以及高頻射頻雜訊(S10算是一部仔細閹割過的Linux電腦),但仍不像上級機W20般,針對USB輸出獨立設計了乾淨電源以及雜訊屏蔽。並且,同軸與USB的連接線,雖說都是AudioQuest的中上級產品(USB的Diamond系列已經是AQ的一哥了),但終不是完全一樣的兩條線材,一定有些許聲音上的不同。

因此,我上述同軸比USB輸出更好的結論,並不是那種天差地遠的差異,說真的,你要我真的盲聽,我不見得每次都猜對,因為比起一般的家用電腦,S10已經是Hi End等級的設計,他的USB已經是高規格的水準,更別說同軸。

拉回INT204,它的主要訴求為何?就是使用一般家用電腦(不管是家用,專業用,DIY)作為訊源的燒友,想要以最常用的USB接口輸出最純淨的訊號,餵給後面的DAC,特別是當這台DAC沒有USB輸入的時候,這時DDC就是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了。而INT204在內部阻絕了來自電腦的髒亂電源與雜訊,以非同步方式傳輸,排除了電腦的時間訊號,而以INT204內部的時鐘來作為MASTER,徹底排除訊源端的jitter。如果輸入的訊號是DSD(支援到DSD64),還會經過Weiss獨家的Saracon引擎,轉換成88.2kHz/176.4kHz的PCM訊號輸出,因此就算原本的DAC不支援DSD解碼,INT204在前端就先幫你處理完畢,而且還是透過業界唯一的轉換引擎來『硬解』。這算是附帶的甜點。

原廠也為INT一系列的界面轉換產品推出了外接電源供應,據國外評論是插上去就拔不下來了,這次我的心臟沒這麼大,手骨也沒這麼粗,不敢把PSU也借回來,以免發生不測...

我測試的目標很明確,只要透過INT204的聲音能與S10以同軸直入Hugo的聲音匹敵,以我前述S10的架構來說,那這台DDC在一般的家用電腦上的效果應該會非常驚人,而很抱歉,我沒有NoteBook,所以無法為各位做測試。

其實,我一直不相信在我目前的系統組成上,多加一台DDC會比最簡單直接的同軸輸出聲音更好,因為多加一台DDC,訊號路徑多了多少主被動原件,更遑論多了兩條界面不同的訊號線。疊床架屋的架構怎麼可能比簡單乾淨的路徑更好,我不信,這也是我一開始想說我一定會把我的押金拿回來的想法。我這次的測試單純就是要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並將經驗分享給燒友,因為我不真的需要USB輸出,S10給了我更好的同軸輸出,雖說同軸無法支援到32bit/384kHz(DxD)這種變態的規格,但是目前市面上也沒有這樣的音樂檔案可以獲得。

晚間11點,我坐在系統前,開始聆聽。系統組成:
Aurender S10 music server以同軸與USB輸出,比較同軸直入Hugo,以及USB先進INT204後以同軸接Hugo的聲音。後端以Hugo的RCA phono out連接EC Balancing Act推HD800來監聽,連接線材,同軸線是我的老朋友AQ Eagle Eye,USB是新歡AQ Diamond USB。音樂檔案皆為AIFF, ALAC, WAV等無損檔,或高音質檔。

我前後聽了將近兩個半個小時,說真的,開聲的頭五分鐘我就可以下結論了,是的,加了INT204後,聲音不僅能與同軸直入Hugo匹敵,甚至更好!

我無法理解!

怎麼好法?其實非常明顯,我甚至不需AB Test,我常聽的曲子一播放,我耳朵就豎起來了,我把我聽到的差異分析列舉如下:

1. INT204一如Weiss其他的器材,非常非常非常中性又透明,在切換比較的過程中,我幾乎聽不出INT204有任何的音染或影響透明度的情形,它完全沒有改變音色,因此是個非常理想的界面轉換器。

2.微動態/強弱變化的加強:我不太喜歡用『微動態』這個詞,但我實在想不出其他的說法,強弱變化又太籠統。一開聲馬上注意到就是所有音符/樂音的結束更綿長,更多漸次衰減的細節,不是『噗』一下的消失,而是如海浪退潮般漸次的後退,還在沙灘上留下潮濕的印記。讓音樂更活生,更連貫。

3.音場的層次感更綿密,深度,分離度,前後距離更加鮮明,特別是大場面或是複雜配器的樂段,舉重若輕,清清楚楚,讓HD800寬深的音場更具說服力以及聆聽的趣味。

4.細節的展現已經到我沒有經歷過的程度,兩聲道的細節刻劃能力本來就沒有耳機系統高,而系統組成到現在,S10與Hugo的加入已經把細節的重現力提升過一次,而這次INT204再助一臂之力,錄音師剪接的破綻,室內樂樂手起手與收手的態勢,人聲喉韻的變化,吐換氣的呈現等等。

我還是無法理解,這種訊號繞遠路的架構,為何會有更透明,更靈動,更多爆炸性細節的結果?

<文長, 我後續補充INT204我認為的缺點,下篇連結>
wrote:
押金我肯定會拿回來的,沒料到...


押金我肯定會拿回來的,沒料到.....看到這段文字...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慘了

lieberstanley兄請私訊....."幾多錢??"...."團購價??"



樓主的文都寫的非常好(又長又詳細).言之有物

細細閱讀.可以吸收許多知識與經驗

當然小朋友也心甘情願的出走了(推坑最高境界)
INT204 的售價在香港這邊跟一台 Hugo 的價格不相伯仲,PSU101 亦然。每一次看到各位大大的精彩文章以後,心裡總是輕歎著『推坑黨出沒注意』的念頭。

反正德國的 RME MADI FX 早已向我招手,還是不要受到瑞士的『INT204』式攻勢動搖吧。理論上『Thunderbolt 輸出 -> Sonnet Echo Express SE II -> PCIe -> 同軸輸出』這方案能夠迴避 USB 的先天不足,加上優質的線性電源能夠獨立供電給 MADI FX 享用。

而且 WEL 近日提到 AQ 在年底以前將會推出 Thunderbolt 系列的線材,真的十分期待:

http://youtu.be/PUh5UU0y6AQ
  • 1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