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

我是受害者,聊聊我的 DAC32、P-1u、以及耳機們


微笑----- wrote:
shihnung大還有一種叫做朦朧美....(恕刪)

微笑大,這就是我在分享二想表達的

「越高級的系統越容易出現破綻」,而這是我們要的嗎?4K 攝影機拍出來的臉部特寫是不能看的,除非肌膚完美無暇;透過燭光將輪廓投影在布幕上的剪影有著朦朧美,真要揭開布幕嗎?

謝謝您提供的連結,小弟明天到公司立刻聽聽看
「越高級的系統越容易出現破綻」,而這是我們要的嗎?

這句話挺棒的,我會想回答:是的....起碼我就是想要這樣的效果,我要知道所有的細節
這樣我才會知道器材的能耐跟音樂裡面到底有什麼....或是樂器跟歌手要告訴我什麼...

以前跟朋友亂玩,器材買歸買,根本不知道這些器材的水準,也會誤認為某些耳機就這樣子的表現而已。
但是這半年多(其實耳機我玩沒多久,大概八個多月吧)真的領悟很多....

感受最深的就是W5000,從一開始的U2到WA6,到認為其實系統不太需要高低阻分開,一台spl phonitor想打死高低阻(spl phonitor不是不好,但是推低阻確實有天限,過得去但是不夠好),一直到去年十月系統高底阻分開,CDP調整後....真的不愧為旗艦...朋友原本要把w5000賣掉,被我阻止了...先放我這吧

Cinema Serenade專輯裡面的Yentl - Papa, Can You Hear Me?
雖然只是電影原聲帶,但是表現無懈可擊...
小提琴的高音不僅可以拉的很高,但是不刺耳,圓滑無比,細節好多,高超的小提琴技巧一覽無遺...

Hayley Westenra的Ave Maria
那才是女毒,海莉的歌聲無限的延伸,超強的穿透力,樂器的搭配,以前我很喜歡kokia,但是在這種聲音下,抱歉了kokia 奧華子 湯川潮音...海莉才是我的真愛...演唱功力不是一個層次...很抱歉,我的舊愛

細節!!!給我細節!!!過多的音染我不需要!!!

海莉跟小提琴交給W5000,古典跟電影原聲帶交給HD800,分工完畢

其實有點感觸,以前我也很愛聽ACG流行等等,不太聽類似古典的東西(像獨奏)或是電影原聲帶,因為我認為他們很枯燥,總覺得拿這些音樂來測試是裝高深,很臭屁的感覺,但是我錯了......細節多到可怕阿,這類音樂...
當然不是ACG流行不好,以前去日本還會加減帶幾片回來,現在不會了,現在真的少聽了....
同意好的系統聽古典真的可以聽到很多細節~
當初小弟剛入坑光是K701直插聽交響樂的細節就讓小弟驚艷~

不過如果聽奈奈的歌...我倒希望一些東西不要交待太清楚就是了
可能最近小弟聽ACG太多了吧...
我還有水樹奈奈的DVD BD 專輯等等,堀江由衣我也不少,涼宮春日那部動漫的一些CD我幾乎都有,特典啥的,東方同人我也有幾片,以前某個程度我很喜歡ACG相關的,最早的一片ACG相關就是魎皇鬼,可是近來發現風格其實很類似...
就沒什麼在聽了...

最近的一片就是日版的倖田來未go to the top,就是某個動畫的主題曲...以前我都還會記得哪個動漫,現在都記不太起來??(年紀大了?!~咦?)

scottching wrote:
細節!!!給我細節!!!過多的音染我不需要!!!


