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思考文] MD是我的選擇?! (已更新圖)


"MD不死.....只會延續那低調的華麗......."
這句話說的真好

沒錯沒錯!!!迷死人的低調的華麗!!!
旅行 攝影 出書 還有做出自己很滿意的設計 | mookio.blogspot.com |
mookio wrote:
先說說為什麼會有這篇...(恕刪)

我用的是舊的MD,Panasonic SJ-MR200,早期的MD。自從有了這一台之後,很少注意其他的MD機種。一直看前輩說1 bit以及sharp的音質,小弟感到不是很了解。於是上網找到下面的資料:
http://www.sharp-world.com/products/1-bit/md-dr370h/index.html
sharp全球網站

http://product.pchome.net/pro2005/pro_index.php?product_id=8228
sharp DS77評比-大陸站

sharp的全球網站上,有寫1 bit 的獨門技術,以及高達160秒的防震(我的才40秒而已…),還有其他異於別人的特殊技術,上頭都有寫。有興趣的人不妨前往看一下…

至於sharp DS77評比,我是供用大陸網站的資料,令我大吃一驚…嚇死人了,這一台音質竟高達滿百(10個心型符號)。我的這一台SJMR200已經令我很滿意了,而它只有7顆心,我用我的這一台,加上光纖,同樣的歌曲品質,已經巴死一票mp3了,這其中包括韓式及一樣台式的機器了。但…DS77這一台…說真的,它絕跡了,不然我很想聽看看,前輩口中的1 bit以及4極耳機還有滿級音質是怎麼樣子恐怖的機器…

MD不死,只是凋零。現在還一直有在用MD的朋友,大多是會使用的,不然不會一直保存著。不肯放棄MD的,大部份都是因為從MD放出來的音樂那份感動。mp3就少了那麼一點點的感動以及音樂的Q度。不曉得為什麼,我聽iriver的mp3隨身聽,就少了那麼一點感覺。哪裡奇怪也說不上來,就覺得彈性好像跟MD的不太一樣耶…至於普通型的mp3根本就不能滿足我。這樣就是我到現在還一直用MD的原因…感動而以…沒什麼。雖然比較麻煩,我的只有1:1光纖輸入,但…出來的音質卻是讓我難忘。

有MD的前輩,或許sony過沒有多久也會放棄MD的市場,但…經典永遠是經典,並不會消失。希望仍有廠商願意投入,但這希望可能很小。趁MD還活著,大家快點努力用力的給它操操操啊!…
二年前第一次接觸到MD,在二手市場買了一台SHARP 722,獨特的外形

讓我深深愛上了MD,之後又在二手市場入手了,SONY E50,它的嬌小動人

更讓我愛不釋手,今年又入手了一台SONY E700, R55,以及SHARP DR80

,雖然最近賣掉了722,但手頭上仍有4台愛機,我衍然己經中了MD的毒了.


讓人充滿著許多回憶的隨身聽時代
呵呵~我的SONY MD MZ-R900
2002年購入至今,還正常的存放在防潮箱
偶而搭大眾運輸工具時會派上用場,拿出轉存至彩色MD片
之前差點為了MD把車用音響給改裝了
錄音搭配一隻不錯的收音mic 讓我可以將上課的內容都存下來,那時是挺不錯的選擇
最頭痛的是轉錄嚕!後來出的net MD 就方便多啦
目前用md的人應該不多了吧
我們家第一台 MD 大概是十五年前我弟去日本買回來的 KENWOOD , 型號早已忘記, 機子又在台灣家裡某一個角落, 我弟說那個應該是 MD 的第二代機種. 機子本身已經比 MZ-R900 大, 更別提跟機子一樣大的六顆三號電池的電池盒 (或許哪位大大知道這一台). 當年看我弟用那一台, 全家陷入 MD 風暴, 當年再西門町有兩家 (還是三家?) 有賣日本水貨的 MD, 後期甚至還有唱片公司出版的 MD 片! 我們家前前後後也買了六七台 MD 吧. 其中有一兩台是在我手上報銷的, 其中最坎坷的一台就是大一的時候騎車下陽明山, 結果一個窟窿, 胸前襯衫口袋裡面的機子就給他蹦出去 , 那一台才買一個月不到!! 神奇的是還可以繼續聽就是了. 當年最好笑的就是各品牌的線控器都通用, 電池也有互通的情形, 所以有時候還會出現 A 品牌機器用 B 品牌電池 + C 品牌線控的爆笑情況.

