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經驗來說, 換了器材把耳朵養肥之後
可以明顯的聽的出來192k MP3跟320k MP3的差異
但是320k MP3 跟 FLAC, APE等無損很仔細聽才能聽出差異
因為DAC支援DSD解SACD, 最近進入SACD的坑
一片專輯大約是4~5GB, 規格上很厲害
但是我發現我聽不出來, 純粹是能把DSD 2.8224MHz點起來看爽的... XD
後來看到一篇國外的評側, 找了一堆人來盲聽CD跟SACD
發現能正確辨識的人大約是48.x%, 這跟你用猜的一半一半接近
也就是說 44.1KHz/16bit PCM取樣的CD, 跟 2.8224 MHz/1bit DSD取樣的SACD幾乎可以說是沒有差異
如果你分辨不出320k MP3跟FLAC, 何必要多花那個空間去存FLAC無損的檔案~~~
要追求的是音樂的聽感 而不是帳面上的數據~
2.MORA http://mora.jp/index_hires
3.ototoy http://ototoy.jp/top/
4.e-onkyo http://www.e-onkyo.com/music/
5.HD-MUSIC http://hd-music.info/?utm_source=remarketing&utm_medium=cpc&utm_campaign=hdmusic
6.レコチョク http://recochoku.jp/?affiliate=4299010687
skyps2 wrote:
請問各位前輩們
大家...(恕刪)
上網找Cayin i5這台播放器,內建海貝音樂,有無損檔下載及串流播放功能,買機器就送3個月的無損檔串流播放及600首無損檔下載,也可以購買24bit高解析度的無損檔(我買到的是96K的Flac檔,只是可以買高解析度24bit的曲目非常有限,選擇不多;但一般不用錢16bit的無損檔曲目就很多了),價格非常合理超級划算,但必須要有支付寶才能付款購買高解析度無損檔。
另外,這台播放器用的是AK4490晶片,本身音質及推力已有一定水準,一般耳道式耳機不需另外上擴,就足以聽出無損檔的差異;內建客製化的Android系統,沒有google play還是可以裝apple music的APK來聽串流音樂,但256K的AAC串流播放的音質,跟機器本身內建的無損檔串流播放還是有差,直接就聽得出來。
不能單從格式就去論斷一個音訊檔案音質的好壞,
譬如你把mp3轉成wav檔,它的音質是無法因此得到提升的。
所謂''無損''是指在你轉檔的過程中,沒有經過破壞性的壓縮。
最常見的如: WAV 是沒有經過壓縮的音訊檔案,自然沒有破壞的問題。
還有FLAC 是非破壞性壓縮音訊檔案,即是雖有壓縮,但依然保持完整的音訊,優點是經過壓縮檔案會比較小。
另外大家最熟悉的mp3當然就是經破壞性壓縮過的音訊檔案。
在其他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之下,你把CD內的音訊轉成WAV、FLAC、MP3三種格式,
理所當然WAV、FLAC的音質會較mp3來得優秀。
而你從CD轉出來的WAV或FLAC音訊檔,都是你所謂的''無損音樂''。
skyps2 wrote:
謝謝許多回應,我以為...(恕刪)
skyps2 wrote:
kkbox 是很不錯...(恕刪)
其實樓主有點誤會,KKBOX用的是320K的有損壓縮,音質已經轉檔劣化過,根本不是CD音質。
會把CD轉成無損檔的原因,並不是無損檔的音質比CD好,而是比較方便。我的無損檔大多都是買CD回來轉成ALAC格式,方便我丟到iPod裡面去聽。要聽CD也可以,但幾千首歌上百張CD帶著換來換去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才要轉檔。
單論音質而言,CD就是最初的訊源,轉檔轉來轉去理論上音質只會比CD差,不會比CD好。轉成無損檔的話理論上訊號可以100%還原成原本CD的訊號,所以相較於直接播放CD而言音質不會劣化。
至於轉成MP3的話,這種是破壞性壓縮,一旦轉過去了訊號就被截頭去尾,再怎麼樣也還原不了原本CD的訊號,因此音質會劣化比無損壓縮差。同時破壞性壓縮格式流量越小,截頭去尾的訊號越多,音質劣化也就越嚴重。這種情形在無損檔上不會發生,因為播放時無損檔基本上是100%還原成還沒轉檔前的CD訊號在播放。
因此,無損檔的音質並不會比CD好,因為它就是能夠百分之百還原CD的原始訊號而已,如果無損檔的訊號跟原本轉檔前的CD訊號有出入,那就不叫無損檔了。基本上,以同一張CD壓出來的無損檔跟MP3比較的話,音質的順序應該是這樣「CD音質=無損檔壓縮>MP3或其他有損格式」。至於那個大於(即音質劣化)的程度,就看MP3或其他有損格式的流量,到底截掉了多少原始訊號而定。流量越小截掉的訊號越多,音質劣化的程度就越高。因此320K的有損壓縮檔,音質會高於128K,因為相較之下,128K的壓縮後還多截掉了192K的訊號消失不見,再也沒辦法回復。
至於網路上有賣24bit或更高解析度的無損檔,這些檔案基本上是拿原始的母帶來轉的,而不是用市售的CD轉出來,否則就是騙人的高解析度無損檔。
錄音母帶原本是用類比或是超高解析度錄製,只是唱片公司在發行時,會先轉檔壓成16bit, 44.1k格式的CD出來販售(相較於原始的錄音母帶,這其實已經是有損的轉檔了)。高解析度無損檔則是不用市售CD格式,直接拿類比或超高解析度的母帶,壓縮成24bit或更高解析度的無損檔,這種無損檔的原始音訊內容,比市售版的CD還高,音質自然也更接近原本的類比或超高解析度母帶,比市售版的CD更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