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 iPhone 使用者,深知藍牙耳機受限於 AAC 編碼,無法追求極佳的音質,因此對於無線耳機,始終存在抗拒。寧可在火車上不聽音樂,也不購入那種會發聲但不配稱作耳機的電子產品。
直到二年前因為長時間搭柴油火車需要,入手第一副真無線藍牙耳機 ATH-CKS50TW,這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從此對真無線耳機的攜帶性、方便性深深吸引,後來出差也懶得再帶上耳罩耳機了⋯⋯。
![[開箱] 入門售價的驚艷表現 EarFun Air Pro 3 使用心得](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703abd4fb005c0e2001c78d291fae754.jpg)
不得不說 ATH-CKS50TW 聲音調性真的很合小弟胃口,低音下潛力道充足、高音清澈明亮又不刺耳,連接穩定性更令人驚艷。
可惜,東西太好的問題,就是很快被家裡女王相中了,於是我心愛的耳機就被
由奢入儉難,對無線降噪耳機的需求已經產生,自然不能接受手上沒有這玩意,卻又不願再花相同的預算再次入手 CKS50,只好弄一副 soundpeats t3 勉強湊合著用。
在買 t3 之前畢竟試聽過好幾支,也曉得 t3 在它的價位算是表現不錯的了。但每次用它聽音樂,總覺得少了一大塊,難以找到過往的感動⋯⋯於是再入手一支無線耳機的念頭,始終盤旋在我的腦海。
有次回老家,老媽對我的降噪耳機深感興趣。於是小弟假借孝親之名,行確定敗入新耳機之實,主動將 t3 贈予老媽。在煩惱下一副無線耳機時,無意間看到幾位大大對 EarFun Air Pro 3 的讚譽,考慮到真無線耳機受限於內建電池,壽命不太可能超過四、五年,既然是消耗品,就不該考慮太久,直接就手滑下訂了。
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我是分隔線
外觀
![[開箱] 入門售價的驚艷表現 EarFun Air Pro 3 使用心得](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876756c3bc5edc69a09f6b29035774ba.jpg)
包裝採用硬紙盒,搭配局部亮光,比起普遍同級產品的外盒更具質感。
![[開箱] 入門售價的驚艷表現 EarFun Air Pro 3 使用心得](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36a53605ae0d9811569d871f1cde9090.jpg)
![點我看大圖 [開箱] 入門售價的驚艷表現 EarFun Air Pro 3 使用心得](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94c8e89365fe12a8ff07f151e1008a1c.jpg)
取出充電艙本體。坦白說個人對 Air Pro 3 初次接觸是失望的,充電盒本體類似 soudpeats t3,難以擺脫射出成型塑膠的廉價感,完全不能和具備 Thinkpad 蒙皮質感的 CKS50TW 相比,但 Air Pro 3 價格不到後者的一半,想想也是理所當然。
值得欣慰的是,充電艙內側蒙上一層軟質矽膠,除了增添質感,更能減少耳機與充電艙碰撞刮傷或充電接觸不良的機率。
![點我看大圖 [開箱] 入門售價的驚艷表現 EarFun Air Pro 3 使用心得](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e06116a76ca4da861514138028cbc78f.jpg)
不同於充電艙,還好耳機本體的質感不俗,表面採用磨砂處理,品牌 logo 局部亮光,個人非常喜歡這個做法。組裝品質也頗具水準,雖然單體和電路的外殼之間仍能摸到細微的接縫,但至少接合十分緊密,表面亦不存在任何不平整。
![[開箱] 入門售價的驚艷表現 EarFun Air Pro 3 使用心得](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2ac9ec0cf12e006064188d682ecd8c34.jpg)
面向耳朵的這側,採用的是亮面塑膠材質,在質感上打了不少折扣,略為可惜。然而這次我支持原廠的設計,考慮到產品價位,把預算放在單體、降噪元件上顯然是更為合理的選擇。
無線配對與連線
