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Chord Hugo聽感搭配暨技術資訊分享(更新TT初步聽感)

測試播放時的工作溫度......拆除鋁外殼直接散熱測試

FPGA.............41度(5分鐘)/52度(30分鐘)/52度(60分鐘)/55度(240分鐘)

HD USB..........40度(5分鐘)/49度(30分鐘)/49度(60分鐘)/52度(240分鐘)

4e Pulse DAC..33度(5分鐘)/39度(30分鐘)/40度(60分鐘)/42度(240分鐘)

Class A OP......34度(5分鐘)/38度(30分鐘)/40度(60分鐘)/42度(240分鐘)



PS:鋁外殼拆開.裸機聽......聲音比較開




j49409 wrote:
測試播放時的工作溫度...(恕刪)


最熱的應該是j49409兄吧,給你一個,超認真,

話說我是反其道而行,在測試不同的墊材,以及上壓重物,看聲音變化如何?

lieberstanley wrote:
話說我是反其道而行,在測試不同的墊材,以及上壓重物,看聲音變化如何?


已試了.壓反而聲音悶.本身因只400g不重.墊材的作用也不大



反而調整電路板4顆固定螺絲的鬆緊會影響聲音



一般的DAC容易受射頻影響........屏蔽.隔離通常都會有效果

這台跑軟體的Hugo好像不受射頻影響.....屏蔽.隔離沒啥效果
人都是不滿足的.聽Hugo一陣子又想昇級USB部份(Hugo只有靠一顆HD USB晶片.效果有限)

樓主推坑的 weiss int204 是不錯的選擇(目前最強??)

推坑文也逐漸多了.價格約5W出頭.香港買更低(多台一起買)




INT204還有一大特點,就是供電,USB接受訊號端的供電是由USB自行負責
其餘轉換電路的供電則是由另外附上的變壓器負責,測底執行低噪訊的分離式供電原則。
http://www.audionet.com.tw/a/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88



http://www.pchifi.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4636&extra=page%3D1



http://www.feversound1.com/140406-weiss-int204/

FPGA 運算芯片進行 Saracon 轉換......現在都流行與Hugo一樣......自己跑軟體
j49409 wrote:
人都是不滿足的.聽H...(恕刪)


嘿嘿,我就知道j49409兄的點在哪...

加了INT204後,Hugo的輸出入部分就算完全了,一般以電腦為訊源的用家,以USB連接INT204,可轉成同軸S/PDIF RCA/BNC,AES/EBU兩種輸出,再以同軸線連接Hugo,聲音應該會比直接從電腦以USB連接Hugo好聽。

而有人可能會質疑同軸線所對應格式的限制,一般都是標最高24bit/192kHz,我昨天試了一下:

以Aurender S10放Astell&Kern網站上提供的DSD 64檔 (.dff格式),以同軸輸出到Hugo,亮的是正確的DSD64/128的白燈,以下有圖有真相。

S10的iPad界面,左上角可見檔案格式-.dff,64xDSD,取樣率2822.4kHz



S10的AMOLED顯示面板,紅框內顯示目前播放的格式。



Hugo的使用說明,DSD 64/128是白色,但有些許色偏(因為機體內還有其他幾顆不同顏色的LED,會混色)。



Hugo的玻璃窗內,中間的LED亮紅色,代表現在使用同軸輸入。左上角的圓形取樣率窗,顯示白色,是正在解DSD 64/128的檔案。



因此,只要你的播放器能做到Bit Perfect的輸出,就算是同軸,Hugo也能支援到DSD 64的格式(DSD 128我就不知了,手上沒檔案,下次有機會再試)。

註:A&K 提供的DSD64測試檔有可能是DoP(DSD over PCM)的格式,也就是把DSD的檔案封裝在176.4kHz取樣率的PCM檔案。但因S10上顯示的是2822.4kHz,因此應該還是native的DSD檔--至少S10並沒有去更動原始檔案的取樣率,因此我才會得出同軸也可以傳輸DSD檔案的結論--至少Hugo是正確辨認並接受的。
對啊,Hugo 的設計人 Rob Watts 已經說明 DoP 輸入是大小通吃的,當然藍芽和 SD USB 也不行。

Rob Watts wrote:
Sure, any input will support DoP.

I have tried glass against plastic using red-book, I could not hear a difference.

I have had some reports that you need glass for DoP DSD as some optical transmitters are at the edge when trying to do 176.4k, so if it works reliably with DoP stick with plastic, and if it doesn't work go for a better cable.

