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產品有沒有可能都可以達到上述的特點做到平衡的優質體驗呢!
我今天要分享的Beyerdynamic amiron 300 (還有amiron100),聽完讓人驚艷Noble fokus rex5的初聽感想,緊接著蠻多人敲碗的amiron 300,這款耳機我也持有一段時間了,盡量以個人的主觀聽感來陳述客觀的使用分享。<

Beyerdynamic先前的第一款真無線Free Byrd 頂著Xelento 調音以及優異的連線品質跟距離,給了我非常棒的體驗,前後賣出買入兩三回,就知道我有多愛了,睽違兩年才發表amiron 300,我也針對上述幾個真無線的特點來剖析amiron 300是否達到要求。
首先當你第一次拿到這款耳機應該最有感的是體積變小,尤其耳機應該是目前除了KEF mu3之外,耳機本體縮小最大的真無線了,更何況還塞入10mm的動圈單體,真實感受就是舒適,可以長時間攜帶也不太有異物感,對於配戴舒適度,絕對是amiron 300最大進步之一也是無線選擇的首要條件,所以配戴舒適度肯定給過的。(耳塞蠻重要的,我個人覺得原廠附贈的耳塞極為舒適,耳塞部分也盡量選用材質偏柔軟部分,舒適度加分,例如Spinfet的OMNI也蠻不錯的)。

amiron 300這次採用LDAC作為主要高音質編碼,而捨棄Aptx lossless,也不能說是缺點,但不支援LC3 Audio跟Auracast區域廣播就有點可惜,相同類別的森海Mtw4就給足給滿,這或許目前支援度還不高,但未來會是廣泛運用的功能,而且花錢有種買到一次給足的爽感更好。
比較弔詭的是amiron 100就有支援LC3 Audio,但我自己是還沒觸發LC3 Audio,即便我手邊已經是安卓最新的旗艦手機,依然還沒有這樣的編碼格式。
撇開上述短板,就連線品質還是極為優異,我這幾天全程用LDAC最高瑪律聽歌,倒也沒有斷連,即使每天通勤上下班,在擁擠的車廂也只有一次短暫斷連又秒連的經驗,整體上也算是體驗感受偏優質的,而且從耳機盒取出也是秒連線的,這部分一樣給過。

多點連線,這方面稍嫌不足,現代人手邊少說有超過2種以上的3C商品,amiron 300指支援雙點無縫切換,有點可惜,我自己擁有平板,手機,電腦光這三種就要捨棄一種,更何況有時候想連線PS5玩一下前一陣子很夯的黑神話悟空感受臨場感都必須取捨,算是有點可惜,這邊只能說及格而已。
操作體驗感受,我這次給很高的評價,之前我一直很鍾情森海的操作模式,非常好用跟人性化,然而這次amiron 300有達到森海的水準了,除了那個一開始反人類的預設操作,什麼點兩下暫停,三下下一首的,好險可以透過App更改為自己習慣的常規模式,同時不管是音量,語音助理,Anc等功能都可以透過耳機觸碰的方式點按或點長按或長按達成,而且靈敏跟手度又極佳,還會有音效提示,而且粗操作上配戴也是舒服的,不會有捅入感,這點我幾乎雙手比Ya 了。

ANC主動降噪部分,amiron 300可以預設為五級,但100只有開跟關而已,ANC部分不能說最強,但我認為不會輸給AZ80,當然也不會有BOSE 那種一開感覺來到沉默之丘的世界無聲感,不過,amiron 300的ANC在開到最強時,倒是非常舒適不會有耳壓感,可以有效抑制大部分的低頻噪音跟車水馬龍的都市噪音,但尖銳的高音跟人聲比較無法避免,大致上可以隔絕7成噪音,但當音樂播放下去,基本上是完全可以隔絕享受好音樂的,這點算是有感升級,對比Free Byrd,那種有若似無的感受,常常開了以為沒開,真的好很多了!
但amiron 300有個不解的問題,都2024年ANC居然沒有自適應抗風噪功能,常常騎車忘記關ANC一直聽到風切聲,那風噪彷彿我騎上北宜奔馳百里的快感,但事實上我也只是守規矩的默默騎40而已,才意識到停車下來手動切換關閉ANC,而且用耳機操作關閉必須循環關閉,要先歷經通透在Off,如果可以選擇其二會更好,我是認為在2024自適應降噪應該都要列為高階真無線的標配吧!(原來是App沒更新,更新之後自適應ANC跟抗風躁有了!)

