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

[開箱]「藝術無國界,音樂無貴賤」─ Sennheiser IE800專業評測

器材與音樂鑑賞部分根本就看不懂要表達重點在哪.
倒是強調自己天分,品味時,重點就很明確.
....無聊到了極點....
uglycat wrote:
不過,我聽過很多音樂界教授級或知名人士的講座,音響界名人,或是其他行業的先進的演講。老實說像您這麼自負的,坦白說還真的一位都沒有。越受人景仰者,說起話來多半越是謙虛客氣。學然後知不足,正因為他們學富五車,所以更知道自己的不足。

也許你可參考一下焦元溥所作的遊藝黑白這本書(相信你有),這本被楊照評為奇蹟之書,看看他的研究著作與學養,是如何讓人折服。可是他在自序中,竟還表示無法建議讀者如何閱讀該書。

而寫序的楊照,自己對音樂研究不遺餘力,還寫書開講座,也栽培女兒至德國一流的漢諾威音樂院學習。但在序裡頭所描述的,自己對於音樂,音樂演奏與音樂家,也僅僅是「一點點理解」而已,與你的專業相比果然相去甚遠啊!...(恕刪)



1. 很多人其實是表面溫和內心倔強 表面謙虛內心自大 所以有的時候別被這些表象給蒙蔽了
就好像這邊很多人也是虛虛偽偽假裝客客氣氣 但大家看在眼裡心裡都明白
另一方面 謙虛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式 有的時候怕不小心被問倒
或被看不順眼的人惡整 謙虛一點是比較好
況且只要是專業本來就有競爭 會分高下 而古典音樂又屬專業音樂領域範圍 自然會如此 換
做一般流行音樂誰要爭專業 你有聽人說自己聽流行歌很厲害的嗎?
且我個人也不能算自負 只是比較誠實 講話比較直白而已
不擅長隱藏內心的想法確實是很大的缺點

2. 有機會再說 我通常會看的都是專書 那種寫給門外漢的什麼入門初學的... 我都不看
還有我也不像焦先生那種沒其他事 可以整天研究古典音樂 參與台灣古典音樂講究等等
雖然我常講自己很懂古典音樂 但真要講專研的作品 最有把握的你筆記一下
就是貝多芬清唱劇《光榮的時刻》 op.136 (Der glorreiche Augenblick)
這不是開玩笑 我是台灣研究
貝多芬清唱劇《光榮的時刻》op.136(Der glorreiche Augenblick) 第一把交椅
因為全世界第一部《光榮的時刻》中文版就是我寫的
我對這作品研究之深 保證全世界沒人能把我考倒
預計在下個月底會完成最終研究成果 當然不是在這邊發表

3. 音樂就是靠天分 大腦就佔90%以上的影響
沒天分的當然永遠只能理解一點點 甚至一點點都不到也很正常
也不是說家裡有錢送去學音樂就能懂古典音樂
那家裡沒錢的 但天生就懂古典音樂的人 就不能懂古典音樂嗎?





pariah.T wrote:
1. 很多人其實是表...(恕刪)

看到少時太妍頭像還是超好笑。
說說你盯著太妍聽著女武神時,手在幹些啥?

閣下說自己天份如何之高,卻需要看別人寫的書來了解古典音樂?
不是該自己出書嗎? 還偷學別人的? 你出了幾本了?

你就只是個多看幾本書就自以為是的小小小樂"迷"而已
不要再說你是聽古典音樂了, 古典音樂都被你汙辱了
你狹隘的心胸沒看到天上的大師們都在訐譙你嗎?
不得了喔, 華大濕親自蒞臨小弟我多篇文章一一親切回復
不過Chrome預設縮小圖片跟色情網站有啥關係?
華大濕思想果然高人一等, 沒有關係的東西卻能扯上色情網站
華大濕腦內眼裡不只太妍, 果然有蘇東坡的氣質風範

擁有高尚情操的華大濕???

華大濕真的不得了, 又親臨小弟文章指導了
你用百萬音響聽音樂說你沒鑑賞能力沒品味, 用手機聽音樂他說你寒酸

我只是個不入流的古典音樂迷+(雜食)
華大濕你台灣少數具備高度古典音樂鑑賞能力的人用好一點的音源會很難嗎?
華大濕HD800該不會也用Sony NW-ZX100直推?
還是你HD800和IE800都是借來假開箱用的? 所以沒買擴來推?

m909922 wrote:
我古典樂聽的不是太多,也沒那個那麼臭屁,我是比較喜歡爵士居多的,我這還有之前AK240限量的75張爵士HIRES音樂

我想我可能跑錯地方,這不是討論器材搭配?怎麼就重點就在討論音樂了
...(恕刪)



不懂你這樣洗板有何意義 要分享直接清單列一列不就好了...

