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

Chord Hugo聽感搭配暨技術資訊分享(更新TT初步聽感)

tgbyh7 wrote:
日前收到預告,今晚跟...(恕刪)


有些器材的聲音聽過之後會在心裡慢慢的發酵,Hugo就算是其一。

昨天把Alpha DAC交給他的新主人,看來是個愛聽音樂的有爲青年,他問我說:「Hugo真的這麼強?」我當下的回答是:「嗯(做爲DAC)⋯是不同的聲音。」

真的只能說是不同,終究心裡還是認同Alpha的聲音的,但我知道它倆的確有聽得出來的差異,雖說各人口味不同,但在音響性的絕對值來說,Hugo還是高明一些。

Rob曾說,Hugo的解碼運算核心原本是為2萬美金等級的新旗艦所開發。不明究理的旁觀者可能覺得不過就是商人的話術罷了!

但listening is believing!它的聲音的確有可觀之處。

但請別誤會我在灑狗血,Hugo終究是在有限的預算下開發出來的產品,它有它的限制所在,只是這個限制比較的對像是可達到它兩到三倍身價的產品。

這個核心如果被裝進防震隔離更紮實的裝甲級筐體,加上超供應仔細濾波穩壓的線性電源,獨立處理的輸出/入端子,我一點都不懷疑它最終的要價會要2萬美金。

Head Fi上有一用家形容:Hugo是近幾年音響界發生最美好的事。我某種程度贊同。

話說回來,在把它的聲音表現腦放到最強後,終究還是要面對它是有部分設計瑕疵的產品。

ar3a兄所提的外殼瑕疵是其一,另外還有按扭開關都內縮,連選個輸入源都可以捅個半天,要開啟固定輸出電平模式還要雙手並用,用指甲去摳那藏在山谷裡的電源開關。

其二是對兩聲道燒友來說非常致命的缺陷,如果你拿到的是第一版的Hugo,除非訂製或DIY,否則可以放棄把那些貴鬆鬆的線材塞進孔內的掙扎了。

第二版的(我拿到的)好些,Phono輸出大些,但音質最好的同軸RCA數位輸入還是原大小,可惜了這麼讚的DAC,沒辦法配上門當戶對的線材。(除了一家冷門英國線材牌子Chord Company除外,他家線材的接頭都相當苗條。此Chord非彼Chord,但造出來的線除要價不斐外,聲音表現也得過好幾次What Hi Fi五星推薦)

下面是家用系統的最新狀態,Hugo小到不認真看還找不到。


另外陰錯陽差的入手了Aurender S10 Music Server (原本鎖定的是X100L的型號)。請注意,雖是阿里郎設計製造,以最Hi End的標準來衡量,也是絕不會臉紅的產品,加上同類產品中最棒的音樂管理APP(之一,最棒的還是Sooloos),只要它的母公司TVLogic不放棄造福發燒友,Aurender絕對是同類產品的佼佼者。


裸奔的MIT Shotgun S2插頭。旁邊就是接上BNC to RCA轉接頭的AQ Eagle Eye數位線。


Cardas自家的平衡頭,非常厚重,可以拿來甩,當武器⋯


事實上第二版的RCA孔已經可以讓訊號線穿回衣服了。


我知道music server的聲音絕對有高下之分,但我不知道差異如此之大,Aurender S10讓Olive 4HD看起來聽起來像消費性電子產品⋯
lieberstanley wrote:
有些器材的聲音聽過之...(恕刪)


看完整套器材

感覺是......實在有夠燒.都是頂端東西

Aurender S10 Music Server 太大台

Chord再出一台無損隨身播放器.與Aurender S10同價

我也會衝

分享一下聽感...

撥放器: SONY ZX1

耳機: EX1000

線材: SONT OTG線連接ASEN USB線


第一次連接時, 位元率燈號錯誤, 播放192khz音樂仍顯示44.1khz燈號

不過這在關掉重開後就正常了

目前可以正常用ZX1撥放音樂至Hugo, 位元率也正常


聲音上來說, 我原本覺得EX1000的實力已經被榨得差不多了

接上Hugo播放的確也有同樣感覺, 即使DA大升級, 但效果提升有限, 沒有驚人的改變

不過即使如此, 還是有明顯可聽出來的差異


控制力明顯有強化, 這部分最明顯

聲音的毛躁感降得更低, 樂音的起承轉合很明顯有被強化(收發自如的感覺)

舉例說打鼓, 一般就是鼓打下去發出聲音這樣, 更好點會聽到鼓音殘響, Hugo則是讓我有聽到"鼓皮回彈"的聲音(滿難形容的)

這點我覺得很好, 因為音樂的耐聽性變好了, 一首音樂聽下來耳朵比較不累

不像之前比較容易會高音太高略刺耳的感覺


空間感更好了

原本EX1000常被人誇飾為 "像耳罩的聽感"

