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I love TW!!! 非同步USB DAC 簡易開箱+個人心得

不知道跟 HIFIDIY mini usb dac 相做比較兩台差別在哪?!
最近也很想衝DAC 也在考慮MD10真的很難抉擇

穆希穆黑 wrote:
不知道跟 HIFID...(恕刪)


我沒聽過沒辦法幫你推薦XD
建議親自去試聽看看瞜
畢竟每人喜好不同

但是在萬元內的廠機(DIY機我聽得不多 抱歉)
我聽起來目前還是I Love TW勝出 (也許單純個人喜好聽感不同)




昨天晚上跑去品嘉試聽,真的相當不錯,
價格實在太容易入手(這也算缺點?),因此......
現在辦公室就由他負責傳遞訊號囉!

背景相當乾淨,比這家先前的Fubar IV好很多,
(我只有聽過他家的Fubar IV)
聲音品質也真的有模有樣,由於da151放在家裡,
無法a/b test來比較,但是,從我聽的音樂來說(因為都是家裡辦公室兩地帶),
我覺得da151遇到強勁對手,以往覺得他是萬元以內c/p值霸主的感覺,
正在強烈迅速消失中。

這麼小一台機器,裡頭應該真的是放了不少東西,
才可以把音質提昇得相當良好,感覺聽羅西尼的弦樂奏鳴曲的時候,
背景變黑了些,弦樂器的感覺更融洽,解析得更清楚。
暫時想到的缺點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電源方面實在有點......
既然放了不少好料在裡頭,就讓大家可以更換更好的電源線吧,
結果弄了個跟手機充電器差不多的電源線,實在不理想,
聽說可以沿用電光家的supplier,不知道各位還有沒有其他理想的電源方案?

第二個就是這台dac解析真的相當強,搭配我改過的S520,
目前古典樂冷靜得讓人有點發麻,
期待我的美星真空管擴大機快點到來吧,
希望到時候可以把整個系統的聲音調整到讓人不想離開辦公室......
開玩笑啦,家裡的系統還是比較好,只是讓上班時間不必忍受沒有好音樂的惡劣心情!

這台機器確實很不錯,比我以前聽過的電光家產品明顯好很多,
建議大家可以去聽聽看,他可以不是只放在耳機系統上面的一台小小的掌上機。
在別的地方看到有討論串說....

I2S是要接Tobby的....

跑去Google一下,都找不到相關資料....

只有在某本雜誌的目錄上看到"電光火石 Tobby 升頻DAC 裡裡外外皆物超所值"....

有人知道這台Tobby是啥鬼東西嗎?

另外,台灣機跟Libby相比又如何呢?
~不帶痛苦的教訓是毫無意義的,因為人若不經歷過犧牲便無法記取教訓~
穆希穆黑 wrote:
不知道跟 HIFID...(恕刪)


看過前面的一 些敘述,如果hifidiy op沒換過,照他那種底躁+usb輸入的音質的話應該是完全比不上吧

這是個人猜測,因為樓主這台我也沒聽過



可是這台沒有同軸輸入比較不方便一點
「如果世界發明以冷笑話為動力源的汽車的話,你已經跑的相當遠了嚘。」

KOBAYASHI wrote:


可是這台沒有同軸輸入比較不方便一點.(恕刪)


其實以一般辦公室或是居家用途
USB就是最方便的介面了
筆電很少有光纖同軸輸出的
而且如果不用非同步模式的話
基本上隨便差隨便用 連driver都不用灌

如果真的要方便性的話
應該還是Fubar4或是噴火MKII吧 XD
都有同軸/光纖/USB
不過fubar4還多了耳擴功能
可能就看自己的需求去選擇了

以目前家用環境來說
我很滿意
TW -> 小民3 -> 耳機 的配置
連音效卡跟同軸都省了 囧..


joetliu wrote:


我覺得da151遇到強勁對手,以往覺得他是萬元以內c/p值霸主的感覺,

正在強烈迅速消失中。


聽說可以沿用電光家的supplier,不知道各位還有沒有其他理想的電源方案?


就我聽過151的朋友說
這台是贏過151的
如果方便的話不知道能不能請j兄來個心得比較呢 哈

我買回來以後沒有用他的變壓器
是直接上supplier
我覺得算很不錯的方案了
(舊產品直接沿用 CP值真高XD)
如果硬要換電源線的話
可能要找人做線了
不過以他的價位
我覺得不改也算是對得起他的價格XD
(感覺電源改下去成本大幅上升阿~ 囧)

-Iamback- wrote:
其實以一般辦公室或是...(恕刪)


想問幾個不專業問題

這台強調的非同步是什麼意思?
究竟跟以前的USB DAC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世界發明以冷笑話為動力源的汽車的話,你已經跑的相當遠了嚘。」

KOBAYASHI wrote:



想問幾個不專業...(恕刪)


上班中懶得找文件跟圖來說明..

最簡單的解釋
就當成他內部會針對clock作調整
減少jitter的產生
許多人認為Jitter是影響音質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也是USB 與光纖同軸有很大差異的一個點

引用一段電光火石自己的解釋
"非同步USB傳輸技術(Asynchronous):一般的USB並非為了音樂傳輸所設計,適應模式USB傳輸係以電腦本身的時鐘(Clock)為基準,此將造成嚴重的時基(jitter)誤差問題,而非同步傳輸 (Asynchronous)技術係在傳輸音樂資料時設計一緩衝區重新計算並整理數位資訊以避免時基誤差(jitter)的問題"

以前的USB DAC 大部分都是使用適應模式
(當然高價位的DAC應該都有其獨特的專利技術去處理)
以低價位的DAC來說
這應該是第一台萬元內有此技術的機器..
再補充一下
其實音樂的東西很主觀
我很愛的也許你不愛
你喜歡的我不一定喜歡

當然這些非同步之類的技術
只是個硬體規格
現在新產品的規格應該都會漸漸的越開越高檔了~
有不一定就是特別好聽
沒有也不見得就不好聽
一切都還是看廠商以及designer的調教功力摟~
所以還是要多多的比較
多多的試聽
才能選到適合自己的好機器~

畢竟這不是顯示卡或是CPU之類的有標準的bechmark來測量..
會不會到時候有人只看規格拿出來說
這台6K有非同步
那台100K沒有非同步 (打個比方)
明明硬體規格你贏了阿
為什麼比起來還是比較難聽 囧

有同步或非同步 重要嗎!? 還是要看各大廠的調音技術吧!?
非同步的聲音一定比較好 我個人認為不見得 如果一定要非同步的聲音才會好 一堆大廠要倒了
當然非同步的時間差一定比同步好 可是調音才是重點!!還有整體系統的搭配 ((以上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