感覺走到後期就會分兩派

一為傳真派:什麼染都不要就是解析

一為狂染派:狂染 我好像走這一路 細節我倒是沒很在意 夠就好


古典樂滿妙的
有的我很喜歡聽
有的一首都聽不下去
派系關係吧
巴洛克以前的我幾乎不聽
很多都像單純展示音樂技巧沒特別旋律
我大都聽浪漫樂派到印象樂派 新古典這區

中世紀的音樂
那個更不能聽)
似乎是受宗教影響禁止崇拜偶像
因此也禁止崇拜音樂(?)
很單調 聽得下的人我很配服

修過一門課的心德
PHOENIXBEC wrote:
感覺走到後期就會分兩...(恕刪)

小弟的感想跟P大一樣
浪漫派之後的基本上才會聽
耳機:STAX 009S 相機:Leica Q2 手錶:AP 15300ST
PHOENIXBEC wrote:
感覺走到後期就會分兩...(恕刪)



會狂染倒是少見,因為小弟見過的所謂老燒,除了玩fu的,不然幾乎都會往古典浪漫那邊去聽,
一走到古典,染就不太可能接觸到了,或是說染就會自然而然的去避免。

我爸很喜歡聽鳳飛飛,像這種去跟他說解析,其實沒什麼意義,因為他已經是在玩fu的狀態了

對岸有句話:高保真,保的就是那個真
台灣有本雜誌叫高傳真,大概就都這個意思吧
當然做的到做不到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但是都是會往這方面去努力吧

有些聲樂家真的連名字都沒聽過,可是聲音真的很棒,即使我的器材很貧弱
不過我古典還是聽的少阿,5%吧

只是有興趣 wrote:
會狂染倒是少見,因為小弟見過的所謂老燒,除了玩fu的,不然幾乎都會往古典浪漫那邊去聽,
一走到古典,染就不太可能接觸到了,或是說染就會自然而然的去避免。


這個可能接觸的人群有所差異囉
我接觸到的全都是管機流LP流(都是玩喇叭)
我去他們音響室聽都是在比誰的小提琴聲音甜誰的女聲奶的
跟他們講"中性無染"還可能被取笑喔
他們會回頭問你什麼叫中性無染 你聽過現場嗎不然怎知道什麼叫中性(被問過)
這一型不少人喇叭用dyn,JBL,MBL,Tannoy...etc

又有一群是愛好快速 剛猛 精準
後級動輒pass,mark levinson,krell這類晶體大功率
然後喇叭較愛用B&W,wilson audio,ELAC...etc

巧的是這兩族群通常不會有交集
後面這一族我至今只拜訪到過一個

不過還有一種
像Myhiend這一群如將軍
http://www.my-hiend.com/vbb/showthread.php?1756-【終極家訪】訪-將軍/page2
多刀流
那器材太強大
PHOENIXBEC wrote:
這個可能接觸的人群有...(恕刪)


您說的這個比較像有肉(台語),或是所謂有形體

我一個朋友也玩這種,所以現在的日系CDP他幾乎不喜歡(馬蘭士也已經不是過去的馬蘭士了)...
台語的說法,比較虛...
他批評過我的耳機器材,冷,直接...
但是他的擴大器卻是ayre,ayre卻是以解析見長的器材,解析就會靠近中性無染,交集有的,因為基礎上大家很相近,因為要靠這類器材展現有肉,不虛....
光看喇叭或是單一端的器材其實很不準...所以是有交集,而且看法其實很雷同,不管要表現什麼,都需要精準...

用小提琴(尤其獨奏,難度很高)來展現染?不用人聲?人聲更簡單,因為依舊走在需要精準的道路上..

一樣的狀況一樣出現在我身上,我用了日系轉盤,不是比較虛?跟解析有什麼關係?我怎麼不去挑北歐的解析解更大?!
實際上我也用過北歐的,最後還是選日系

萬法不離其宗

我耳機器材一路這樣換上來,時間是不長,有點濃縮版感覺,雖然都是一些小錢,但是我們不是都在追求高傳真或是高保真(笑~借用一下)....


scottching wrote:
您說的這個比較像有肉...(恕刪)


可能接觸真的有差吧
我去家訪的都是近白髮5X~6X歲的人
是從頭到腳幾乎都是管機+韻味派喇叭(DAC也管喔)
就我聽來都是風格很重的聲音

這部分就不談了
人各有所好囉
  • 7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