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orums.minidisc.org/
這個站有很多說英文的MD FAN唷.
數位音樂隨身聽的音質要能勝過MD, MP3不會是答案. MP3格式受限於他的壓縮模式. 解碼晶片就算再優秀, 音樂還是會受到影響. MP3從來不是一個好音質壓縮的格式. 其風行的主要原因是音質外的因素. 也許AAC或是WAV可能會讓好的音樂迴路有較多發揮的地方. 另一方面, MD也並非只在原地踏步. 新的MD或HIMD出來, 也都會備配有革新的音質技術在其中. 只是MD已不如MP3機一般是主流商品, 競爭激烈. 也因此就沒有那麼多的行銷可以強調賣點.
MD的漸漸消失並不是因為音質不再有優勢. 好比LP走向死亡也不是因為音質不好. 另一方面, MP3機的進步也並非是朝向音質上的改進. 好比iPod自MINI進化為NANO, 音質表現反而下降.
所以, 也許MD到死, 都會保持著它的聲音上的優勢. MD的只是定位在改變而已. 它反映的並非不同播放模式上的差異在縮小. 只是顯示出社會型態及消費者心態上的改變而已.
且 MP3 壓得好,提昇流量後也未必輸給 ATRAC3
MD 優在它的解碼晶片、D/A 等硬體,我不覺得完全贏在格式上
就像用 RH1 放 MP3 也是能幹掉一狗票 MP3 隨身聽一樣
而 MP3 要把聲音做好也不是不可能,Kenwood A7 甚至贏過某些 MD
之前 Sony 發表的 PDA 上也曾經實做過高音質的 MP3 直放機能
高音質 MP3 並不是作不出來,而是新使用者群更重視音質之外的附加價值
先不看MP3. 我們都同意格式上的差距不是完全不能克服. 好比HIMD的PCM模式先天上就比ATRAC要強. 但叫現有最佳的HIMD播PCM也是會被017播292打敗. 畢竟017以其不計血本的最佳音樂迥路及調校. 可說是有史以來最佳的MD. 在成本上更有八比一的優勢. 就算是挑戰CDP, 現有市售CDP可以打敗017的可能是沒有. 但是就算強若017, 遇上CDP的銘機如DENON DCP 150級的. 還是要甘敗下風. 畢竟你播的ATRAC是有損壓縮. 先天吃虧了. 但是回頭想想, 銘機級的DCP 150才多少錢一台?
不說別的, 同期間配備幾乎相同音質技術, 系出同門的頂級HIMD機NH1要是播PCM對上NE20(不用老CDP出馬佔便宜). NE20還是小小勝出. HIMD以PCM加持號稱無損壓縮. NH1報價是NE20的近二倍. 但是半直出(防震)的CDP還是可以佔上風. 要是換用D777以直出(不開防震)相比, NH1要敗得難看了. 同樣的問題, 平民化CDP銘機D777才多少錢一台?
MP3的好處在於方便及便宜. 這是這個格式勝出的基本原因. 其音質本只是夠用. 當然我們可以幫他裝上最優化的其他配備來發揮如出極佳的音樂品質. 用硬體設計硬是作出好的音質. 不過那就不再便宜了. 要追求音質表現的話, 不如用其他格式來作省時省事省錢. 畢竟MP3的優勢本就不在音質.
MP3好比一顆2400cc的V8引擎. 它的容量是他先天的限制. 我們可以投下無數的成本讓一顆2400cc的引擎在自然進氣的情況下就可以輸出七百匹馬力. 不過, 在實際上, 如果你想要一顆有700匹馬力的引擎, 採用一顆6000cc V12(好比無損壓縮格式)引擊加上雙渦輪增壓會便宜及實際很多. 相對而言, 如果我可以投入和開發一顆700匹 2400cc V8的成本在一台6000cc V12的引擎上, 最後輸出的馬力將遠不止700匹.
這就是MP3格式在音質表現上無法追上MD機音質的限制所在. 不在於技術上的完全不可能. 而在於其在商業模式下的不經濟性. 畢竟二者定位本就不同.
脫線 wrote:
但$還有一次救MD的機會,就是藍光,把它應用到MD上,25Gb的高容量就可以與mp3硬碟式的平起平坐。如果再拿出MD電力方面傲人的續航力,我看又有一堆人用MD了。
在日本,MD音響很普遍,MD片到處都買的到(超市便利商店)
我覺得SONY不太用心推廣HI-MD新格式
MD隨身聽越來越少人用..
現在流行mp3了...
MD市場在日本還是有的
我查到日本MD的出貨量
http://www.jeita.or.jp/japanese/stat/shipment/2006/index.htm
今年1~6月只剩去年1~6月的36.7%
希望日本其他廠商趕快跟進推出HI-MD
不然如果MD日本市場都沒了,那MD真的完了...
我在想,至少要五年以後,psp二代如果採用bluray的UMD,UMD有沒有機會...
想太遠了...
畢竟創造一個新的格式,並使他普及很困難..
也不知道sony有沒有意願這麼做
而且到時候藍光的容量也不算什麼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