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Chord Hugo聽感搭配暨技術資訊分享(更新TT初步聽感)


lieberstanley wrote:
還是得幫台灣代理商...(恕刪)


海關那邊是我提的稅則海關覺得不確定
所以要求我在提供操作手冊翻譯本
故才拖了一天多的時間
後來因為也怕在海關那拖太多天就只好讓海關自己決定

我知道只要有藍芽跟光學/雷射設備都需要經過檢驗
所以要進CDP, BDP, 藍芽產品都需要NCC的檢驗合格
至於要怎麼檢驗合格就是他們廠商的機密

我相信就算現在廠商賣hugo 58000也還是有賺
這也是為什麼店家可以馬上從79800 -> 58000

店家也不是省油的燈
生意做久了也知道可以透過哪些方法來降低自己的成本
尤其是做進口這類
有很多方法可以降稅

ar3a wrote:
如果我的印象沒錯,...(恕刪)

原廠規模跟代理商的高額利潤好像是二件事,如果賣高價有回饋到原設計公司那還可以說支持原創,相信很多人買Hugo是看了許多國內外的評論才下手的,代理商在這裡的貢獻相當有限,甚至買了出問題的時候都得自己跟原廠詢問,那代理商連服務都做得很差的話還有甚麼資格提高售價呢?

更何況從比較國內外Hugo與Hugo TT的訂價就可以看出代理商的心態了。Hugo原台灣訂價79800,英國訂價1400英鎊,折合台幣約67650(以1:48.32計),美國定價2495鎂,折合台幣約77000(以1:30.88計)。相較於美國訂價台灣的Hugo訂價尚稱合理,約比英國訂價高了18%。可是Hugo TT英國訂價2995英鎊合台幣約144,700,美國moon-audio訂價4795鎂合台幣約148,000,英美售價相差無幾。看看台灣訂價182,000足足比英國訂價高出25%多。

重點在於代理商所能提供的附加價值在哪裡,對我而言附加價值低的代理商是不值得支持的。

Gadgetman wrote:
重點在於代理商所能提供的附加價值在哪裡,對我而言附加價值低的代理商是不值得支持的。...(恕刪)


附加價值是在產品出問題的時候會知道

但可能到時只有氣受也有可能

唉~~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哈哈,剛才又看見這一種『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headfi.org/permalink/10153389283739736/

Can someone tell me if there are any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sound wise):

Smartphone (transport/storage only) -> Hugo (DAC/amp) -> Headphones
AK240 (transport/storage only) -> Hugo (DAC/amp) -> Headphones
AK100mkII (transport/storage only) -> Hugo (DAC/amp) -> Headphones
FiiO X5 (transport/storage only) -> Hugo (DAC/amp) -> Headphones

I only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ound difference, not convenience or other stuff.


那些盲目地信奉『零與一』理論的大大總是忽略了訊源發出的雜訊,由於 Hugo 的 USB 輸入並無實施任何隔離方面的措施,那些雜訊就對音質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



近來看過兩篇很有趣的文章,它們都是講解雜訊和音質兩者之間的關係:

http://www.audiostream.com/content/digital-cables-and-noise

http://archimago.blogspot.com/2015/05/measurements-corning-usb-3-optical.html

ar3a wrote:
附加價值是在產品出...(恕刪)

代理商的附加價值在哪裡,這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觀點,售後服務應該是其中一項重要的附加價值,其他還有售前,售中的服務。

舉例而言,提供優良的試聽場所(是的,提供試聽不只是店家的責任),代理商更應該藉此向原廠展現其對代理產品的信心與決心,與對消費者服務的用心。再者,一個好的代理商會提供付費到府試聽的服務;Audiophillieo的產品在本棟樓也經常被提起,它的售價在579鎂與1529鎂之間,他就提供了購買者30天內不滿意包退無條件全額退費的服務。

再者,使用者的各種疑難雜症的問題都能適時提出解決方案也是代理商的附加價值之一,例如原設計者Rob Watts就經常上Head-Fi與網友們互動,這也是Hugo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又例如日本代理商對於第一代Hugo的用戶提供了免費更換外殼(應該是免費加大RCA以及光纖鑽孔的服務)。

但相對的本地的代理商做到了以上哪一點?甚至是本棟樓很多人的問題都是由熱心的網兄如樓主liberstanley兄,j49409兄,ar3a兄,seeteeyou兄等熱心的協助,讓大家的問題得以順利解決。但甚麼時候看到代理商加入討論串協助大家解決問題了?

現在大家比的是服務,像王品關係企業主要的訴求就是比其他餐飲業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所以他的餐廳都經常是高朋滿座,沒有預約很難臨時有座位。所以,如果代理商要獲得較高的利潤,提供比別人更多更好的服務是理所當然的。不然我們消費者就應該向其say no!
Gadgetman wrote:
代理商的附加價值在...(恕刪)

Hugo的確超值

所以在這棟樓分享優點與討論如何讓它更好

也間接炒熱Hugo在華人地區的熱度與市場

內地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一型熱銷手機都是幾千萬台

拜其所賜.Hugo的零售終端價格.才能大幅降價.而後逼著台灣降價

與我買的首批公司貨Hugo.有2萬多的價差.有淘寶抵著.相信台灣的價格也硬不起來

Hugo難免有故障的時候.台灣的消費者都是自己想辦法.空等待沒Hugo聽.還不如自力救濟
(劉師父的收費還蠻公道的.只是排隊待修的機器很多.要等)

衷心希望有更多的Hugo用家.可以用超值的價格來享受音樂.畢竟現在錢不好賺
請問有人同時聽過HUGO TT和Zodiac Platinum DSD DAC 嗎?

這兩台價格挺相近的(不到20W),但很少看到後者的討論
在猶豫要不要賣掉手上的Hugo然後入手Hugo TT的朋友們請稍微按耐一下衝動,先去試聽比較一個組合再做決定。也就是Hugo+Hydra Z。

上週到店裡試聽了Hugo TT,確實如樓主liberstanley兄所言「在音場、動態、以及低頻的權威感上更加精進。」回到家憑著記憶試著比較用Hugo+Hydra Z播放同樣的音樂,我認為二者極為接近各有擅場。Hugo TT低頻充足能夠充分發揮HD800的實力,而Hugo+Hydra Z則是細節豐富,最細微的變換小提琴把位都可以聽得非常清楚。如果不在意用外接耳擴的朋友更是一定要試試看Hugo+Hydra Z,您不會失望的。

Gadgetman wrote:
在猶豫要不要賣掉手...(恕刪)


如果原本是以電腦當訊源,USB直入或只經過簡單的濾波器進Hugo的,那經過Hydra Z後音質進步應可期待!
Gadgetman wrote:
Hugo+Hydra Z


印像中。。

腦海浮出了。。

Hugo+Hydra Z+SUPER 7
這組東西。。
在aa看到某個大大這樣配的~~

個人認為買TT
那不嫌麻煩應該可以配一組這種組合~~

我hugo代理商跟我說月底才會到。。
但我應該會這樣搞吧。。
因為之後要用二聲道系統。。
在換一台擴就好
Hugo+Hydra Z延用後應該還可以在撐一陣子吧~~
  • 1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