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RA-TATA wrote:
可以先把濾波的排插給...(恕刪)
電源濾波好像會壓一點動態 包括usb埠到dac端也是用了好幾個usb濾波 但usb濾波有沒較好的效果不得而知 無法ab比較 但沒濾波似乎又不夠乾淨 動態若加大但不乾淨那非旦不是只有爽 聽了會有痛覺刺覺 可能我當初這方向建構是錯誤的 但還要換掉測試就讓我頭疼 因為流量大用濾波是來得安心便是了
倒是ups接筆電pc . 日規環擴先丟ups再降壓是肯定的 電腦速度變快 惟怕要常換電池還是容易壞了
弄沒多久過段日子看看

篳電到dac這段,我用了三個電光火x的東西、二個魔x師、二個usb hub、二個usb延長(不是一般那種usb延長,這兩個東西可是寶,提升最大就是這兩個祕,還未聽有人談過!),總共六、七條usb線調音。
我的想法是把usb訊號做好,才送進dac處理。所以我才會說最後二台機子是重頭戲,dac+dat,各一台
至於耳擴的話,我自身試的經驗,還是覺得「真的愈大台愈好!」,小台的就不考慮了,我最後一台耳擴輸出是日規 jvc的環擴,環擴到耳機這段也是可以用很多線材串聯,1r的話我就接了六條線、手工線連。真的會比較好些! schiit真空平價耳擴其實不適合用來接電腦訊源音響,也太小台了些…如果有版友要借我大台dac+dat+耳機測試我很樂意

USB訊號的處理也發現有個有趣的現象,越靠近訊源(篳電端)的處理會較影響到背景音,越後面端影響較大的是人聲靠前音方面的 。我是把usb訊號這段想成二個階段的濾網,第一段是粗篩(雖然實驗的經驗是愈靠前端影響較大),第二段是精篩,這樣濾出來的東西泡沫也較細緻,至於如何把一些大顆粒的動態再找回來目前無解…再研究吧
每個器材線材都有其僻性,要搭好其實有難度,三條rca線也是一條中性、一條低音、一條中高音偏解析,機子搭配也是依此類 這樣接下來整個系統均衡感(不是每個部份平分掉,是每個部份中高低頻都有些提升)就不會差太多
psycho這位前輩 我還沒時間看,有空會研究
冬天玩這些還好,夏天就知道死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