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3a wrote:Hugo在插入6.3端子的情況下再插入一個3.5端子耳機, 聲音無明顯變化但在插入3.5端子的情況下再插入一個6.3端子耳機,3.5耳機端聲音會瞬間變暗(非明顯變化但聽得出來) ar3a兄不會也被推坑成功了周邊朋友看到敗了7w多的耳擴都覺得不可思議(可以買好幾台最高階的智慧型手機了)因為還在用最便宜的傳統手機(mokia 100...充電一次可用10天)
wowbvbv wrote:照這樣說來power...(恕刪) 如果音響的世界裡都看數字那就簡單了,找超低失真、超大功率、超高阻尼因素、超高迴轉率等等買就好了?wowbvbv兄也同意不是這樣吧?最終還是人耳收貨。而如果你有空看看他們的ppt,你可以知道Chord很重視試聽測試這一塊,他們也指出人耳有些能力是比目前測量機器還靈敏。這些量測數字還是有它的意義在,至少証明設計者是有所本,知道自己在做啥,知道自己設計出的器材到底走向為何,要如何調整。幾份文中或評測中指出Hugo的優點,如清晰的音像,寬深的音場,電光火石的暫態,極高的透明度,質量皆優的低頻⋯等,設計者本人都已在文件中交待過他是如何設計以達到這些結果(主要就是力求還原當初錄音中的正確暫態/transient)。我覺得音響性或音樂性缺一不可,缺了其中一個,那你可以說該器材是「好聽」(也可能只有音響性強而不「好」聽),但不一定正確。但當兩者皆具備時,就代表這件器材不只有「體」,還有「魂」,是被正確設計出來,讓聽者更接近當初錄音的現場的。說到power amp,我認為如果能提供餘裕的功率,同時間壓低失真與噪訊,會好聲不是偶然。市面上的power amp的問題出在它們不是爲了耳機這種超靈敏的噪音探測器存在的,只要喇叭聽不出來,就連接地都不用太講究,更別說其它的噪訊源,接耳機會好聽那就需要一點運氣了。Hugo的聲音不見得每個人都喜歡,但至少我認為它的聲音是正確的,是能挖掘更多情報的,不加油添醋的。端看聽者是喜歡吃原味還是重口味了。
用戶先簽個到...真心建議有考慮hugo的人都要自己去聽過機子其實他能表現出來的東西,往往很難用文字來敘述常常會覺得進到耳裡的東西就是不一樣,但是要怎麼不一樣卻講不出來我想應該是hugo放大了音樂的靈魂讓你聽的更清楚吧....由於這兩日莫名其妙jh16掉了(不包含耳機線...就是該死的那兩顆),讓我只能望hugo興嘆....
大圓視窗有5個LED顯示燈號CHORD大字.正下方的大顆3個LED.已知代表工作訊息CHORD大字.右方的小顆黃色LED(CHARGE).在12V電源插上時呈亮白色(不會充飽電熄滅)CHORD大字.左方的小顆黃色LED(AUTH).開機後會亮起白色請問這是代表甚麼工作訊息??????
j49409 wrote:ar3a兄不會也被推坑成功了周邊朋友看到敗了7w多的耳擴...(恕刪) 唉..是啊..唉...你瞭的狠下心花快萬修了我的小風雲, 讓他再撐個幾年把, 我的Fighter 150掰掰到時候再來這棟樓分享心得 (只是不知道要多久, 聽說是4月初, 因為我訂新版的)樓上有個說RCA轉3.5的, 這倒是值得一試的情報
ar3a wrote:唉..是啊..唉...你瞭的到時候再來這棟樓分享心得 (只是不知道要多久, 聽說是4月初, 因為我訂新版的)樓上有個說RCA(類比輸出)轉3.5的, 這倒是值得一試的情報 樓上有個說RCA轉3.5的, 這倒是值得一試的情報.........請見訪問文.........與Chord Hugo設計者Rob Watts深度對談....類比輸出與耳機輸出在內部是相連的10.問:你是如何設計Hugo的耳擴部份?因爲某些原型機的測試者認為耳擴功能「還不錯」,但沒到驚為天人的地步。答:同樣讓我疑惑的就是耳擴功能竟然只得到「還不錯」的評價?首先,事實上,Hugo內部並沒有真正的所謂「耳機擴大」的功能!類比輸出與耳機輸出在內部是相連的。內部擴大線路的設計原始是用來驅動喇叭的,而非耳機。Hugo能夠很輕易的以相當大的音量驅動一對阻抗8歐姆的喇叭,而且聲音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