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VE Stage 4 (3/25更新原廠專訪)客制旗艦開箱(原Compact Monitors)

韶軒 wrote:
說實在在此之前,我對...(恕刪)


嗯,非常有趣的發展,錄音筆居然把AK100 KO了!

我在猜測有可能是阻抗匹配的關係,不知D100的輸出阻抗是多少?錄音筆爲了要監聽與回放,且要驅動多類型的耳機,會有比較有力的耳擴不難理解,不過與Stage 4意外合拍那就真的頗令人驚喜了,也可提供用家們不同的思維。

只是,D100在使用者介面與播放流暢度與歌曲管理上不知如何?
lieberstanley wrote:
嗯,感謝蘇普兄指點,...(恕刪)

VE去年底聯絡過, 總算有回應
最終還是覺得實用性太低, 除非有universal fit版本, 或買耳罩比較常用

最近還有買耳道也不算退燒, 不過之前把幾支主流非客製的旗艦聽一輪, 買不下手......
唯一有興趣的E-SM6, 又覺得那價格可以再買支SE 3-way來玩

有機會試聽VE當然必聽, 但高雄沒有試聽機啊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lieberstanley大大

QBT回來請務必不吝分享差異

期待中~~

alexlin1204 wrote:
老實說我只聽了3單體...(恕刪)


引頸期盼您的開箱與聽感,我也會再找時間去聽聽lz12。

lieberstanley wrote:
嗯,非常有趣的發展,...(恕刪)


D100的耳機負載阻抗為16歐姆,的確比AK100的22歐姆低。

說D100 KO AK100可能不太公平,訊源和耳機經常只是合不合拍的問題,拿V6s來聽,歌手的氣音就會多到我無法接受。

剛剛拿出最近被冷落的FitEar 111+000線來試D100,竟然也是意外的合拍。

使用介面就不用說了,已經習慣iOS或Android介面的人應該不會想嘗試錄音筆吧
加上支援的格是只有DSD (dsf,dff )、WAV、FLAC、MP3、WMA、AAC 沒有AIFF和APE,所以我很多CD都還要花時間再轉檔了。

其實對於Chord Hugo有蠻大的興趣,等待Standley大的聽感分享

不求完美、但求無悔
許久沒跟上這篇神串
今晚在FB上看到ME的粉絲專頁送了一條whiplash的CM插針線要QBT就聯想到Stanley大
沒想到還真的是您的
目前對這條線也頗有興趣
期待Stanley大的後續聽感^^

另外報告一下
Stage4在收到後沒多久就送去refit了
估計是右耳耳膜沒取好
Eric也相當nice~~當天我去了店內他便專程開車載我去取新耳膜
現在正在等待Stage4歸來中
而最近新VE也要出來了
Eric也問了我要不要趁這次refit機會加點錢直接換回新的VE5
(暫稱VE5...因為rhines的似乎已確定叫做Stage5...VE暫時不知)
此刻不禁陷入天人交戰
但Stage系列畢竟拆成兩家
目前也不知道Felix和Marcel分道揚鑣後的新作走向會各自是如何
暫時忍下這股念頭
因為Eric說往後要再升級也是可以(不過又是要等30天)
而且最近VE5有人送去做了...那人似乎就是Eric

之前在選訊源時
原本有的901已經因為操縱...發熱等因素被我放棄
Ak120又在店內被我用到當機使我仍對其韌體穩定性堪慮
而sony的zx1感覺就是一個穩定/品質/做工掛保證的
在耳機回店內當天就付了定金現在已經使用約1周了
在此不得不先佩服一下Stanley大
因為最近我想寫點zx1的聽感
目前使用B&W P7做測試耳機
和901/iphone 5直推做比較已經算是有點心得
但是總是覺得自己無法描述出好的/客觀的/有參考價值的比喻
也無法用文字比喻出耳朵聽到的感覺
自己是個不喜歡在網路上看聽感的人
因為我多半覺得沒什麼參考價值...甚至時常誤導人
而最近自己擬了多次草稿仍無法滿意
總覺得仍上不了檯面...也害怕會誤導無暇親自聆聽而上網找資訊的網友
遲遲不敢PO出自己的聽感
而且我也認同您之前說過
聽感雖然因人而異...但耳機的素質表現仍是可以有個客觀的標準來評斷
您的語言描述能力著實厲害!!能化音符為文字提供出有參考價值的資訊
您這方面的能力相當使我欽佩也希望能向您學習

Chord Hugo我也相當有興趣
因為我是個小大一生
經歷一學期的大學生活讓我覺得不太適合使用"需要插電”的系統
近期若有回中部我也想去MyEar一趟聽聽這台"地表最強隨身一體機"
而AK240不知您是否有興趣
個人是對它的定價方式和這間公司產品更新週期不以為然
或許會有令人驚喜的表現以及和定價相差甚遠的實售價
但個人對這間韓國公司的作風只想敬而遠之了

PCM-D100這台錄音筆會勝過Ak100應該是無需意外的
我自己也有一台D50
D50電流很大...推K701表現個人挺喜歡
但就是操作界面古老又無法顯示中文
現在都用來錄老師上課內容而已了
不知道D100在操作上有沒有做出改善呢 ?

