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Beyerdynamic T1 2nd edition & DT 1770 PRO

z0800024 wrote:
前面的版本其實也蠻...(恕刪)

我看到的說法相反
正是因為前期的T1不甚理想,beyerdynamic才稍加變更
沒記錯有人問原廠,但回覆並不明確

剛開箱7xxx~10000的幾支T1聲音沒差
2xxx那支是拿到二手的改線版,所以不準,頭帶和之後收的T1不同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Psyco-G wrote:
有用Tesla2.0的技術嗎?...(恕刪)

Google翻譯:

事實證明,特斯拉技術使第二代高效率的T1和,與一個600歐姆的音圈一個完美逼真的衝動結合。相比它的前輩,新款T 1彪炳一個更強大和更精確的低音再現。這使聲音更實質內容,並確保在類平衡的聆聽體驗。在特斯拉驅動共振在高頻率的心臟的附加阻尼被消除。旨在提供最終的收聽體驗,擋板結構從根本上優化的幾何形狀和一簾布層擋板組織由更穩定的高科技化合物織物取代。因此,該組織的共振被減少到最低限度,並因此產生更清晰的聲音再現。


spartamimi wrote:
這可能要等蘇普大開...(恕刪)

樓上對T1感興趣的勇者比較有機會衝首梯次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蘇普 wrote:
Google翻譯:...(恕刪)
更強大的低音?
怎麼聽上來就不是甚麼好兆頭?
有興趣...出線地方變斜的了?!
不過怎麼是雙3.5接頭 至少跟800的接頭看齊...
亂討論亂聽之喜愛音樂的小孩
其實我覺得用單體支架判斷的方法並不準

我的過兩萬號也是雙同心圓

應該是每批單體支架承包商不同

這樣只能判斷“單體支架“不同,並非“發聲單體”不同

而單體與支架又是兩個可分離的元件

序號23xxx的bafle樣子
(記得若跟beyerdynamic買單體, 是連這個整塊一起來的)

接下來等新款的T1變得如何


圖像來源Head-Fi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借用網路上的圖

事實上那顆單體是被四根螺絲鎖在單體的支架上

beyer可以拿同樣的單體裝上不同批的支架

所以我認為光用支架來判斷換過單體是非常有爭議的

至於我的後期t1 21XXX號還是雙同心圓,有人有興趣我再拍










圖片引用:http://www.head-fi.org/t/485340/beyerdynamic-t1-and-aphroditecu29-zeus-cable
有聽過不少人
比較過聲音是有差別的
我問過是前期速度緩韻味佳
之後的雙圓版速度較快

至於會不會是run in時間的問題
當然也有可能

我之前聽因為有的是改線或是改端子
所以無法作參考

ascaam wrote:
借用網路上的圖事實...(恕刪)

那前述更改為版本(baffle)不同的T1, 避免誤導

剛看到的(這張圖是donthuang@head-fi發的)
螺絲位置有變, 中間多了黑色部分



入手耳機種類數目累積: 耳罩109 + 耳道42; http://sopp06.blogspot.com/

蘇普 wrote:
Head-Fi


我覺得是的

這隻新的t1 ver.2令人很興奮,現在的t1高頻聽起來已經很潔淨了

ver2.是怎樣的差異真令人好奇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