通話部分,雙邊各自搭載3組Mic,日常使用通話品質倒是蠻好的,也可以過濾掉周圍的噪音,正常使用是沒啥問題的,但機車邊騎邊說我倒是少用,不過這樣的小耳機戴上安全帽倒是可以訝異他的小巧體積完全不影響安全帽。
電力續行使用一直是Beyerdynamic的優勢,耳機關閉ANC可以連續使用10小時,開啟也有8小時,搭配耳機盒有達到38小時的續行,算是維持上一代,但這次體積更小....算是續行沒啥焦慮。

最後聊聊以一個聲學領域的Beyerdynamic在amiron 300這次將如何呈現帶給用戶極好的音質聽感體驗,因為是大家比較關心的,留在最後以個人自身的聆聽來分享給大家。
作為動圈領域的王者,這次依然使用10mm動圈單元,頻率響應範圍達 20 Hz 至 40,000 Hz,能夠再現深沉低音與豐富高音表現,乍看之下覺得沒什麼,但這次耳機單體縮小很多呢!
先前說過,這次Amiron系列無線耳機都走還原真實,走向自然的暖性風格,所以觀點就是不討喜,有入手的先別急著否定,多給點時間,或許可以說要Run一下,當然也有人說真無線Run,我也都認同,但聽感取決於你,聽一個禮拜會發現很耐聽,舒服,我覺得最大的改變是低頻的力度恰到好處,後期Q彈很多。
這種自然調音需要細細品嚐,由於三頻都在線上,互不搶鋒頭,所以少了Az80人聲的突出感,少了B&w pi8的低頻磅礡感,但卻都可以在聽覺上感受人聲的清澈感,低頻的Q彈紮實感,這倒是非常難得的,不走華麗取寵,但卻會慢慢擄獲的的心。
發聲的風格依然是那種溫暖豐沛的聲學調音,在各種樂理上都能找到對的聽覺饗宴,這幾天我常常一個人坐在書房的窗邊,泡著一壺熱咖啡,好好地細細品嚐,好音樂需要好的來源跟編碼,在這部分給足以後,你先會細細地發現amiron300的細節就是在那個不經意之處,因為少了暴力型的調音,所以順順的,會在某個地方察覺平時沒聽到的細節之處,我喜歡用這副耳機聽一些人聲的音樂,簡單的背景音,那種自然慢條斯理的緩緩從耳朵發聲,你會發現原來自然的聲音也是一種舒服無壓力的,聽音樂不該就是舒服隨性的讓耳朵懷孕嗎?
這點在lewis capaldi的someone you loved曲目中表現的可圈可點。
以耳機腔體大小來說,空間感依然保留Beyerdynamic的10mm動圈優勢,在一些抒情搖滾的曲風上面,低頻的下潛雖然不是最大化,但也可以讓你有種聽覺上的力度感受,依舊很飽滿,而且不殘留,重點不會有一個共振頻率影響中高頻,音質上的聽覺是清澈的,倒也不會像是蒙上一層灰,這樣的力度搭配中高頻即暖性的音色,有時候聽一些live band特別有現場感,會跟著哼幾句,或者跟著律動身體,這種動圈單體帶來的音色是更融入音樂,相較動鐵的單元偏監聽風格的耳機反而更重視氛圍感。
Sam Smith的Im not the only one的現場藍調抒情搖滾的氛圍感很容易帶入情緒感。
我不想引用過度的誇張詞形容amiron300,但是是一個會讓你舒服的聽音樂的耳機,藉由Beyerdynamic來詮釋屬於他們的拜耳味道,如果你也喜歡那就對你胃口了!

音樂跟畫作藝術品乃至於攝影一樣,是一種主觀的意識形態展示,沒有一定的好壞,但即使在藝術氣息或者是音樂型態裡面,依舊有一個無形的標準存在,畫作達到一個色彩的對比衝突,讓人眼睛一亮,攝影在構圖的對稱協調以及光影的比例協調,音樂在於一個舒服平均的聽感,自然流露的細節情感,這些即使是不懂的,也可以有一個依循可靠,有一個無形的準則在,就會是大部分人認可的存在。
Beyerdynamic amiron300依舊完美的呈現它自身的風格,自然流露的情感,豐富的暖性音色,等你細細品嚐,這結果只會有兩種,就像看Netflix 一樣,前兩集難看的棄劇,但有些好的作品當你撐過那兩集,後面的會讓你回味無窮。
值不值得買,答案留給各位的你,或許你可以自己去試聽體驗看看,或許你跟我一樣也會回味無窮呢!
這次發文有點長,就是想以主觀的分享給大家一個參考,千人千耳,尤其這類高價耳機建議試聽再購入,但這次至少amiron300在各方面都達到一個平衡,猶如當年的Az80一樣,這樣的綜合評分,個人還是很推薦的。
謝謝賞文,祝社團每個人都能擁有一款屬於自己最喜歡的真無線。
官方介紹在此
https://www.beyerdynamic.com.tw/
目前各大通路皆可以試聽喔,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