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ystem wrote:
拜讀完這串討論裏所有...(恕刪)
已修正,非常好的建議,感恩。
其實在數位流當道的這短短3年間,DAC/ADC/DDC的演化已經超越過去30的成就,各價格帶遍地開花,昇頻不昇頻、銣時鐘、飛秒等級時鐘、FPGA、R2R堆砌,便攜式、四箱式等,不及備載。
Hugo搭著天時(數位流以及隨身用家)、地利(Spartan 6 FPGA)、人和(Chord老闆John Franks決心投入隨身領域),讓Rob Watts的理念得以從動輒六千、一萬英鎊的產品下放到「接近」可負擔的價格
Rob在Head Fi的某篇回文中,很感性的說到,用戶們對Hugo富音樂性與自然流暢的聲音表現的稱讚,讓他終於感到「德不孤」啊!以前Chord不管是DAC64或是QBD76,縱使聲音表示早有定評,但也沒有機會在短短時間內收到這麼多用家第一手的回饋,也讓他確信他在再生「時間、暫態」(transient)這方面的著墨是正確的道路,而在Hugo之前,業界從沒人認真的正視這看起來基本的習題,錄音原本就是紀錄一段時間內的空氣震動,時間若有偏差,再生出來的效果可能「擬真」,但卻不具說服力。
但如同我分享的,Hugo只是眾DAC的洪流中的一瓢弱水,Rob的理論縱使精彩,市面上還有許多執行一樣精彩的產品。
甚至還一度要小弟幫忙團購......當然這是知道售價之前的事

不過這也看得出來這小東西還挺合一般人胃口的
到現在HUGO已經完全融入家用系統了(隨身還是直推就好)
小弟的設備已經許久未升級(目前還是初燒的谷津HA2),HUGO的加入大大提升了整體的聽感
當初也沒想過兩個都是中性的聲底,配上聲海耳機竟會如此的搭(除了800沒購入所以尚未試)
不過看了stanley大的文,又燃起我對800的興趣

已經沒錢買後級的人...
喇叭是如圖DZ R3.8 (搜尋抓的圖, 因為現場沒拍)

靈敏度是88
因為對我來說, 買Hugo是為了隨身, 因此連接方式如下
(大概是最無力的狀態把, 沒接變壓器, 沒熱機, 藍芽輸入)
訊源: SONY ZX1 -- 藍芽輸出
DAC/擴大: Hugo -- 藍芽輸入 *使用電池播放, 不連接變壓器* 沒有熱機
(挑戰對手: Yamaha DSP-AX1)
音樂: 16bit/44.1khz wav檔案
喇叭: DZ R3.8
線材為鍍銀2米長RCA自製線
聽流行樂, 動漫歌曲
可以正常播放, 音感略為鬆散, 但音壓算正常, 低頻居然也可以"蹦蹦叫"
跟Yamaha DSP-AX1來比, 聲音較為鬆散, 也不夠清亮
但中低頻表現不俗, 可以正常的推動喇叭
播放較為rock的歌曲, 可以感受到相當的音樂力道跟低頻量感
大動態, 大音壓時, 會出現破音 (例如大鼓敲擊時)
總之, 若不算破音的部分, 還是差了Yamaha DSP-AX1點
不過以巴掌大, 電池供電的一體機來說, 推這喇叭本來就是玩看看而已^^"
何況又是使用藍芽傳輸方式
因為以前我有用過先鋒牌環擴接同等級喇叭過, 那聲音真的是挺無力的
所以我對Hugo的表現滿驚訝的, 電池供電的小耳擴可以算正常的推動落地喇叭, 而且音值還不算差
朋友家裡還有Usher AC-20
下次有時間再來推看看, 不過變壓器就會連接看看了, 可惜這次沒帶
不確定是否變壓器供電可以改善破音的狀況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lieberstanley wrote:
以前Chord不管是DAC64或是QBD76,縱使聲音表示早有定評,但也沒有機會在短短時間內收到這麼多用家第一手的回饋(恕刪)
說白一點的就是64及67的價格太貴,新生代的年輕人對音質有要求的都是先從耳機入門
喇叭系統用到67DAC的等級應該都是整套5-60萬的系統,用得起這樣系統的USER年齡層應該都不低
對網路分享、意見回饋當然比不上年輕的(30上下),況且貴的器材銷量一定少
音響廠商該好好想想器材貴得越來越不合哩,最終只是把自己逼向死胡同
大陸的土豪總有泡沫消失的一天,歐美、日本其他市場經濟景氣根本還是不好
若有注意大陸的音響討論區,覺得器材售價不合理的討論也越來越多了
其實聽音樂的人口並沒有減少,只是大家都往耳機這塊去了,因為旗艦耳機價格也不過4-5萬
但4-5萬只能買到"入門"的書架喇叭,聽慣高端耳機後,入門等級喇叭的音質根本聽不下去
我目前音響系統定價也不便宜,AYRE前後級+訊源+MBL 121,並有一套STAX耳機系統,
撇除耳機音場及聆聽的不方便,若真的無法聽喇叭系統了,中高端的一套STAX我也是可以接受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