不過個人還是覺得 音樂與音響密不可分
先學聽音樂,再學會聽音響。
音樂會和音樂廳才是最好的音樂教室音響教室

像我也是剛剛才從國家音樂廳回來 欣賞的是根特‧赫比希指揮NSO演出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你想票都是要花錢的 我買最貴的票 坐最好的位置為的是什麼
就因為我是專業的古典音樂欣賞者 我花多少錢在音樂會上
所獲得的經驗和感動都會倍增回饋 絕對一分錢都不會浪費


何況我這位置是真得很好 各聲部細節聽的都好清楚
管弦樂團聲音的密度和立體感都好札實 樂器音色好精準
建議你有機會一定要去聽聽看

不然每天聽這些流行歌 流行歌 流行歌 幾十萬的器材再來嫌說細節不夠 音場不大
需要做什麼調整 又是電線 又是墊塊的買一堆...結果聽的還不又是流行歌
畢竟表現挑剔不等於表現專業 要玩專業就要先來真的
實際到音樂廳 坐好一點的位置 透過欣賞現場演出 多累積一些經驗再來調整升級器材不遲
不要再說什麼音樂就是聽好玩 聽舒服的等等....
我們對你們這些高階用家的評論心得都很期待
也期望你們能有所表現 而不是僅在介紹器材 什麼比什麼較好之類的
講到最後都是在比價錢 比誰家的系統比較貴 我想那意義不大


pariah.T wrote:
對你的遭遇感到遺憾...(恕刪)

我也是這樣覺得

希望您能多多振作 :)

您能看開真是太好了,雖然我覺得陰影好像還有一些

喔,對了,小弟目前是沒這困擾
現場是享受氣氛,動揚的樂音讓愛樂者與演奏者緊密的綁在一起.
能親眼親耳聽完一首曲子的完成.能身在這一群人之中的喜悅.不是筆墨能形容.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通常我都是第一個拍手的.內心激動難耐啊.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時間或閒情逸致參與現場演奏.所以有好的器材還是不錯的.
pariah.T wrote:
不懂你這樣洗板有何...(恕刪)

我也不懂你打那麼多字拍照開箱來分享, 卻強調自己多厲害引來砲轟是意義?
說的自己多神多神也沒關係, 發文就發文你貶低人家幹嗎?
古典音樂通常鑑別性較高, 但別的音樂就沒有嗎? 井裡觀天無知

還需要我清單列一列給你, 這不是在汙辱你嗎?
你可是自稱台灣少數具備高度古典音樂鑑賞能力的人捏
況且我的CD裡面除了尼布龍根的指環, 其他在你眼裡應該都是一些不入流的音樂
我看連The Absolute Sound在你眼裡都是一坨了, 我哪敢列清單給你這大濕

自稱台灣少數具備高度古典音樂鑑賞能力的人買1400元的票?
不是該坐VIP嗎? 而且還去國家音樂廳? 你這個大濕級的耳朵聽得下去?
沒維也納阿姆斯特丹也要卡內基柏林才配得上你這個大濕,
想必在國家音樂廳你一定邊聽邊訐譙真是辛苦大濕了

"我們對你們這些高階用家的評論心得都很期待??" 我看是你自己吧,
有幾個有音樂素養的人會像你心胸這麼狹隘?

我們對你這個自稱台灣少數具備高度古典音樂鑑賞能力的人也都很期待
期待你不要心胸那麼狹隘, 發文不要再這麼自以為是,
好好地分享很難嗎? 很難就不要再發文了, 沒人逼你求你發文, 共勉之

Mr.SHADOW wrote:
事實上我在高中時代幾乎就快要將一般比較常見的交響曲與管弦樂經典名作都聽得差不多了...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轉變聽編制較小的巴洛克音樂,以及室內重奏與獨奏曲,我想不少愛樂者都是如此。

另外他說馬勒由八號比較好入門,我的看法有所不同。
我認為五號會比較好,如果真無法一口氣將這闕交響曲聽完,單單只聽第四樂章也能領略著這曲子的美...(恕刪)