實際將耳機與手機、電腦配對時,無論是初次設定還是平時使用,Air Pro 3 的表現都超乎我期待不少。初次與手機配對時,手機大約只花5秒就搜尋到耳機,按下連線後幾乎在3秒內完成配對。初次設定完成後,每次將耳機從充電艙取出時,幾乎都能在5~10秒內完成與二部裝置的連接,幾乎無縫的連接過程,為 Air Pro 3 整體使用體驗加分許多。訊號品質部分,使用百餘小時下來,沒有發生任何異常斷線,甚至能穿透一、兩層水泥牆,超乎我的期待不小。雖然不至於像 CKS50TW 那樣不科學(可以在透天厝自由移動)的程度,但在同樓層不同房間、火車上鄰接車廂都能正常通訊。就算真的走遠到訊號中斷,回到訊號範圍都能 100% 成功恢復連接,比起需要常常重新搜尋的 t3,方便性真的不在同一個量級。
不過,當耳機電量掉到 10% 以下時,訊號品質會瞬間崩潰,基本無法正常使用,音樂或通話幾乎每1~2秒就中斷半秒。對於本身續航力不充裕的 Air Pro 3 而言,實際可用電量要再打些折扣。
值得特別讚譽的,還有 Air Pro 3 一對二的連線能力。不像部分一對二耳機,切換裝置時需要斷開重新連接,Air Pro 3 能全時保持二部裝置連接,並無縫切換兩部裝置的音訊。當用電腦放音樂時,突然手機來電響起,直接將電話接起來就能透過耳機通話,通話結束後,在電腦按下播放又能繼續從耳機聆聽。過程完全無需斷開、連接的操作,方便性十足,為整體使用體驗加分不少。
續航力
官方公告的耳機和充電艙電池容量分別只有54、540mAh,看到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Air Pro 3 充電艙的電池容量,是人家兩支耳機本體的容量,基本只和一般無線耳罩相當。這個規格替耳機臨時充電可以,拿來作為耳機的移動能源庫,顯然嚴重不足。
實際使用下來,續航力可以說是 Air Pro 3 的短板,在開啟主動降噪、音量半開、距離訊號源 70cm 左右的情形下,使用一小時約會消耗 15% 電力,也大約在六小時後消耗到剩 10% 而頻繁斷訊(見上方訊號品質),無法再使用。
離官方宣稱的降噪 7 小時稍有落差。平心而論,以 3C 產品而言,有官方宣稱的 85% 表現算是不錯了
官方宣稱充電艙可以提供 36 小時耳機使用時間。然而,我將耳機使用到剩餘 10% 電量再放進充電艙進行充電,大約 3~4 個循環就會耗盡充電艙。
Air Pro 3 的續航表現不只看不到 CKS50TW 的車尾燈,甚至比起 t3 遜色不少。規格事小,重要的是,這樣的續航力注定無法讓你在城市裡自在穿梭一整天,也不能讓你帶著充電艙旅行、出差而無需為其充電。
我算是很少有電量焦慮的使用者, Air Pro 3 的續航力仍會讓我多少有些在意,在出差時多了一個需要照顧的設備,不過,如果是已經習慣為許多配件充電的使用者,反倒無須多慮,因為 Air Pro 3 的充電速度令人十分滿意,快充 10 分鐘可取得約一小時續航力(略低於官方宣稱),充電艙從耗盡到充飽也只需 2~3 小時。
降噪效果
身為常常搭柴聯火車的長途通勤族,降噪效果其實是我選擇真無線耳機的首要考量,甚至誇張地說,我買的是有播音樂功能的隔音耳塞。上一支 t3 能以一千五的價位,達到豪不遜於 CKS50TW 的降噪效果,讓我十分驚喜。然而,t3 卻存在開啟降噪後耳壓過大的問題,始終有一種進入隧道的氣壓感,長時間使用會令耳朵不適。在 Air Pro 3 上,耳壓問題比起 t3 並不明顯,雖然不至於直接造成不適,但仍稍微有感,無法達到 Sony XM 那種自在無感的舒適度。在意耳壓問題的使用者,建議實際試聽過再決定是否購入
長按左側耳機,可以在關降噪、開降噪與通透模式之間切換,整體而言使用流暢。然而 Air Pro 3 並不具備調整降噪強度的功能,還好耳機本身的氣密性十足,在必須關閉主動降噪的場合,光靠被動隔音也有不錯的效果。
開啟主動降噪後,立刻能感受到低頻噪音大幅削減,尤其是引擎聲、鋼輪磨擦聲,非常適合搭車通勤時使用。在人聲部分, Air Pro 3 似乎並不積極介入,在開啟降噪而沒有播放音樂的情況下,仍能聽到廣播、交談的聲音,但有賴優秀的被動隔音,當音樂開始,一切高頻噪音又化於無形。
不過,Air Pro 3 的降噪技術對風聲毫無招架能力,若是將電扇對著頭吹,不只無法濾除風噪聲,更會讓耳機發出奇怪的風切聲,猶如用嘴吹吸管產生的「呼呼」聲,對音樂造成不小干擾。有時候間接吹風且開啟降噪的情況下,耳機也會突然傳來一陣類似恐怖電影的詭異音效,還好發生頻率極低,不至於影響使用。
整體而言, Air Pro 3 的降噪效果十分優秀但微妙,是我從未見過的表現樣態。耳機似乎在音樂暫停時刻意不濾除人聲,面對低頻噪音則十分強大,甚至優於高兩階的 CKS50TW。在背景有風聲的環境,關閉音樂時能聽到持續的底噪,但不是讓人不悅的機械噪聲,更像是小聲的粉紅噪音或海浪聲。