透過Hugo後這優點有更突出, 不管是聲音的迴響還是鼓聲的低鳴, 都更有震撼感, 沒聽還真想像不出來EX1000還可以這樣再進一步


解析力也更好了

樂器的分離度, 細部的聲音(比如嗓音或鋼琴的尾韻)更容易被察覺到

不過解析這裡我覺得進步幅度較小, ZX1本身其實已經很棒了, 加上耳機的極限, 差異有, 但不是很明顯


目前整體來說, 可以讓ZX1搭配EX1000聲音能再提升這些程度我覺得很棒(但CP值算不算好我就不知道了, 畢竟Hugo也不便宜)


...最後再抱怨一下

輸入顯示燈是小LED紅藍綠點組成, 用搭配來顯示不同的光色

而HD SD輸入說明是白色, 也只是紅藍綠三點同時發光來組成白色

但我看起來, 根本不像白色, 像是藍不藍綠不綠難以辨認的怪色...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j49409 wrote:
看完整套器材感覺是....(恕刪)


言重了,小燒一下罷了,能力之內能支持,就上了。比起其它臥虎藏龍的燒友來說,大概就是個可以依賴的參考標準。

Chord大概不會推出music server或隨身播放器了。其一,這市場是小眾發燒市場中的小眾,太難賺,投資太高。Aurender要不是母公司是韓國市佔七成的電視盒公司,並merge掉了Widealab,大概也不會投入這不知何時可以回收的領域。其二,music server最重要的其實是管理與播放音樂檔案的App與人機介面的設計,這不是Chord的專業,除非併購或外包,而這對Chord這等蚊級小廠來說,不太可能發生。

真的要入手,Aurender的X100L可以考慮,6TB的硬碟,旗艦W20下放的USB輸出模組(也只有USB輸出),直觀反應快速的App,只要沒有產地情節,配上Hugo的HD USB輸入,已經是一套非常有水準也有未來性的前端組合。


兩點補充:

1. 我從S10數位輸出同軸RCA與USB,線材分別是AQ Eagle Eye (72V DBS)與AQ Diamond USB (72V DBS)加AQ B to Micro轉接頭,進Hugo來比較到底哪個聲音好,可以立即切換,因此高下立判。結論是,同軸好。聲音更乾淨,背景更黑,線條更凝聚,動態再好上一些些。

2. HD800大概因為在台灣售價全球最低,太常見,對前端要求太高,於是聲音被大幅度低估。從入手來,換了一些管子,訊源,線材,每次都讓我驚訝於它靈敏反應變化的能力,分析力超高,音色正中高雅,搭配的好能給出跟兩聲道很接近的音響性與音樂性。這次換上S10加上Hugo的組合,讓我對HD800的評價更高了。

接下來想來隻LCD 3或X來搭配Hugo的耳擴,增添不同的口味,國外很多用家反應這樣的搭配是天作之合。(這時Hugo的多工價值就展現出來了)
lieberstanley wrote:
結論是,同軸好。聲音更乾淨,背景更黑,線條更凝聚,動態再好上一些些。


這樣表示Hugo的usb部份還不是很強

FPGA--Spartan 6 加自家軟體才是最厲害的地方

不過這顆超多腳大晶片相當熱.差不多有40來度

Hugo外殼不宜加套子.需要靠鋁殼來間接散熱

一些連接的端子都不怎麼優.一切以將就鋁殼為考量

usb端子國外還有由電路板斷開事件.插拔usb線材時請注意操作

以其售價配這些不是很優的端子.會讓Hugo的輸入.輸出音質降低

但是受限外殼.想改發燒端子也無法

除非在電路板上.直銲發燒線材出來.另一頭再加端子

這樣Hugo的聲音會更好
謝謝 Stanley兄 及 j49409兄的詳細介紹與推薦,小弟也入手一台Hugo搭配LCD-XC,看來得先花點時間了解Hugo的聲音特性,然後再為LCD找合適的耳機升級線~

lovelyleica wrote:
謝謝 Stanley...(恕刪)


哇噻!可謂即知即行,光速入手!了不起!

換萊卡兄分享聽感了,看國外這些洋人有沒有打誑語。
因為台北連試聽機都找不到了,小弟只好冒了點險,在沒聽過聲音的狀況下(純靠各位網兄的推薦~),請朋友從國外帶回。收到機器剛出聲,就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台機器真的沒買錯!

聲音主觀喜好很重要,小弟不太敢講的太武斷,但我覺得Hugo真的值得大家去聽看看... 但要先警告一下,聽過之後,想克制不買可是不容易喲~
Hugo三月時國外售價漲到1400英磅

不知台灣後面的貨是否有跟著調漲??

行貨與水貨的價差還不小.還沒貨可買

請問stanley & j49409 大大

一個笨問題...你們知道Hugo變壓器可以一直插者嗎?

我以前像CD player, D/A, 擴大機, 插頭都是一直插者, 開關使用機器本身開關而已

但Hugo有鋰電池, 我不知道這樣一直插者會不會有影響
未來有個人會需要你
  • 16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