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Chord Hugo聽感搭配暨技術資訊分享(更新TT初步聽感)


j49409 wrote:
V200有RCA和XLR輸入...(恕刪)


都買TT了, 不用XLR對不起自己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lovelyleica wrote:
我只知道黑的這台買回...(恕刪)




說的是:史嘉麗嗎?

ar3a wrote:
都買TT了, 不用XLR...(恕刪)


Stage 3 Concept Magnus Prime XLR拿來「入門」不錯⋯

lieberstanley wrote:
Stage 3 Concept...(恕刪)


果然很"入門"....

不過我應該只會路過...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搜尋 0E6F5B40CD7EB2Dkv2eUTEU6bZ7 關鍵字就可以找到這『發燒 NAS』Melco N1A 和『發瘋 NAS』Melco N1Z 如何徹底擊敗一般電腦訊源的 USB 輸出:


http://i.imgur.com/dl2RZsE.png

信噪比與 jitter(抖動)兩者同樣展現立竿見影的分別,訊源的優劣奠定了 Hugo 於 HD USB 方面的表現,難怪優質的 DDC 和線材實屬不可或缺的投資。

ar3a wrote:
但又想到我沒有XLR線...坑阿!! 真的是坑!!...(恕刪)


這特別的線材有試聽嗎?

http://www.hiendy.com/hififoru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249

http://review.u-audio.com.tw/reviewdetail.asp?reviewid=913

沒屋頂拍賣場的公司貨大概 52,000 一米:

NEOTECH GIS T-1000液態金屬導體廠製訊號線@萬隆.尼威特
seeteeyou wrote:
搜尋 0E6F5B40CD7EB2D...(恕刪)


我有打算試試TT的RCA跟XLR有沒有太大差異

可惜沒有相同的線材可以比較

目前好像都還沒有看到有人分享過TT新增的XLR輸出是否可以帶來加分

等耳擴到了再來分享一下RCA輸出跟XLR輸出的聽感

線材會用同樣是單結晶銅的線材


INT204聽了陣子, 真的頗滿意的, 只是反過來想

其實當初HUGO TT這樣的大空間, 如果USB輸入端可以多設計針對jitter改善的DDC電路的話

我覺得會是很棒的升級...以電腦訊源越來越普遍來說, 這樣的升級挺適切的

即使反應到價錢上, 也會有他的價值

只可惜Chord單純把大空間拿來放張延伸線路用的簡單電路板而已

前幾天又打機殼打開看了一下, 順便貼了一些東西

看著碩大卻沒啥料的底板跟機殼空間, 忍不住又嘆了幾口氣


不過我自己也覺得怪怪的是, 明明換上INT204, 聲音已經到達目前最滿意狀態

但為什麼還要買耳擴? 因為看到有人推嗎? 有一點, 因為以耳道來說, 真的有點覺得"夠了"的感覺

只是玩音響就是這樣, 沒聽過真的沒法想像"更好聽"是什麼感覺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ar3a wrote:
我有打算試試TT的R...(恕刪)




真心覺得只是耳道的話這樣的配置,以經了到頂端了!

還是回歸理性,好好聽聽音樂才是本質啦!



m909922 wrote:
真心覺得只是耳道的...(恕刪)


同意! 真心覺得,該買大耳罩,然後再升級擴!XD
樓上兩個回文, 一個好理性一個好邪惡


最近是有好好的聽音樂

聽320k的mp3...因為剛好收到一個妹妹朋友(雖然也過30了)自錄的一些翻唱歌

她的聲音帶點輕鼻音, 淺淺的萌系歌喉, 帶點咬字不清的小轉折

剛剛好好是我最最最喜歡的類型, 像害羞的15歲小女生在公園努力練唱的清新feel

真是好聽啊~ 瞬間我就變粉絲了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ar3a wrote:
樓上兩個回文, 一...(恕刪)


其實靠著Hugo這棟樓,我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燒友,倒不是說器材要花多少錢,但大家一起經營一個友善又充滿技術及知識的Hugo樓,著實不容易!小弟從耳道,到靜電/平板與動圈耳罩,從Hugo到MSB,絕對不敢說自己的系統有多好聽,但過程中的樂趣和學習也是很大的收穫!

覺得系統到位就退燒吧!錢花完,我也覺得自己必須收斂了,蹲下才能跳得更高,是吧?

希望下一次不是跳進更大的坑啊~~
  • 1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