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來說:
1. A品牌同一系列的"α"和"β"這二個產品,"α"的售價高過"β",我們原則上可以說,在A品牌自己的認知裡"α"的音質是比"β"要好的,所以在這個條件下,你聽到"α"所發出的音質是會比"β"要好的。
2. 換作直接拿A品牌的"α"和B品牌的"Ⅰ"這二個產品做比較時,坦白說...沒辦法做比較,除非你可以在A品牌的產品裡找到一個和B品牌"Ⅰ"的聲音完全一模一樣的"γ",再用第一點的比較規則套到"α"和"γ"上,才可以分出"α"和"Ⅰ"的高低(反之亦然)。
但是這裡有一個盲點,A品牌和B品牌對聲音好壞的認知不見得相同,所以剛剛所舉的方法,勉強只能說是在A的觀念下比較出"α"與"Ⅰ"的好壞,換成用別的標準,搞不好結果並不相同。
所以大部分在聲音的產品的規格上,你只看的到一堆"學理"上的資料:頻響範圍、響度、阻抗....啪拉啪拉的,但是"聲音好壞"這件事....很抱歉,上述的任何規格與其無關。
「咦!?頻響越廣不是聲音會越好嗎!?」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冒出上面那句疑問,但是頻響越廣,確實並不代表聲音越好,頂多是表示它可以發出的音階比較多。
學音樂的人都知道,以樂器中頻響最廣的鋼琴(88鍵)來說最低音的鍵頻率為27.50Hz,最高音的鍵頻率為4186.00Hz(一般音樂作曲也都被限制在這個範圍內),所有的鋼琴只要把音調好以後都發的出這個範圍內的聲音。
問題來了,史坦威一架百萬級的訂製鋼琴和山葉大量生產10萬元等級的工廠鋼琴頻響都一樣,聲音怎麼會差這麼多(如果你聽不出來,那是幸福的...也就不用在繼續追究下去了);音色會不同的原因簡單來說是因為每一個樂器(或者是揚聲器、耳機...)在每個頻率所發出聲音的諧波不同(這跟共鳴箱、單體構造...設計與材質不同有關),所以音色會不一樣(再解釋下去會太艱澀,扯到的物理學會更多,很多版友會在電腦前睡著....)。
重點就是音色(諧波)的好壞,是沒有辦法量化的;很多從早期就開始玩歐美高級耳機的版友都知道,以前看到AKG、SHURE、SENNHEISER...這些品牌的耳機,從最高階到最低階的頻率響應範圍一定通通是20Hz~20KHz,但是高低階的音色還是有明顯差異,甚至會比很多日系品牌SONY、JVC規格更高的耳機還"好聲";這幾年敗消費者所賜,廠商都已經淪為規格戰,因為消費者認為規格越高越好,廠商也順應民情標示出一些"你根本不可能聽的到"的規格來投其所好,但音色好不好...很抱歉,還是無法比較。
回過頭來,其實根本沒有好與壞的聲音,其實只有你喜不喜歡的聲音,但是沒有"絕對好與壞"的聲音,你喜歡的別人不見得喜歡,大家都說很好的其實也不見得你也會覺得很好(甚至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大家都說好,怕被當成異類所以也說好...),聲音喔...還是實際聽過以後喜歡最重要,其他的...別多想吧。
我不是在勸你敗,我只是告訴你限量的殘酷,免得到時候你沒買到,只能看別人嘻嘻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