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於內湖好市多,3789元扣掉刷卡累計回饋400元,1G的mp3 player實付3389...讚! ^^
創見T.sonic 610拆解!!
第一張:解體圖... 內建的電池為450毫安的鋰電池

第二張:flash...三爽的晶片,型號和ipod nano的一樣!?

第三張:心臟,音效處理晶片... 很常見的sigmatel 35XX系列,T.sonic 610使用的是STMP3510。
(iPod shuffle用的是Sigmatel STMP3550晶片,iPod nano卻是用PortalPlayer的5021C...MPIO和iriver則是全系列使用philips晶片)

第四張:十月份新推出v1.3韌體,支援詞曲同步與資料夾循環!

===============================================================
市面上mp3 player百百種,想買的人通常都會不知所措....
有的人是作了功課仍然不知要挑哪個好,有的人是連功課都不作。
但,您的功課作對了嗎?
關於音質,這一直是mp3 player討論的話題...
所謂的音質...定義到底是什麼?
mp3是破壞性的壓縮,破壞掉的是人耳分辨不出來的頻率部份
但取樣到192kbp的水準的時候,連專業錄音師都分辨不出和CD的差別
(詳見PPT的mp3 player討論版菁華區)
MP3的研究
iriver和mpio用的是philips的晶片
它們貴是貴在晶片的成本 (不過同樣的東西在台灣的售價的確是高了點)
philips晶片處理出來的音質好是不可否認的
當然,那也得要有好的環境才聽的出來
DSP決定了mp3 player的體質,剩下的就看廠商的設計怎麼發揮這顆DSP
就像CPU還得看主機版的設計能不能發揮它的效能
(*DSP =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晶片方面除了iriver和mpio用了philips的晶片之外,其它常見的晶片還有美國的sigmatel、韓國的telechip、凌陽、炬力....(上google查吧,我懶得貼了...)
重點來了,mp3隨身聽,應該是帶著到處跑的吧
坦白說,不要說搭車逛街的外在噪音影響
就算是在沒人的公園裡,風吹蟲鳴鳥叫都會干擾到聽覺
真的很重視音質的話,應該好好在家裡享受才是
但,在家裡你還會想用mp3 player聽音樂嗎?
所以我認為作mp3 player功課的方向應該是:
●mp3 player的心臟(音效晶片)是哪一顆
●這家廠牌的售後服務好不好? 如:通路?網購?後續韌體更新?
●我自己真正需要的功能有哪些? 如:line in / FM / 其它音樂檔案格式支援 / 資料夾功能 / 自訂EQ / 彩色螢幕七彩背光OLED...等等
●我擁有它的心態是什麼? 如:功能性(隨身碟?隨身聽?) / 便利性(體積大小?flash?HD?內建鋰電?) / 炫耀性(品牌?造型?產品新穎?) / 純粹想敗家(..._| ̄|O) / 講求CP值......)
經過這樣的自我檢視,我想要挑出一支適合自己的mp3 player,應該不是難事。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樣,叫別人建議買哪支是最不切實際的。
我自己作過功課的心得,只給一個衷心的建議:「找家售後服務好的品牌,外型看喜歡就好」
因為現在市面上白牌機太多了,很多人在低價的誘因下,造成到時候壞掉求助無門。
當然如果你覺得白牌機很棒,那它就很棒。畢竟花錢的人是你,用的人也是你。
要相信自己的耳朵,別相信測試數據
有人喜歡燕窩魚翅,有人喜歡臭豆腐
價錢不能代表一切,自己喜歡才重要
至於音質?我沒辦法給建議,我聽了二十年的古典音樂,mp3 player對我來說,只是圖個方便罷了。
===============================================================
iPod shuffle用的是sigmatel 3550的晶片
sony的mp3 player用的是自家開發的解碼晶片....
按此觀看
所以說它是用錢砸出來的一點也不為過...... _| ̄|O
而iAudio呢?
這邊有一個拆解iAudio U2的報告....它用的是... Sigmatel的3520晶片。
按此觀看
iAudio的X5/M5拆解報告....它用的是...Freescale的SCF5250PV120的晶片
這裡有很多mp3 player拆解...包括BenQ也有,它也是用sigmatel的晶片,至於創見的T610,我也拆過,是sigmatel 3510的晶片,和3520只差在mp3編碼的功能。
按此觀看
看完這些,是不是覺得有更深一層的了解?提供給各位參考。
kronos wrote:
那個EMI core應該不是繞耳機用的
應該是繞充電電源線 or usb線用的...
對音質應該是沒什麼正面的提升....
只是EMC/EMI認證要過的手法...
喔?不曉得您這說法是從哪得知的呢?
原廠PDF檔說明書中的資料的確是告知纏繞耳機線
而且您說要纏繞USB線,以他的大小,一般USB傳輸線根本不可能繞上一圈後再合上
有問題請在版上直接提出大家討論,別直接PM問老頭,老頭沒跟原廠收費做客服,謝謝
抱歉我沒看過 產品內附的說明
純脆是直覺判斷....如有錯請指正..謝謝
因為....EMI core是增加成本的作法
非不得以通常不會加上去...
什麼叫做不得以呢?
就是非得要繞上core才能過FCC認證的狀況
代表著意思就是
這台機器的雜訊會從耳機線帶出來 , 而且雜訊的大小超過
FCC Part 15 Class B的法規限制...加了core可以讓產品通過認證
但是出貨時必需附在包裝內, 使用手冊也要加註說明
會有這種狀況可能的原因:
PCB Layout沒弄好或者是硬體線路設計不良...
至於我說跟音質沒什麼關係的原因是:
1. 這類core材質是壓縮的鐵粉心,其阻抗主要在1MHz以上攀升到400~500MHz再掉下來...
1MHz以下的阻抗幾乎不會畫出來, 而人耳能聽到的頻率範圍在25KHz以下
(一般是20Hz~20KHz), 所以那個core要壓制的雜音對音質是沒有影響的
因為人耳根本聽不到1MHz以上的聲音...何來音質會變好的說法?
有拉...對狗啊貓啊或蝙蝠之類的動物聽起來可能有差...

假設該core真的可以壓制人耳可聽見的頻率的雜訊 , 用一個阻抗值在1MHz以下完全
沒有標示的core , 怎麼去量測或證明有效? 耳機線要繞幾圈? 用多大的size?
怎麼樣算有效? 一個一個換然後用耳朵聽? 怎麼量化比較證明?
附上一般EMI core的規格 http://www.kingcore.com.tw/list-1.htm
有興趣的可以查閱FH/KCF/RC這類的規格, 應該跟說明書上的尺寸最接近..
2. 繞core所要壓制抵抗的是共模雜訊...對於聲音這類的差模訊號沒有濾波的作用...
最後一個因素..
不覺得加那個core很醜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