至於通話降噪效果,我主觀認為官方宣稱的六麥克風陣列效果毫不誇張!實測從室外空間到咖啡館、候車區等環境,都能維持小聲通話而讓對方能聽得清楚,也能適度隔離外界噪音。整體而言,Air Pro 3 的通話表現可圈可點,也是我擁有過的真無線耳機中最佳的一支,以單純的通話耳機而言,能輕鬆勝任大多數的使用情境。
音質表現
說了這麼多,一副耳機終究是要拿來看影片、聽音樂的,音質表現才是耳機的本質學能。首先回憶一下,初次打開 CKS50TW 時,那感受只能用驚嘆形容。在沒有煲機的情況下,我未曾遇過表現如此出色的耳機。
初次打開 Air Pro 3 時,感受也只能用驚嘆形容,但是令我驚嘆的爛,甚至比家庭五金行買的 199 元耳機更糟糕的表現。
![[開箱] 入門售價的驚艷表現 EarFun Air Pro 3 使用心得](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6/mobile01-cb61af7ca0f766de682d266b0ca129ea.jpg)
Air Pro 3 在煲機前,低頻量極大但是毫無彈性,轟轟轟地炸耳朵。如果說 CKS50TW 的低頻是 Q 彈的大鼓、t3 的低頻是重擊的拳擊,初次使用的 Air Pro 3 就像一塊水泥直接朝你臉上砸來⋯⋯。在接受完這樣的低頻轟炸後,完全不會想多聽一分鐘,只覺得耳膜痛(是真的物理上的痛

還好,這種糟糕的現象並沒有持續太久,在耳機運作約 4~5 小時後,低頻生硬亂轟的情況改善不少,達到可以入耳的程度。在持續運作 20 小時後,Air Pro 3 彷彿獲得新生,過去的陰霾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超乎這個價位水準的音質表現。
稍微 run 開的 Air Pro 3 維持量大的低頻,但是變得彈性十足、下潛力道充沛,絲毫沒有不適感產生,反而是強烈的節奏感、低沉但不陰沉的鼓動感,顯得拳拳到位,但又打得恰到好處,不會拖泥帶水、糊成一團。真的要挑剔的話,就是通透感不足,低頻解析不到位,但也具備這個價位的應有的表現。
中頻部分, Air Pro 3 解析度優秀,男歌手的嗓音還原自然,唇齒音清晰卻不尖銳,氣音出現得恰到好處。樂器都能還原因有的音色、提琴的表現溫潤細膩,長短號嘹亮卻渾厚不刺耳。
高頻部分算是 Air Pro 3 較為弱勢之處,鋼琴的高音域音色稍嫌乾扁,欠缺自然。女歌手的高音延伸性欠佳,有一種不真實、音樂檔案過度壓縮的感覺,還好 Air Pro 3 對唇齒音的氣流聲處理得宜,增添不少臨場感和情緒渲染力,讓高頻仍有可聽之處。
在我短暫的使用過程中,有幾首歌的表現讓我特別留下印象:
1. Dr. Dre - The Next Episode
Air Pro 3 的男聲表現不錯,音色還原度優良。大鼓的聲音厚實而 Q 彈,背景的鈸聲清晰亦不會搶戲。
2. Calum Scott - You Are The Reason
不同於低音的強大,Air Pro 3 在高音域顯得單薄、尖銳,在歌手 solo 時唇齒音表現亮眼,但一旦進入大編制段落,樂器和人聲徹底糊成一團,加上和聲之後變成一場災難。也是在大編制的情況,最能明顯感受到 Air Pro 3 與 CKS50TW 不同量級的落差。
3. 草東沒有派對 - 床
搖滾樂可以說是 Air Pro 3 的主場,力道十足的鼓聲令人熱血,伴奏的小鼓、各類金屬樂器也十分明亮,又絲毫不會刺耳。低頻的量十足,質也具備這個價位應有的水準。
4. 新竹青年國樂團 - 台灣追想曲
Air Pro 3 對每一種樂器的詮釋都十分不錯,二胡的表現尤其突出,溫潤而柔順,揚琴則清澈透亮。 C、E 段快板節奏清晰明快,不會拖泥帶水。然而,D段的多種樂器聲音全部糊成一團,整個樂團彷彿變成一支刺耳的嗩吶。雖然期待這個價位的耳機處理大編制樂團顯得過度要求,但也能從中深刻感受到價位帶來的侷限。
總結
不夠好卻又超乎期待的入門 CP 王者
EarFun Air Pro 3 以二千元出頭的售價,帶來不輸中階產品太多的音質,還有強大的連線能力、優異的操作體驗,支援 aptX 亦屬難得。主打方便、穩定和無腦連接的使用體驗,頗有 AirPods 的味道,但價格只有後者的一半不到,更提供在大廠為高階產品專屬的主動降噪功能。無論你是不是它的目標客群,不可否認的是,EarFun Air Pro 3 實屬一顆震撼彈,也多少補足真無線耳機在 2~4K 價位帶的空缺。不適合的族群:
不喜歡低頻較多的調音
對耳機續航力有高要求
對女聲有較高要求(有此需求又要降噪,只能加預算)
推薦的族群:
喜歡搖滾樂
對降噪有較高要求
會用耳機通話
重視連線易用性、穩定度
在意連線編碼(aptX LC3 都有,這價位沒有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