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byh7 wrote:
日前收到預告,今晚跟...(恕刪)
有些器材的聲音聽過之後會在心裡慢慢的發酵,Hugo就算是其一。
昨天把Alpha DAC交給他的新主人,看來是個愛聽音樂的有爲青年,他問我說:「Hugo真的這麼強?」我當下的回答是:「嗯(做爲DAC)⋯是不同的聲音。」
真的只能說是不同,終究心裡還是認同Alpha的聲音的,但我知道它倆的確有聽得出來的差異,雖說各人口味不同,但在音響性的絕對值來說,Hugo還是高明一些。
Rob曾說,Hugo的解碼運算核心原本是為2萬美金等級的新旗艦所開發。不明究理的旁觀者可能覺得不過就是商人的話術罷了!
但listening is believing!它的聲音的確有可觀之處。
但請別誤會我在灑狗血,Hugo終究是在有限的預算下開發出來的產品,它有它的限制所在,只是這個限制比較的對像是可達到它兩到三倍身價的產品。
這個核心如果被裝進防震隔離更紮實的裝甲級筐體,加上超供應仔細濾波穩壓的線性電源,獨立處理的輸出/入端子,我一點都不懷疑它最終的要價會要2萬美金。
Head Fi上有一用家形容:Hugo是近幾年音響界發生最美好的事。我某種程度贊同。
話說回來,在把它的聲音表現腦放到最強後,終究還是要面對它是有部分設計瑕疵的產品。
ar3a兄所提的外殼瑕疵是其一,另外還有按扭開關都內縮,連選個輸入源都可以捅個半天,要開啟固定輸出電平模式還要雙手並用,用指甲去摳那藏在山谷裡的電源開關。
其二是對兩聲道燒友來說非常致命的缺陷,如果你拿到的是第一版的Hugo,除非訂製或DIY,否則可以放棄把那些貴鬆鬆的線材塞進孔內的掙扎了。
第二版的(我拿到的)好些,Phono輸出大些,但音質最好的同軸RCA數位輸入還是原大小,可惜了這麼讚的DAC,沒辦法配上門當戶對的線材。(除了一家冷門英國線材牌子Chord Company除外,他家線材的接頭都相當苗條。此Chord非彼Chord,但造出來的線除要價不斐外,聲音表現也得過好幾次What Hi Fi五星推薦)
下面是家用系統的最新狀態,Hugo小到不認真看還找不到。

另外陰錯陽差的入手了Aurender S10 Music Server (原本鎖定的是X100L的型號)。請注意,雖是阿里郎設計製造,以最Hi End的標準來衡量,也是絕不會臉紅的產品,加上同類產品中最棒的音樂管理APP(之一,最棒的還是Sooloos),只要它的母公司TVLogic不放棄造福發燒友,Aurender絕對是同類產品的佼佼者。

裸奔的MIT Shotgun S2插頭。旁邊就是接上BNC to RCA轉接頭的AQ Eagle Eye數位線。

Cardas自家的平衡頭,非常厚重,可以拿來甩,當武器⋯

事實上第二版的RCA孔已經可以讓訊號線穿回衣服了。

我知道music server的聲音絕對有高下之分,但我不知道差異如此之大,Aurender S10讓Olive 4HD看起來聽起來像消費性電子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