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早上剛拿到,就覺得有不好用的地方,所以上來分享。
以下問題,是已經有更新韌體囉,更新後還是如此。
1. 目前是無法關閉ANC與環境音,除非Razer audio APP來關閉。
對於連接到電腦來說超不方便,就算連接到手機,要拿出手機也超不方便。
不確定是bug還是設計上的瑕疵,或是我操作錯誤,歡迎大家提供意見給我。
英文版說明書:
While connected, tap and hold on any earbud for at least 2 seconds activate ANC and repeat to activate Quick Attention Mode.
簡單來說,按住兩秒會在開啟ANC跟環境音間,重複循環(目前現況也是如此)
An audio prompt will notify you when ANC and/or Quick Attention Mode have been enabled or disabled.
但是他有提到,會發出提示音告訴你ANC與環境音是關閉或開啟(現況是提示音只有告訴你兩者的開啟,並無關閉,如同上述所說,無限循環輪流開啟)
使用APP關閉的話,會聽到ANC關閉。
中文版說明書:
連接後,在任意一個耳機上長按按鍵至少2秒鐘,即可啟用主動抗噪功能,再次重複相同動作即可啟用快速留心模式。第三次長按按鍵時,則會停用這兩種功能。
中文說明書有說到可以關閉,但我實際測試並無法關閉,就是一定要靠APP關閉。
即使把ANC/環境音的手勢,改成例如按三下好了,一樣輪流3次按三下,都同樣無法關閉ANC或環境音。
2. 自定義按鍵不方便,也並不是你想改什麼就可以改什麼,有點形同虛設。
我發現很多功能,例如開啟ANC,這種都可以切換到別的操作模式,例如改成不是按著兩秒。
但調整音量,卻完全不行調整,我覺得非常不好用,
只能使用他的按第一下、再按第二下後等候兩秒來調整音量,
調整音量應該要是可以很即時的,假設某人突然找你或是有什麼狀況你要突然降低音量等,
應該要可以修改成更方便的,例如聯點兩下,等等之類的,但app卻完全不給修改調整音量的手勢。
動作控制,使可以取消完全不要綁定功能的,例如可以拿掉開啟ANC跟環境音,
之後就完全無法透過手勢來啟用ANC,這樣設計是有好處的,例如你完全用不到的功能就不會誤觸。
但是,按下4秒這個功能,也就是藍牙重新配對,這個功能卻沒有出現在app上,
因此我也無法拿掉這個功能。
為什麼要拿掉? 我重新配對我可以放回盒子,或是直接關閉手機端或電腦端的藍牙即可,
但是他卻綁定按著4秒,有時候按2秒要開啟ANC,但是按太短又觸發暫停音樂或開始音樂,
按太長就變成4秒的重新配對,要自己算秒數真的很不方便。
結果按4秒的重新配對因為無法關閉,就大大影響使用狀況。
3. 暫停、撥放音樂無法多個音源同時操作
使用電腦,開啟兩種以上的音效,例如youtube加上windows media player,
在暫停或開啟撥放,只會操作到最後一個使用的音源,
例如你先撥放mp3,再用youtube看影片,這時你的操作只會控制到youtube端。
比較喜歡是,我兩者一起切換,簡單來說就是電腦整個系統環境內,可被操作暫停或撥放的全部一起動作。
因為我今天若是撥放兩種以上的音源,代表我本身就並不在乎這兩個音樂是否會互相干擾了,
一定是不會我才會多個音源一起啟用,那同時,我也希望這時候我若臨時要暫停音源,一定是一起暫停。
而且會使用手勢暫停,就代表就是比較急的狀況,例如直接離開座位;
我若不急著暫停,我自然就兩個音源都用滑鼠去暫停就好。
4.調整音量也不方便
要知道耳機再調整音量時,跟外接喇叭的邏輯是不同的,外接喇叭時,可以單獨調整喇叭音量,或系統音量。
耳機如同筆電內建的喇叭,調整音量是跟系統音量一起的。
但此款耳機只有在音源正在撥放時,可以調整音量,不能於音源暫停時,調整音量。
舉例來說,我剛剛用60音量聽音樂很剛好,然後我關閉音樂了,
因為是電腦系統音量,所以是共通的,所以剛剛60的音量也就是系統音量。
我突然開看影片,結果太大聲,被嚇到,想要趕快調小聲,
但因為如上面說的,調整音量很不方便,要按兩下並於第二下按壓著兩秒,音量才開始減少。
速度上實在太慢,可能兩秒後耳朵已經受不了。
這時候我若是想先按下暫停,調整完音量,再重新撥放,(這動作應該超多人用吧?),卻做不到。
因為我不能於音源暫停時,進行調整音量.....
以上是我剛用一個早上就發現的各種奇怪狀況,若是有人也有發現有不好的地方,歡迎也分享。
或是若是我有操作錯誤的地方,也歡迎指證,教我一下。
題外話,不是很喜歡像是賴瑞這種業配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Y3h5sSUUeU
純報喜不報憂,就算要講缺點也是跟廠商講好了,講那種無關痛癢的事情。
買之前有先看過他的影片當作做功課,結果根本沒意義,沒有講細節重點。
例如介紹說可以修改手勢,超讚的~~,根本沒講修改手勢上的缺點好嗎!
以下沒特定指誰,不要對號入座。
真的覺得一些youtuber,他的工作就是賺錢,根本不是用一個攻略的心態去測試。
設備那麼專業,正職上班在測試耶,都沒提供測試細節。
我是不知道為什麼一些youtuber,給我的感受,
會讓我猜測,要嘛就是沒說真話(選擇性講)、要嘛就是根本沒認真測試。
這就像市場上有些人認真開箱測試產品,講實話,但頻道不見得有人氣,廠商也不一定找他業配。
但是很多成功的頻道,往往都沒說真話。
只能說,成功的人不一定敬業,敬業的人不一定成功。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