另外我之前寫信給VE
在隔天就收到回應
也完整的解答我的問題
而且現在想找VE的客服只要在FB直接聊就好
對我這個常上FB的人是個超及時性的便利服務
rhines的Felix還有加我為FB好友 (有點訝異 -.-)
或許他們還沒拆家前(Compact Monitor時期)比較不理人吧

xice wrote:
但就是操作界面古老又無法顯示中文


D100顯示中文是沒問題的
回你的同時,我正拿它來推我的ESW-11LTD

曾經拿Stage 4接過朋友的ZX1,個人感覺有點力有未逮,加上濃烈的唇齒音讓我卻步,所以終究是沒下手。

我正好也很好奇B&W P7的聲音,當初很喜歡P5的聲音,不過陰錯陽差讓我一直沒機會下手。期待你的聽感分享
不求完美、但求無悔
Hi,Stanley兄
原來那條耳機線還真的是你送去煲的,對了,你怎沒有選管迷出的Mondorf銀線試試?

至於Hugo短時間內是沒法去聽啦,我住三重。特地跑趟台中划不來。不然你就入手
Hugo好了,你好像也是住北部,我去府上叨擾蹭聽一下,然後我再接手你的
Intruder如何?

另外VE5新增的單體,突發奇想一下,該不會是多高音單體吧? 變成2高1中2低,
這樣聲音應該會相當有特色。

MURPHY

lieberstanley wrote:
Hi, 莫菲兄,昨天...(恕刪)
Murphy

smallwhite7 wrote:
lieberstan...(恕刪)


To smallwhite7兄 / 莫菲兄:

是的,是我送去的。

這條線非常頑強,雖說我出差前也不過run了30小時左右,但居然一點正面變化都沒有(人聲還變得更縮),這還是第一次碰到,我知道銀線不好run,再加上上面有鍍層,所以會需要一點時間,但完全沒有銀線那種通透的特性也讓我太意外,另外我選的Oyaide鍍銠頭也是出了名的耗時間,我這人又急性子,差點沒把它拿去掛衣服

就在聯絡Eric關於試聽Hugo的時候,我提起了這線很頑固的事兒,他說他在香港試聽也是如此(香港有代理商,手上也沒現貨,你看看,Craig...),線也是開聲不久,聽起來悶悶的,放不開,他問我要不要送QBT,我說,那就送吧,於是Whiplash Reference就上路了!

其實QBT這玩意兒幾年前就有了,也是笙凱(Telos)小林兄弄出來的,這玩意兒把很多老外嚇的一愣一愣的,是最近小林兄積極推廣,能見度才突然拉高的。話說現在很夯的純銅端子蓋我可是幾年前第一代的時後就入手了,效果我沒認真比較過,因爲我是外貿協會的,我只是圖它看起來很威

等線回來我會跟大家報告的,應該很容易分辨,因爲我送出去前是想把它拿去填海的⋯(太誇張,開個玩笑)

smallwhite7兄:

如果你近期收到線可確認一下聽感,就我剛聽完334的印象,Whiplash Reference沒run開來的聲音搭配334應該也會讓你想殺人!

莫菲兄:

我也會找機會試試管迷的線,就一些側面暸解,管迷也是知道怎樣是好聲音的認真商家。

韶軒 wrote:
D100的耳機負載阻...(恕刪)


後來我也找了D100的Spec,的確它的輸出阻抗也不那麼關鍵,說明了搭配真的是很玄妙的事。

然而可以給大家一個蠻好的方向,Stage 4本身是暖聲底,周邊如果搭配聲底清亮的器材應該會收到還不錯的效果。

話又說回來,ZX1與D100同樣都是S家的產品,莫菲兄卻分享了不同的聽感,因此推力也是關鍵,這跟我的感覺很像,在第一篇分享裡我提到了,Stage 4不算難推,但也還有向上搭配的空間,主觀認定AK120大概只把它發揮到85%,Intruder可以略加3~4%,主要是音像的清晰度與音場更擴大。有沒有另一臺擴能讓它發揮得更好,我很好奇,也是這次測試Hugo的重點。

我認為,未來的高端耳道耳機會有一個趨勢,雖說阻抗還是一樣低,但靈敏度會下降,主因是多音路分音,被動原件多了,結果會是更難推「好」,也就是要發出合理的音量沒問題,但整體的表現會隨著前端的質產生更大的差異。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