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

VE Stage 4 (3/25更新原廠專訪)客制旗艦開箱(原Compact Monitors)


lieberstanley wrote:
有機會可能可以一聚,...(恕刪)

可以報名參加嗎? 可以帶一些線材 stage III, siltech與LCD3+DHC線過去給您試試.

samuel219 wrote:
才看拋售掉自己的DX...(恕刪)


有機會可以試聽看看Stage series,的確是與JH的美式聲音美學相當不同,看看是否真的搔到您的癢處。
記得原PO在另一篇文章也提到訂購了roxanne

想請問您是否試聽過了呢??

(十分好奇這隻耳機聽起來如何~)

還有也請教一下大大的roxanne到貨了嗎~??

算一算我已經等了幾乎兩個半月了,現在連個影子也還是沒有

每天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機... 太漫長了


耳姬控 wrote:
記得原PO在另一篇文...(恕刪)

我當初訂JH13, 感覺是寫信後才開始趕工.
M25K2 wrote:
可以報名參加嗎? 可...(恕刪)


哈哈,感謝您的抬愛,近來我在家的時間不穩定,在家也有兩隻小鬼到處跑,也許過些時間能夠成局,一定私訊您。

Stage III的線材,網兄好慧眼(以及好深的錢包),雖然我還無緣聽過,但雅韻Musk推薦的東西一定不會錯,我有一個同事聽了旗艦的電源線,一聽驚為天人,掙扎了好久才忍痛退回 (因為他把預算拿去買真的鋼琴了...)。

最近一個月公忙,忙到好好聽音樂的時間都不多,只能用夜深人靜的時候好好的run一下HD800以及Balancing Act的組合,也將手上的管子墊材好好的排列組合一下,找出最適合的combo,這幾天才將這套系統的走向摸清楚,這趟出差時應該能在旅館把先前提過的HD800系統與Stage4的比較好好記錄下來。

未經整理的大綱大致上如下:

1. HD800非常正確,精準,情報量大,不妥協(unforgiving,也就是不好聽的錄音聽起來更不好聽),不是最"悅耳",但是是很好的參考比較組。

2. HD800一定要換線,原廠單端線雖說品質很好,但明顯的癖性(刮耳的高頻,骨感的中低頻)會讓前端的組合更難搞,目前搭配的Cardas HD800 Clear系列(選配Cardas的原廠XLR平衡頭)已經先把耳機的邊角先修過,讓耳擴專心的作放大訊號的工作。

3. BA是一部完全不像管機的管機,快速,極度中性,透明。原廠管中規中矩,只過均標。換管時,換驅動(driver)管(6SN7)的效果比換300B明顯太多,但換管一定要互相搭配過,也就是功率管(300B/PX4)與驅動管(6SN7)要互補,才會得到最好的結果,就如同擴大機的前後級需要互補一般。目前我手上有原配的捷克Emmision Labs的300B與WE複刻的300B,Tung Sol俄羅斯6SN7,Tung Sol 6SN7 BGRP,NOS Sylvania 6SN7金屬管座版本,NOS Mullard ECC35,經過好一番排列組合後才能決定搭配HD800最好聲的組合。 若要拿來捅LCD等其他聲音走向的耳機就需要再次排列組合。

4. HD800儘管擁有耳罩耳機中數一數二寬大的音場,但與兩聲道音響還是完全不同世界的感受。對我來說,Stage 4的音場表現與HD800不分軒輊,表現方式雖不同,但皆對重建腦海中的音樂現場有最佳的助益。

5. HD800的系統的總值是Stage 4系統的5倍左右,但以音樂感染力來說,我喜歡Stage 4,period。

有機會我還是會很想聽聽看LCD系列。


耳姬控 wrote:
記得原PO在另一篇文...(恕刪)


前天才致電音悅,回覆是原廠連個消息都沒....到了就是到了....JH啊,JH,我真是輸給你了!