光纖輸入就必須用一根支援 192KHz 的線,但是那『凹陷』的入口真是很 kuso 哩。



seeteeyou wrote:
對啊,Hugo 的設...(恕刪)


更正啟示:
1. 剛剛再做一次測試,A&K的DSD檔確定是DoP,因為S10的左欄位秀出了"Async to 176.4kHz"的字樣。
2. 剛去2L Record下載了DSD 128的sampler,確定了同軸無法支援超過192kHz的檔案,而透過USB接至Hugo的HD USB接口,可以正確的播放。



剛試了一下,A&K提供的DSD檔在AK120上秀的是"DSD"的字樣,而非176.4kHz的DoP取樣率,因此這個檔案應該是貨真價實的原生DSD檔,而非偽裝的PCM檔案(seeteeyou兄所提供的照片中,AK120秀的就是偽裝成176.4 PCM檔的DSD檔案)。

因此S10才會辨認出該檔案原始的取樣率,而Hugo也對應出正確的白燈。

DoP aside,Rob Watts倒是說過Hugo的同軸理論上是可以支援到384kHz的,他說沒實際試過,但在模擬的時候是可以的。

因此,Hugo並非一定要HD USB接口才可以對應到DSD 64的格式,同軸也是可以的。

圖中的光纖線是加拿大的Sys Concept的線,只有他們做這麼短還可以彎曲的光纖線,而且保證可以對應到24/192的格式。

更厲害的是,你只要拍張照片,Sys Concept就可以幫你算出光纖線的長度跟接頭彎曲的角度!

註:不管是AK120/240/Hugo,原生的DSD檔都會在DAC部分被轉成PCM格式再進行數類轉換。至於這樣的好壞處,時間太多的人請參閱Daniel Weiss在Weiss INT204說明書的附件中所作的說明。


具備 I2S 的 Raspberry Pi 加 HiFiBerry Digi 該是便宜又大碗的同軸輸出,若搭配優質的線性電源是否有機會越級挑戰 INT204 呢?

金蟬脫殼後的 Hugo 還可以省去 RCA 插頭的煩惱,而且搖身一變桌面型解碼器之後還有其他令 Hugo 更上一層樓的無限可能。先把那對鋰電移除,然後嘗試單靠 12V 供電的好處。(兄長們如 QuteHD 和 QuteEX 配上像樣的線性電源之後的確是名正言順的升級。)

另外各種金屬外殼對音效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更可以考慮把那脆弱的 micro USB 母座換掉。USB 2.0 B Type 母座更免除那轉接頭的麻煩,所有 USB 線也能夠大派用場。

seeteeyou wrote:
具備 I2S 的 R...(恕刪)


DIYer臥虎藏龍,我相信絕對有機會可以挑戰。

然而,器材的性能是一回事,調音又是另外一回事,常常多花點錢買廠機就是為了買主事者的聲音品味。

話說回來,這兩台我都沒聽過,我相信可能性是無限的。

Hugo在我看來跟OPPO很像,都是體質良好可玩性很高的產品,我相信國內外應該有很多DIYer已在摩拳擦掌,準備對Hugo動刀動槍了。

seeteeyou兄提到的摩改,已經有一個人完成了,那個人叫做Rob Watts,產品叫做QBD76 MK2,

植基在Hugo的核心,做供電,類比輸出級,雜訊屏蔽隔離等的改良,附加一個坦克壓不爛的外殼,還有一張比Hugo多個零的售價⋯
拜讀完這串討論裏所有的文, 實在讓我眼界大開.

沒想到DAC/電腦訊源的演進已經到了這般程度了~

尤其是樓主大翻譯的訪談, 看完讓我十分驚訝, 世上竟有如此的神人在做這樣的事.
(而且主要是他一個人做的)

不過其中有一段容小弟給一些小小的建議:
"將來的某個時間點我會更新編碼,到時我再來看看能不能在保全聲音表現的前提,把編碼瘦身下來,如此應該就可以把這個功能加入,但先別期望太高。"

這邊的編碼(code), 似乎翻譯為"程式碼"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Rob Watts指的應該是想調整FPGA的程式碼, 使其瘦身,省下來的正反器(Flip-flop)才能拿來當成記憶體把設定記起來.

雖然沒辦法像這邊的大大那麼乾脆買下去, 不過我心神往之(連同HD800...)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 1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