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191915 wrote:如用電表測,一端若接螺絲或rca座,另一端是接ac座的地端嗎? 通常類比輸出RCA座的外殼(-).會與電路板的地相通就是要將電路板的干擾雜訊.由地線引導到地盒降低干擾AC座的地腳通常是空接.沒有與機殼相通.用電表量是不通的有的機器機殼與電路板的地相通.用電表量機殼螺絲與類比輸出RCA座的外殼(-).是相通的
一回北部 今立馬接上我是接在supremo的類比rca出其中一顆。(但同時間也換了條p5電線,故以下實在不確定是那端的影響較大)聽感如下1.空間感特別,我是第一次聽到這種空間感,不會形容,非常迷人。在我感受下,這應該是西電地盒最特別的地方。2.靜靜靜,好乾淨的聲音。3.低頻質感佳(聽趙聰的春江花月夜,以前只聽的到一團低頻,現在粒粒分明還會跳,非常誇張,沒想到能聽到那團會清楚成這樣還會跳,開耳界了。低頻這點,我感覺電線因素應該較大,sorry現無力abtest),高音變亮,聲線變細。4.人聲會薄一些些些(耳機喇叭都有) 後退一些些(喇叭較明顯)5.樂器分離度極高,清晰,透明度好好。6.泛音與殘響在地盒獨特空間感中呈現的很有味道大抵上,我對它沒啥好挑剔的,聲線我會在其它地方再加厚一些(針對喇叭,耳機ok).但其實這樣也可接受。未來可能會加銀地線試試。(有網兄借試換銀地線後說有變暖的傾向)終於終於,換耳擴後的耳機聲現在有讓我喜歡了。之前就是差一口氣。現在,開心啦^^感謝leaf大與諸位大大的專業分享,學到好多地盒的知識。
ZZ191915 wrote:我是接在supremo的類比rca出其中一顆。(但同時間也換了條p5電線,故以下實在不確定是那端的影響較大) 接地盒地線拔掉, 就馬上可以對比出來.Supremo的RCA跟電源地線是不相通的.地盒地線接RCA, 實際上是消除電路以及通往前級的雜訊.跟接在機殼上AC電源地的效果相比, 各有特色.依ZZ大的聽感描述, 接RCA似乎效益更大些,可惜我是使用RCA訊號線, 接頭已經佔用了, 只能乖乖接機殼.
在接地上用銀似乎不會變冷反而因為接地效果好而更飽滿西電盒人聲變遠我想是音場大帶來的結果薄的話可能是因為高頻光澤好,低頻也有力造成中頻反而不夠突出用鍍金端子應該可以解決這問題另外為了使銅板接觸而不用角錐所以可能需要在木頭上貼一些諧振貼紙等等的
短暫的與西電地盒共度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的快...搭配使用原廠的西電地線接到管擴上, 空間感是有了, 但伴隨而來的是略嫌刺耳的聲音,改採用 Silvercom 雙蕊 1M 地線連接到管擴上, 立刻改善了這個現象, 高頻滑順不刺耳, 空間感開闊.這是比農夫小銀盒強的地方, 但小銀也並非一無是處, 其顯現出來的聲音的韻味, 是越點地盒所沒有的,當然論C/P值的話 越點地盒在C/P值上絕對是高過農夫小銀盒的.
leaf428 wrote:在接地上用銀似乎不會變冷...(恕刪) 理論上我想接地跟訊號不太相同, 像前面j大說的, 阻抗越小越好訊號線可能銅有銅的味道, 銀有銀的味道, 但接地應該只有阻抗越小越好的問題所以銀接地當然會比銅接地好, 除非那銀線做得不好也真的挺難得會有接地盒的討論, 繼續觀察下去...
個人有在用農夫大銅跟越點地盒,基本上大銅是用來接機殼地,越點是接電源地,使用上來說,因為系統的電源地跟機殼地是接在一起的,其實就導通來說是一樣....不過聲音上卻也是有所差異,農夫地盒的確音樂性有它好的地方,但是即是上了大銅地盒,越點地盒的乾淨度提升也是明顯可感覺出來,整體來說越點的CP值是不錯就是地線部分有測試過單蕊OCC銅2.6mm,IEGO 14平方銅鍍銀跟盲豆腐0.5mm銀金線10蕊絞,就測試心得來說,的確是阻抗越小越好的幫助比較大,聲音來說,其實就是越來越乾淨,平方數多到一個程度,在上銀線也是聽不大出來,預算有限的話,銅鍍銀線是比銅線好用一些,純銀線的話,如果太細,也是比不上平方數大的銅鍍銀線的效果,前提是,線蕊材質要越純越好
打算入手越點接地盒接在Pt-112上, 可是 PT-112 插座已經插滿了, 可以直接接在插座固定螺絲上吧? 印象中PT-112插座地線螺絲跟固定座是一整片銅片. 這樣直接接機殼上的插座固定螺絲即可吧? 三用電表要怎樣檢測插座固定螺絲是否跟接地螺絲有通?極端一點機殼鑽個洞拉進去直接鎖在插座地線螺絲上....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