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shenamuro wrote:
什麼樣的音樂才是好的或壞的不是你說了算
然後音樂的目的我覺的因人而異,像你是用來獲得自我滿足一樣 (什麼方面的滿足就先不說了)
許多人也可以從不一樣的音樂獲得他們的滿足,包括你看不起的流行樂跟動漫音樂等等...(恕刪)



確實如此 耳機論壇目前所面臨最大的問題
就是長期以動漫音樂為主導之下 形成缺乏多元資訊的困境

相信有許多網友本身並非動漫迷 對動漫音樂也沒興趣
當碰巧有機會可能想買副新耳機 在網路上搜尋相關資訊時
很容易就會被引導到以動漫音樂為主的 大量充斥動漫主題人物的耳機論壇
文章點開來看 又是這個動漫歌 那個動漫歌的
(一言蔽之: 可愛動漫美少女毒娃娃音J-pop)
講來講去話題重點總圍繞在什麼"女毒"的 一堆聽感心得也都是以"女毒"為主要描述
路過網友可能看看沒興趣 得不到有用訊息 乾脆就去買潮牌耳機 BOSS Beats之類的
所以在這前提之下 久而久之自然更使論壇走向趨於封閉
在缺乏專業評論指導下 消費者也往往因此在選購產品時做出錯誤判斷

且這些日系耳機大廠 確實很早就掌握到市場動向
許多日系耳機在設計研發上都以日系女聲為主要測試
也就是所謂的"女毒調音" 或稱 "動漫美聲調音"
甚至乾脆就推出以動漫音樂為主軸的耳機展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看著會場上隨處可見的大量動漫美少女宣傳海報 人形立牌
可以說其訴求對象 目的都相當明確

但客觀來講 動漫音樂屬於有區域性 侷限性的小眾市場
不過也就是J-pop裡的一支 當廠商以這類音樂做為展覽主軸
吸引的很多是年輕學生族群 動漫電玩愛好者
如此自然很難有消費能力的白領階層 及音響界專業人士參與
而當展場變成好像是動漫音樂展兼耳機大賣場的活動時
一切市場考量 全靠業務員自編銷售話術販促...
無疑是缺乏國際級宏觀視野的表現 長期下來也可能不利於市場健全發展
當然以上不過是個人一點看法 跟什麼好音樂壞音樂無關



andy0617 wrote:
自由者,以不假藉任何理由侵犯他人的自由為基本精神。

拙以為,話不投機,揖讓迴避便是。...(恕刪)


不要不要 不要跑 不要逃
有哪裡講不好的 講不對的 儘管衝我來
只要我知道的 能幫的上忙的
一定回答解釋到你滿意為止 謝謝
Mr.SHADOW wrote:
順便回一下樓上網兄...(恕刪)


我也補充附和一下 Mr. Shadow 兄的看法。

對作曲家來說,也許個別樂曲有其重要性或價值,但一般來說獨奏曲室內樂協奏曲管弦樂,都只是呈現音樂構想與表現技巧的不同手法而已,沒有高下之分,也沒有先寫獨奏曲再寫室內樂然後管弦樂的寫作順序。

可拿貝多芬來說中期的代表作印證一下:(雖說作品編號是出版順序,不一定等於寫作完成順序)

op.47 克羅采奏鳴曲
op.50 F大調小提琴浪漫曲
op.53 華德斯坦奏鳴曲
op.55 英雄交響曲
op.56 三重協奏曲
op.57 熱情奏鳴曲
op.58 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op.59 第7-9號弦樂四重奏
op.60 第四交響曲
op.61 小提琴協奏曲
op.62 柯里奧蘭序曲
op.66 鋼琴與大提琴魔笛主題變奏曲
op.67 命運交響曲
op.68 田園交響曲
op.69 第三號大提琴奏鳴曲
op.70 第五六號鋼琴三重奏
op.72 歌劇費黛里奧
op.73 皇帝協奏曲
op.74 “豎琴”弦樂四重奏

