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你會這樣接耳擴嗎?

KOBAYASHI wrote:
如果是無增益的前級呢??

應該可以 (類似 DAC 直出聲音給耳擴)
不過因為沒有增益
如果和耳擴的輸入阻抗不匹配的話 (一般不會吧! 因為後級的輸入阻抗和耳擴一樣, 都很大)
此時可能會讓耳擴發出的聲音變的太小聲 (需要靠音量調整達到適當的 voltage swing)
不過既然是前級, 應該就會有音量控制的

另外如果前級的輸出 "非常線性"
也可以這樣玩 (除非前級開很大聲 (超過線性工作範圍), 不然聲音都還算 OK, 不太容易察覺變形)
日常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
(1) iDevice + phone out + 耳擴 (一般來說, iDevice 的音量要開到最大, 不然耳擴的聲音會太小聲)
(2) DACport + 耳擴 (DACport 是 DAC + AMP 一體機, 由於 AMP 這條路徑上沒有經過電容調音, 再加上 AMP 所使用的 OP 非常線性, 所以有些玩家直接把 DACport 當作 純DAC 來使用)

Adrian1978 wrote:
不一定, 要小心 double amp 效應 (聲音會變形)...(恕刪)


原來還會這樣嗎
那麼如果是sound card內置耳放的情形下再加一級amp來推耳機呢?會出現同樣狀況嗎?

KOBAYASHI wrote:
如果是無增益的前級呢...(恕刪)


前前級?沒器材,哈哈哈
scottching wrote:
前前級?沒器材,哈哈...(恕刪)


好像有一些玩家會用無增益前級+後級來搭配
應該是為了不想前級影響後級的音色吧~

阿不過無增益前級到底跟VR有甚麼不同啊?
「如果世界發明以冷笑話為動力源的汽車的話,你已經跑的相當遠了嚘。」
KOBAYASHI wrote:
好像有一些玩家會用無...(恕刪)


價格不便宜阿,這類前級,沒試過不知道了
chik0240 wrote:
那麼如果是sound card內置耳放的情形下再加一級amp來推耳機呢?會出現同樣狀況嗎?

老話一句 -- 不一定
要嘗試過才知道
p.s. 如果大大聽不出變形的話, 就可無視

如果音效卡的 headphone AMP 端 "癖性很重" 的話
可能就要小心了

另外也可試看看音效卡的 "喇叭輸出"
因為音效卡主要推動 "主動式喇叭" (內建 AMP, 且需要插電的那種)
這類型喇叭的的輸入阻抗與耳擴的差不多
也許用 "喇叭輸出" 更加適合也不一定
前級跟耳擴大部份都是輸入後靠VR衰減再以等比例放大2~10倍(當然還是有例外)
要是前級輸出後再給耳擴
前級(VR衰減50%→放大3倍)>耳擴(VR衰減50%→放大5倍)
整體已經進行二次放大....即使前級音量在工作範圍內
已經產生過度的衰減與放大了

Buffer前級無放大或者放大倍率較小,不至於造成過度衰減與放大倍率過大的問題
甚至如果使用者考慮後級不需要這麼高的放大倍率,選用無放大倍率的Buffer前級也是可以
首先站在一大片鏡子前,然後雙腳呈現半蹲狀態。之後兩手向前伸直,五指並齊,身體些微向前傾。最後把伸直的雙手向內移動....
KOBAYASHI wrote:
好像有一些玩家會用無...(恕刪)

小林大所提到的 "無增益前級" 應該就是方塊大所提到的 buffer前級 (或稱為 "主動式單增益" 前級)
這類型的前級應該是沒有 VR 的 (不需要調節音量)
大多是用於阻抗匹配 & 調音之用 (放在訊源與一般前級之間)
聽說不少黑膠玩家就有使用這東西

另外一種 "無增益前級" 則是 "被動式前級" (好像也稱之為 "無源前級" (不吃電))
因為使用 "被動式原件", 所以一般來說好像只能透過 VR 讓聲音變小
有人把他當作 buffer前級 一樣放在訊源與一般前級之間 (調音之用)
另外好像也有人純粹是不喜歡主動元件的聲音, 所以選擇此裝置

可能要請 "發燒音響" 的大大們來講解會比較清楚

Adrian1978 wrote:
老話一句 -- 不一...(恕刪)

謝謝, 暫時我是以onkyo SE300 PCI-E的耳放接ibasso PB2->HD650, 木耳好像聽不大出變形
用的是雅瑟的前級.本身沒有耳機插孔.所以聽耳機時必須另加耳擴
前級因為接了CD.DVD.TUNER.黑膠唱盤..希望想聽耳機時都可以切換聽
可是前級只有一組RCA輸出.接到後級推喇叭了..無奈

目前方式是..運用TAPE的RCA輸出接到耳擴的後面輸入
因為TAPE的輸出是固定音量.所以聽耳機時後級不開.前級VR關到底
耳機用耳擴的VR調節聲音

這樣也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聽了一段時間感覺還OK

請問各位前輩...適合嗎?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