MZ-R900 是我的 MD 封山敗, 當年剛過來英國的時候跟老師 meeting 都還有帶著他去錄下 "鐵証", 我的英國老師還問我說那是啥怪雞絲..... 現在還放在儲藏櫃裏面, 看到這篇文章才給他拿出來拍一下



我使用 MZR-900 的經驗很舒服, 運氣好, 沒有遇到大家常見的問題, 平常說保護也很保護, 說給他惡搞也很惡搞, 機器都沒有問題, 線控倒是換了兩組. 很高興大家還在討論 MD, 懷念過往的日子.........
這個月初去了一趟東京自助行十天,只有感覺 MD 在日本還是相當流行的,
我每天都跟一群上班族一起搭電車,就我的觀察,iPod 跟 mp3 只有少數
人在使用,就算沒有看到機器,看到那個線控就知道了,他用的是 MD。

去秋葉原逛的話,也都可以看到 MD 在各門市販售,mp3 的陣容,頂多跟
MD 打平,不像台灣的門市好像整間店賣 mp3 就好了的,在日本買 MD 要
比買其他的隨身聽要簡單多了。

五年前開始使用 MD,目前手上的 MD 是用過的第三台,NH1,家裡的 MD
片已經達到數十片的量,老婆也有一台 MDLP 放音功能的,家裡也有一台
Panasonic MD 床頭音響,雖然市面上有很多優秀的隨身聽產品,但我就是
想不出不使用 MD 的理由。

前面有人說過 MD 要更換片子這樣的作法就不如其他隨身聽好,但對我來講,
更換片子的動作正是高科技產品同時又保留了傳統錄音帶操作的優點,要插入
錄音帶/CD/MD 等媒體的隨身聽,才是有人性的產品,這樣才感覺像在聽音樂。

MD 這個東西對我來講最高的價值就是,完全不懂電腦與網路的人,也能夠
輕鬆上手,幾年前買了一台 Sharp 的 MD 給我爸用,短短一週內就可以自行
從 CD 隨身聽轉錄歌曲至 MD,因為這樣的操作方式對我爸來講就跟以前的
卡式錄音帶對錄沒什麼不同,而且直接在機器上就可以編輯曲目。






偶來自大陸,不過來這里不是和大家探討經濟的。呵呵
不過個人覺得台灣消費水平還是要好過大陸。很明顯啊,同為學生,我高中都是攢錢進磁帶机,而你們都過渡到MD了。。。打住。。。

不知有沒有人用CD听MP3的?我現在用的是NE20,以前也一直听CD碟片的,最近嫌麻煩就直接刻CD-RW听。不知SONY的CD机上的MP3解碼器如何?
是不是對聲音有較大損失?

至于MD,目前比較看好RH1,完全被外觀征服,而且据說是直接支持MP3,就是說將MP3拷進去就能听。有沒有人對這款机器了解?不過据說有些燒米。。
很開心看到MD還有那麼多的支持者. 也很為初走入MD的朋友們感到高興. MD是有迷人的地方.

看到一些朋友們說: 那麼多年了, 結果SONY竟沒把MD搞好, 讓他死了......

其實我覺得這樣子說....可能是因為MD始終沒有在台灣市場發揚光大所致, 讓大家覺得MD從來就好像沒流行過, 主要的原因, 就是他高貴的價格, 讓其用戶總是小眾.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當然MD是走向下坡了. 不過; MD在90年代的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流行. 早就幫各家MD廠賺進了大把銀子. 以整體眼光來看, MD並不是一個失敗的產品, 更不是一個失敗的規格. 只是時代的改變. 網路及數位音樂的流通, 讓實體音樂儲存方式產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才讓這個作為CD取代的機械式商品走向了產品週期的末路. 其實CD也在死亡. 不是嗎?

這文章有一段時間了, 現在再回頭來看, 也許是因為MP3的過度流行, 造成反向流行吧. MD最近有起死回生的情況. 不止是SONY的新HIMD RH1賣到大缺貨. 連本來說了要退出市場或是久久沒有新機的一些MD廠商, 都開始回到市場推出新作品. 連MD市場都有回升的情況.

我自己是什麼格式都有用. CD機, MD機, MP3機.....人是很奇怪的, 我們這一代的人, 還是對唱片式的音源有一種情結. 同樣352K. 從一個迷你晶片機中流出來的音樂. 總覺得他少了點什麼. 非要有個MD片或CD片, 才會覺得踏實些........明明知道應該是同樣的東東......哈.

如果人們對實體音樂儲存的介面還有迷戀, 也許MD不會那麼快死亡吧......
Cognitio, Sapientia, Hvmanitas
對於MD我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

這是一般MP3無法比擬的,我寧願

花一小时的時間轉錄成MD,享受那

過程.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