長度當然也不是決定音樂是否偉大的要素,就像長跑並非比短跑了不起一樣。

pariah.T wrote:
不要不要 不要跑...(恕刪)


尊駕無須引言點名,

貴我話不投機,無話可聊。
jejir wrote:
附上一個他之前在友站被巴臉的連結~沒看過的可以去欣賞欣賞~...(恕刪)


謝分享,這篇打臉打得很兇啊,看的真爽~

在友站耍大刀踢到鐵板,被貼上「偽裝古典音樂迷」標籤
經高手測試幾首簡單古典樂曲後被看破手腳根本不懂欣賞
上PTT偽裝詢問問題,實則尋找答案還被揭穿
真是替他感到丟臉耶,今換作是我可能從此退出論壇不再發言了

但是華華不一樣
雖然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臉,但他依然故我,這就是華華
有人曾說華華有經得起被討厭的勇氣很值得讚美
但是所謂「知恥近乎勇」,對一個不知羞恥的人談「勇氣」
這是對「勇氣」二字的侮辱啊
可是沒辦法,誰叫他的恥度無下限
tacoseer wrote:
Another view to look at what you description in this topic....(恕刪)



1. 你的文章很怪 打一堆英文看起來好像很專業
但都沒什麼重點 還是又從英文版的Google噹洛下來資料不得而知

其實你講的是關於音樂史的發展過程中與演變
但不管發生什麼事件 產生什麼結果
古典音樂始終是古典音樂 並沒有因為時代改變而被淘汰
原因就在於它具有不可取代的 既定成形的藝術價值
以及廣大的音樂藝術愛好者支持
更何況全世界還有這麼多音樂學院持續在培養新的音樂人才
世界各文明國家城市每年還有為數不少的音樂會舉行 及政府企業推廣贊助
這些再再都證明了音樂文化藝術的重要性
簡單講就是因為這東西是好的 是善的 是有益的 所以要把它保留下來
至於那些流行歌曲 每年幾十萬首的從"音樂工廠"不停生產製造
十年後還能讓人記得多少都很難說
雖然這些流行音樂和現在講的古典音樂 都是時代的產物
但古典音樂能之所以保留下來 且歷久彌新自有它的道理

2. 音樂劇正確的說法應該叫做 "流行音樂劇"
它其實就是流行音樂的高級化 做法就是在流行音樂中融入戲劇要素
也就是在歌曲與歌曲間加入劇情對白 或一些舞蹈表演之類的
我覺得它比較像是從輕歌劇演變過來的
因為輕歌劇在古典音樂裡通常定位會較低階 屬次級作品類型
內容多通俗易懂 結構亦不嚴謹 例如什麼《風流寡婦》的 看劇名就覺得不正經

而音樂劇就是取其通俗易懂的特點 把原本需聲樂演唱的歌曲改成流行歌曲形式罷了
會受歡迎也不意外 畢竟人性就是如此 特別是一些受過教育的社會精英 白領階層
嫌一般流行歌 電子舞曲像屁孩在聽的沒水準
問題是古典音樂確實比較困難欣賞 上音樂廳正襟危坐的也很痛苦
聽一聽還會想睡覺 但又真想找機會裝一下高級
這些音樂劇自然成了最佳替代方案了

而我個人當然是不聽的


pariah.T wrote:
2. 音樂劇正確的說法應該叫做 "流行音樂劇"
它其實就是流行音樂的高級化 做法就是在流行音樂中融入戲劇要素
也就是在歌曲與歌曲間加入劇情對白 或一些舞蹈表演之類的
我覺得它比較像是從輕歌劇演變過來的
因為輕歌劇在古典音樂裡通常定位會較低階 屬次級作品類型
內容多通俗易懂 結構亦不嚴謹 例如什麼《風流寡婦》的 看劇名就覺得不正經

