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主打的 Crystalizer 24bit 和 CMSS-3D 算是很成功的
打開 Crystalizer
在實際聆聽下,加重了高頻的響度延展,低頻的量感
配合高阻線,音場和人聲中頻剛好而不過頭
而 CMSS-3D 也比前幾代好上許多
之前 CMSS-3D 雖也能提升空間感
但人聲的部份似乎被矇上厚厚一層棉被
這次的 CMSS-3D 空間感更漂亮,並且改善在人聲中頻表現不足的問題
不過有褒也有貶
Crystalizer 的技術適用於影片和 MP3
若拿無損音質來替代,高頻略顯過頭,低頻量感十足,卻有點彈不回來
以動態之王『竹竹』測試,能想像的問題大概都聽的出來..
包括底噪、電流、刺耳、低頻缺乏彈性等問題
而 CMSS-3D 我到覺得,用在無損音質的感覺也不錯 (雖然我沒在開..)
若用在 MP3 ,得配合 Crystalizer 不然很容易糊
因為手上沒有音頻儀表可以看,但大概猜的出來這次 Crystalizer 很強調高低調的表現
但不知是不是我耳朵比較敏感,怎麼覺得中頻的部份不是很穩定
整體上來說,配合一般耳機、喇叭
XMOD 可圈可點
但若是發燒玩家,個人覺得不適合,單體為靜電式,可能不適合
圈動式耳機,配合高阻線,會有不錯的效果
XMOD 基本上是一個強調重口味的訊源 (我不把它當隨身耳擴了)
非常適合聽流行樂、電影、遊戲
對於拿類似 UM1 這種中規中矩耳機的玩家,若不考慮底噪的話
可以試試,它可以讓你聆聽流行樂有不同的感受
甚至平時沒發物覺得細節 (特別是高頻) 更鮮明
以竹竹第一曲為例
入歌時平常難注意的風吹竹葉聲線條很鮮明
至於,我對 XMOD 的可取觀
認為,它是一個極方便的訊源
因為不用驅動程式,是個可以戴到網咖、圖書館、學校電腦中心
使用的音效卡
但還是那句老話
看使用定位是什麼,還有手上的耳機等級
--
回覆客服的問題『底噪』與『電流』的不同和感受
底噪,就算不放音樂也聽的出來
通常是很規律性的『嘶~~~』音
有些會隨著音量增強而增大
電流比較不規則,無法預知它什麼時後會比較大或比較小
與底噪區別的話,它的聲音比較高、尖銳
但若硬要說那個比較討厭人
以量感來說,電流聲比較恐佈
那感覺就像升了 Key 且持續性的微波甘擾
就像聽音樂時,手機若放在旁邊,有電話來時的前幾秒
便能感受只不過,電流聲比它更高吭,程度上不至於這麼誇張
不過.. 它絕對比底噪更能甘擾聆聽品質
(但.. 若底噪也能呼高呼低,隨音樂起舞.. 這就讓人很哭笑不得了...)
至於有玩家可能以 AC97 與 XMOD 試底噪和電流
我想這也得配合耳機的採用
當然 AC97 在一般平價耳機聆聽下,很容易聽出比 XMOD 的問題
我當初用小鐵、阿爾卡特去聽 SB 24bit Live 時,也覺得創巨的音效卡真是神器
但若是拿高驅動底阻抗的耳機,恐怕反應出器材本上設計上的不良
好聽的更好聽,不好聽的更難聽 (這似乎是有在玩耳機的朋友最能感受的)
--
XMOD 適合的使用族群
電腦桌上喇叭的使用者
一般平價圈動式耳機
覺的音樂乏味想要提升流行音樂的動態感、臨場感
想提升音場或將冷底換暖聲系者
至於對音質比較挑剃,使用 3000 元以上耳機的玩家
我會覺得創巨最便宜的外接式 SB 24bit Live 表現的比較好
雖然比較平淡,但至少比較耐聽
或者可以選擇 EMU 系列..
XMOD 在我看來,定位上是『方便』、『新鮮』
但是否能與好音質畫上等號,就見仁見志囉...
不過,它至少還是可以滿足大部份的玩家
但.. 我給創巨的見意是
加味精不是壞事,若加味加的好,絕對是好事
但還是顧及最『基本的素求』不該本末倒置
畢竟還是有人分的出麻辣鍋湯頭的好壞.. (而且我相信會愈來愈多..)
若總公司那,願意回收做技術性改善
麻煩知會我一聲.. 期代它有更好的表現 : )
別看我這麼挑你們的產品
你們的音效卡,少說我也買超過五片以上了
而且朋友生日,我還買它當禮物咧.....
想當初在燦昆找創巨產品找不到時
店員隨便唐隨一個給我,但我不要
店員還指指點點說什麼音效卡都一樣的話
我甚至在背後咒罵他懂個屁呀 = =
--
今天找到另一種配套方法改善部份底噪和衰減問題
就把以 XMOD 當訊源,而在外接一台耳擴
將耳擴聲音調小,音效卡設定音源輸出調大
再接上高阻線,讓底噪由耳擴與高阻線吸收......
是有把部份底噪解決
最後以 Burn-In CD 慢慢煲它.. 不知會不會好一點...
以音效卡「有染」的觀點來看... 似乎還蠻符合時尚年輕人的需求
對於『聽音樂』這檔事來說.. 有點雞肋的感覺..
若要說玩家級,恐怕也不會聽 MP3...
其實我是比較在意最根本要重視的問題
火鍋若湯頭不好,食材在高尚丟下去.. 基本和餿水沒兩樣
但湯頭好不好.. 有些人嚐不出來.. 所以恐怕是定位的問題..
我每次在買一項產品時都會拿一堆藉口來說服自己
就算買來後悔.. 也會塞一堆當初購買的理由來強化意念.. (慘... )
創巨.. 到底知不知道,我是它們忠誠的白老鼠呀.............
從最早期的 什麼 128 的.. 到現 X-Fi 幾乎該有的都有了..
只是對這次沒把底噪的問題處理好,就忙著推 Crystalizer 、CMSS-3D 技術的 XMOD
令我有點驚訝到是真的....
(別說我是特例.. 你們的音效卡真的不便宜,
若要比較 iAudio 人家這麼貴也不是沒有原因,至少品質就真的很好 )
也許,以後只會建議別人要買就買 E-MU
其它別考慮
給所有做音效卡公司的業務及主管
會買音效卡的消費族群,很多不是因為看上你們新穎的技術
因為內鍵音效卡愈做愈好,5.1 聲道、7.1 聲道都有了
那為何還要買音效卡 ?
為的是 3D 定位 ? 為的是 Crystalizer ?
我想很少真的在玩音樂或重視品質的玩家,會像我一樣買那麼多卡在體驗、測試
畢竟它真的不便宜 (這非常實在)
還是希望你們把根本顧好
不然,和燦坤那個該死的店員說的一樣:「音效卡都一樣」
(靠 !! 我當初聽到這句話是有多生氣.. 現居然沒感覺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