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望各位大大能幫忙指點一下 ... 謝謝
tube1950 wrote:
我判斷WA22為Full balance設計,WA5不是,Full balance要好聽,要一條龍的
balance,才會好聽,如果全線中只有WA22為Balance,應不會有什沒好聽.
W22 一定要使用 balanced input
不然只有一半的 AMP 會工作 ---> 如果使用 RCA, 則效率減半
以上應該是設計者的理念, 與 "Full balance要好聽,要一條龍的 balance,才會好聽" 應該沒太直接的關係

tube1950 wrote:
現在很流行平衡耳機線,如何接法?想想2個耳罩就像2個喇叭,喇叭端子何來平衡接法,別花冤枉錢了!
無論是否能達到 tube大 所謂的 "平衡"
小弟認為 "AMP 的設計者是使用什麼樣的理念來設計此 AMP 比較重要"
原因在於 -- 設計者是以他們自己的理念來進行調音的
如果 Eddie Current 的 BA 是採用 differential output 的架構 (與 W22 相反)
相信不改 cable 直接使用 SE output 應該會埋沒了此 AMP 的實力
p.s. 小弟沒聽過 BA, 但是知道他的輸出方式, 所以大膽做出猜測
tube1950 wrote:
看到這莫多大大選擇WA22,覺得下面的文字一定要寫出來.
昨晚看到Woo audio老闆Jack Woo對WA22有公開的如下說法:
"To make sure you have a balanced source,but not to spend extra money
on a balanced headphone cable for WA22"
借用Jack Woo的這段話,對小弟之前對"平衡"的發言作一個總結.
這是 Jack Wu 對 "平衡的定義" 是吧? -- 認為兩個聲道只要有獨立驅動的 path, 就算是平衡架構了
也就是說 -- 每個人對 "平衡" 都有自己的定義 & 想法囉

yk42b2002 wrote:
那為什麼還是做了雙3 pin跟4 pin的平衡端子呢
他是說 因為很多人已經有很多這些"平衡升級線"了
為了讓他們繼續方便使用才附上這些平衡端子的
所以我後來又購入了Hifiman HE-500就根本沒給它換什麼平衡線
這可以理解, 因為 W22 在 output 端只有提供 R+/L+/GND ---> 所以改不改平衡接頭應該沒什麼差別
這應該就是以下這句話的由來:

"WA22 - balanced or not - a never ending story..... " (head-fi 上也吵了很久沒結論)
leaf428 wrote:
小弟幫您簡單的解釋一下
不論喇叭或耳機均有+-兩個端子
非平衡時+是主要的訊號,由擴大機放大出來的,-則是地線
+怎麼變化,-就跟著+來改變,只是剛好是+的相反,也就是+牽引著-
這裡小弟很是疑惑

如果在 unbalanced mode 下, cold 會隨著 hot 一起變化
這是真的嗎?
因為此時 R-/L- (cold) 應該與 GND 是連在一起的吧!
所以怎麼可能在 "非平衡下", R- 會隨著 R+ 變動? 而同時 L- 會隨著 L+ 變動?
---> 豈不會打架? 右耳可聽到來自於左邊的聲音(雜訊), 左耳可聽到來自於右邊的聲音(雜訊)

camdeor wrote:
我只是覺得很奇怪,有些廠商很奇怪,既然根本沒有所謂的"平衡輸出",那這些平衡耳擴的輸出為何要做XLR端子(不管是4PIN 或 3PIN*3)來欺騙大家,如Schiit MJOLNIR DarkStar
請問大大如何確定 Schiit & RSA 也是和 W22 採用同樣的做法?

如果不是的話, 那麼改 XLR 就是有意義的了 (因為設計者是以 "平衡輸出端" (differential output) 來進行調音的)
camdeor wrote:
其實我對另一台SPL Phonitor也有疑問,它是平衡輸入,單端輸出,有聽友說這台是"假平衡架構",當初我是以為因為它的輸出是單端,所以聽友就認為它是"假平衡架構",是這樣的嗎???真的不懂!!!
這不就是和大大即將入手的 W22 原理相同?

看來 Phonitor 的設計者與 Jack Wu 的理念是相同的 (只是他不敢自稱 fully balanced 罷了

小弟認為, 只要能推出好聲音 (或是說達到聽者的期望) & 運用到平衡架構的理念, 就可算是 "平衡系統" 了
因為 "平衡" 在耳機系統中, 根本沒有被明確定義
leaf428 wrote:
還是有「平衡輸出」的,在線材間還是平衡的,平衡也可以帶來比較大的推力(兩倍的電壓)
只是光這幾點似乎沒有比非平衡有優勢,因為傳輸距離短無法顯示出平衡的優點
小弟自己聽也是覺得兩者的差異不超過10%
請問 leaf大 是在說哪個 AMP?
W22? 還是 BA/DarkStar ... 等 所有的 balanced AMP?
小弟滿好奇的

抱歉, 有點看不懂大大想講的重點

一直都在向各位大大請教, 小弟也說一下自己對 "平衡系統" 的看法好了
(1) 只要能推出好聲音 (無論是指 "推力增強"/"細節變多"/"音場加大" ... 等)
(2) 內部放大電路一定要 double (變壓器最好也要 double, 不然賣這麼貴是在騙小孩子嗎?)
(3) 既然耳機系統沒人可定義何謂 "平衡", 那麼是否一定要追求 "一條龍平行" 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應該要看設計者在設計時是否以 balanced input 為優先考量)
舉例:
ALO 最近推出的隨身耳擴 -- The International
售價是他兄弟 -- The National -- 的兩倍
如果其內部電路沒 double, power 沒明顯的增強 (review 中說可推 LCD-3)
---> 小弟就會認為台不是 "平衡"
補充:
基於以上的想法, 所以小弟始終認為 "在 AMP 的實力足夠的情形下", 沒有必要刻意追求 "平衡"
(1) 如果 RKV 堆 HD800 推的很好, 就沒必要換 ED BA (除非推的更棒 + 錢多)
(2) 如果 Super7 推 LCD-3 堆的很好, 就沒必要換 The DarkStar (除非推的更棒 + 錢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