Head Fi上已經有討論串了,但owner似乎還是鳳毛鱗角,還是耳聽為憑,這就是為啥我選universal fit的原因,我不愛,還有人搶著愛...

lieberstanley wrote:
Stage 4的音場表現與HD800不分軒輊(恕刪)


這讓我很好奇stage4這款耳道了
我家裡也是兩個小孩很了解您的苦處

lieberstanley wrote:
前天才致電音悅,回覆...(恕刪)



你也是bf時訂的嗎XD (我也在音悅作的)

我看headfi一陣子,發現jh出貨是看心情的...

有人bf特價時訂作,結果還比10月多的還早拿到

不過看評論感覺這次是偏暖的走向,

且可調低頻的設計,評價滿優秀的似乎不會蓋到中頻
M25K2 wrote:
這讓我很好奇stag...(恕刪)


當然這目前是我的一家之言,還是耳聽為憑。

然而,看過My EAR聖誕節檔期送去VE的耳膜數量(相當驚人,這一批的營業額可能就接近百萬$$$$),照理講,現在應該多了不少的Stage系列用家,感覺上,這些新科用戶似乎都屬於低調類型,除了風揚名兄外,還沒看到大篇幅聽感的分享文或開箱文,也許是還在run-in(或者是re-fit...Xice兄...),蠻可惜的,我是非常期待不同角度的分享心得與聲音...如果有看到這篇的用戶,也熱烈的歡迎大家分享!

與HD800比起來,雖說耳道式耳機以幾乎貼近耳膜的距離佔了細節再生與靈動的優勢,然而單體的大小仍然還是不變的物理定律,另外還有先前所提到的耳道式耳機壓克力筐體的些許諧震的影響,Stage 4在音響性的部分是難望其項背。

然而,我所謂的音樂感染能力是一種很抽象的特質,這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在熟悉的空間與兩副耳機相處,聆聽熟悉的音樂,才有辦法抽離主觀條件的影響,客觀的去衡量除去了價格,外觀,發聲原理,配戴舒適感等等條件,到底哪副耳機真的能讓我沈浸在音樂中。

我認為,Stage 4在音樂感染力方面是更勝一籌的,它的特點是毫不強迫,毫不做作的讓音樂在耳邊流逝,在專心做某件事時,這樣的音樂可以成為很棒的背景音樂,然而當我突然專心聽音樂時,耳邊音樂以均衡的三頻組成,全頻段的涵蓋,開闊的音場,暖柔細緻不刮耳的中高頻,透明感乍聽不是最高,但卻又沒有任何細節被遺漏,等等特性,讓我馬上又回到錄音的現場之中。

反觀H800,它是一種非常權威,非常控制慾(dominating)十足的存在,把音樂源源不絕灌入我的耳中,無法忽視,無法抽離。短時間的試聽會非常驚艷,非常過癮,但把時間拉長後,會覺得疲倦,會想要休息,跟它分離一下...

JH系列很可惜我沒有足夠的時間與之相處,因此在感染力方面無法論述,也許Roxanne到手之後能夠為之。

在網路上一些關於LCD系列的論述,我粗淺的認為他的聲底是稍與Stage系列相似的,稍暗耐聽的高頻,平板震膜兼顧細節與低頻量感的特性,讓LCD的低頻相對是較多的,也因此聽起Rock等需要節奏感的類型游刃有餘,稍暗的高頻又能按耐rock嘈雜的細碎高頻細節,讓這等類型的音樂更耐聽。

在M25K2兄的系統組成中,LCD3與JH13的存在,恰巧就等於我這兒Stage 4與HD800的組合,一暗一明,一豐腴一骨感,不知如此論述是否您同意?
耳姬控 wrote:
你也是bf時訂的嗎X...(恕刪)


的確,目前可見的評論的確是比較正面的。JH雖說服務不怎樣,作工不怎樣,然而他對研發的腳步確實是不曾停歇,在先前關注相位的問題後(FreqPhase技術),現在又將觸角延伸向單體量感可調的領域,更早之前也推出過耳擴耳機一套西裝的組合,更別說把更多的單體塞進per ear piece的執著。

仔細看一下,發現他的研發軌跡跟Hi-End喇叭的演進是相符的,只差耳機無法作成中高音與低音分體式,或是獨立成低音柱了

話雖如此,啊,我的Roxanne捏?(伸手)
  • 3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