1. 其實我從不了解這樣的標準從何而來 大概又是從國外音樂書籍翻譯來的資料吧
但每個人對古典音樂作品這種抽象的藝術理解程度都不同 書本講的是依代表性或其特色作介紹
無法去顧及欣賞難易度的問題 但至少比較可以確信的是 通常大編制作品
因為演出時間都比較長 欣賞難度可能相對較難 特別是對初學者而言 小編制則反之
而歌劇比較特別的是幾乎標準一致公認是比較高階的曲目 主要是因它含有部分戲劇要素
其他還有一些大型聲樂作品 彌撒曲 神劇等...也是屬於較難欣賞的
少部分例外的可能就是一些內容輕鬆簡單的輕歌劇之類的
總之 有時候書本介紹的都太籠統太簡略 感覺就是想讓消費者有種幻想
以為一本書看完 裡頭介紹的名曲聽完 人人都可以成為古典樂達人一般
事實上沒這回事 我不看那種騙外行的 也建議各位都別信那套

2. 這點部份同意 舉例來講 貝多芬《大賦格曲》op.133 就很不簡單 Grosse Fuge
像我這麼厲害也是經過好幾年才偶然發現其中奧妙 建議有興趣的可以聽聽看
也不必浪費時間上網查資料 這作品除了曲式結構分析 其中含意沒人解的出來
這也是古典音樂精妙迷人之處 同一部作品不同人聽會有不同解讀 沒有標準答案
當然前提是要能聽的完

3. 我並沒有講什麼關於入門的看法 聽不來的人終究是聽不來
而是比較起來 由人聲來主導的合唱可能較好掌握到主旋律
不然馬勒交響曲多帶有敘事風格 單純器樂演奏 有時一個不注意很容易錯過細節
也千萬別以為這個樂章被拿來當電影配樂就表示比較簡單
配樂是因為有畫面在主導 所以不會專注在音樂上
但真要耐著性子 把將近十分鐘的曲子認真聽完 我認為對一般人可能也不容易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畢竟我並沒有經歷過入門的階段




pariah.T wrote:
1. 其實我從不了...(恕刪)

從不了解一個人說自己都看國外的專業書籍, 結果現在好像在笑人家從國外音樂書籍看來,
你腦袋矛盾也要有個限度, 你秀下限到深不見底
不是看國外音樂書籍阿不然你是自己做夢來的嗎? 自己寫書嗎? 哪本PO來看看?
不是看國外的難道你是看幾百年前中國古代對西洋流行音樂文化的見解?
你只是個樂"迷"而已, 所有作曲家,指揮家,音樂演奏家,音樂老師音樂學系通通比你這個"迷"強N倍
所有從事音樂相關工作的人鑑賞能力也通通比你強N倍

當個樂"迷"聽古典音樂是有多難? 你也幫幫忙又不是去演奏是難個P
所有的古典音樂大師都跟你們說輕輕鬆鬆聽古典音樂
聽個古典音樂想那麼多幹嘛? 作曲大師那麼無聊早就出書當大文豪了
古典音樂那麼困難那麼難聽也可以拿去填海了, 看來是你自己沒本事才怪音樂難

聲樂作品 彌撒曲 神劇等...也是屬於較難欣賞的?????
你也幫幫忙有詞有翻譯有解說是有啥難的? 只是合不合胃口而已
難道翻譯成其他語言意思會大翻轉? 這樣大悲咒想必比他們難N倍
當然某些腦袋有玄學業障太重的人連字意都搞玄了就會覺得超級難

尼布龍根的指環難不成你聽到的詞和其他人聽到的不一樣? 唱歌的大舌頭?
難不成華格納搞個詞不達意的歌劇? 難不成華格納腦神經出狀況爬代的時候胡亂寫的?
這樣白遼士贏了, 聽個古典樂而已又不是三歲小朋友是在搞啥玄學?

你想的再多聽得再搞剛也不可能會了解大師當時寫每個音符的心態心情
我看他自己寫完過個三個月當時的心態心情早就忘光了
是有啥難全部說難的都是在於演奏技巧

貝多芬出的曲子都是旋律非常順暢很容易入耳
會搞出很難的曲子你沒想想說不定是貝多芬故意換個方式寫曲而已
出些奇怪不容易入耳的曲子騙騙你們這些樂迷, 結果你還想成多難多難的作品
我的見解你確定有錯誤嗎? 你可以跳樓自殺去天堂問問貝多芬我有沒有猜錯,
若猜錯我馬上跪下來跟你說對不起, 不過你心胸這麼狹隘我很怕你去的不是天堂
  • 9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