而音樂劇就是取其通俗易懂的特點 把原本需聲樂演唱的歌曲改成流行歌曲形式罷了
會受歡迎也不意外 畢竟人性就是如此 特別是一些受過教育的社會精英 白領階層
嫌一般流行歌 電子舞曲像屁孩在聽的沒水準
問題是古典音樂確實比較困難欣賞 上音樂廳正襟危坐的也很痛苦
聽一聽還會想睡覺 但又真想找機會裝一下高級
這些音樂劇自然成了最佳替代方案了

而我個人當然是不聽的


嗯~看來你的音樂知識還真的是這邊維基一點,那邊估狗一下.再加上自己的腦補
關聯性的出處是這裡嗎?
輕歌劇

現學現賣是沒差,但請麻煩加上出處,謝謝!!



PS.你既然不聽,那自然不會去了解音樂劇是如何演變的,
這並不是"你覺得"的,勿往自己臉上貼金
pariah.T wrote:



1. 你的文章...(恕刪)


You are not answering question at all. I just don't know how could you claim what I wrote comes from google. Ha~

If remove those description you were boasting of yourself and delete those words you depreciate other music, What else left ? nothing.

Please don't pretend you are expert, in fact here comes a bad news for you, you just betray Wagner again. In my previous post Wagner's opera had been used as one of the examples that music also entertained commoner and peasant in their era. But you just simplily catalog them to be part of your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op music. Ha~

Can't believe I just waste such long time on this valueless coversation. It's my fault to talk to a paranoid. I beg your pardon don't reply my post anymore. 

uglycat wrote:
此處網友臥虎藏龍,至少各有所長,大家互相交流,揚長抑短,豈不美哉?尤其這個版是行動影音討論區,主題應該還是器材吧?器材不測試古典樂固然不足,只測試古典樂顯然也不周延。對不對?...(恕刪)



1. 音響與音樂密不可分 去看那些音響專業網站主筆
什麼劉漢盛 蘇友瑞的 都是談音響兼論音樂
且依其比例來看 古典至少都佔6成以上 非常符合音響界主流專業趨勢
也就是說 古典音樂用越多的 越能顯現專業

反觀這些耳機論壇 幾乎就像是另一個世界
隨處可見的動漫電玩人物 討論的都是相關主題音樂 心得內容大都也缺乏專業
最常見的情況就是 隨便po張照片 通常會有動漫人物入鏡
然後再丟一兩句 什麼"中毒"..."回不去"的.... 一點意義都沒有
或是原本該是具有專業性質的嚴肅討論評析 結果端出來的
又是可愛動漫美少女笑嘻嘻模樣的唱面封面專輯
甚至還有動漫人物公仔整套拿出來的更是搞笑
實在看不懂發表個心得文 還要把動漫美少女圖像或模型搬出來的目的為何
且選擇的音樂類型不外乎ACG J-pop... 且90%以上都是女聲
總之種種奇特現象 也是令人傻眼 難以置信
怪不得一些音響界前輩看了也是直搖頭 面對這情況根本不知從何交流
而當一個討論區吸引不了專業人士參與討論 內容相對貧乏
又缺少多元資訊開放的空間 就幾間廠商例行業配作作樣子
網站人氣自然更漸冷清也沒什麼好意外的

2. 今天並不是要說哪些音樂毫無價值 只是要談器材測試
嚴格來講這些流行歌一般是用不上的 所以才會建議必須以古典音樂為主
就算真要以流行歌曲做測試 比例上也不建議超過10% 就算標榜高音質 Hi-Res也一樣
也就是說古典和爵士含一些發燒片最好能佔到90% 原因講過很多次
古典音樂唱片錄音的特性 許多要素對作為器材鑑定是比較有利的
跟平時喜歡聽什麼音樂是兩回事


看到沒?
這就是鬼打牆的極致,不斷的錄音回放~


  • 9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