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Sony WH-1000xm3 與 B&O H9i的選擇

特然想買無線大耳機,看了很多評測,最後選擇是1000xm3 和H9i這兩個,為什麼不選H9第3代?就是因為太貴了。另外主要是在家裏用,連接iphone、ipad和macbook pro用來看美劇,youtube,和spotify聽歌(流行曲為主,如果1000xm3和H9i價格相同,應該怎麼選? 希望各大大能給點意見,謝謝~
2020-04-18 1:15 發佈
用蘋果系列的產品當訊源,建議還是用蘋果產品
例如Beats耳罩系列,耳罩你能戴3~4小時以上才建議購買
不然,壓頭或悶熱感都是很多人,最後改用降噪藍牙耳道的主因
小林仲彥 wrote:
用蘋果系列的產品當訊(恕刪)


其實我一直用耳罩式的耳機,所以早以習慣了,我的舊耳機是AKG K271mk2,因為早前耳機左邊沒有聲音,發現裏面紅色和黃色的線斷了,後來找朋友幫忙銲接好,左面耳機有聲音,但聲音有點怪,像潛水似的,沒法再用了,所以才想轉用無線耳機。
謝謝回覆
Vandutch wrote:
特然想買無線大耳機,...(恕刪)

音質優先的話就選B&O吧
要降噪才選XM3
我沒有H9i,但是同時有xm3跟H9第三代(跟H9i應該差不多)。
先說結論,我推薦H9。
肺炎疫情前,我每個月出差兩趟去日本,比較常坐飛機,本來應該會比較常使用降噪能力較強的xm3,但是H9整體的質感以及音質,我現在只使用H9。(XM3被老爸拿去用)

使用半年的感想:
1: 降噪
-xm3大勝,但H9的降噪並不差,我認為有符合品牌旗艦降噪耳機的等級。

我不是很會比喻,但是購買前做了很功課,試了很多耳機,體感上粗略分的話:
xm3以及BOSE的NC700 & QC35II三隻降噪王者算是同等級,其次是B&O跟B&W等音響&耳機品牌的旗艦耳機算是第二級,再往下是各音響&耳機的入門款耳機 或是 新品牌的耳機...

2: 透明模式
-透明模式xm3大勝,H9根本沒有透明模式(有這個選項,但是開了後不能聽音樂、不能講電話,什麼都不能用...etc,乾脆把耳機拿下來還比較實在)

3: 舒適度
-大部分的人(包含之前的我),都會覺得xm3比較舒服,不過用了一陣子我現在比較喜歡H9,xm3比較『鬆』,H9比較『緊』但是不到夾頭的程度,帶久了反而覺得H9這樣剛好的力度包覆很舒服,xm3反而覺得不牢靠以及會覺得塑膠玩具感很重。(但是H9第三代跟H9i的差別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改善就是把耳罩海綿以及頭頂記憶海綿加厚來增加適度,所以我不確定H9i是不是也如此)

4: 麥克風
- 如果會很常通話,而且希望自己的聲音能比較好的傳出去的話,H9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5: APP
- 半年前兩邊都很爛,但都持續更新,現在兩邊都很棒
另外,H9可以一次配對兩個裝置,xm3只能一次配對一個裝置。

總結,如果對降噪有很強烈且不妥協的需求,或是會使用到透明模式,推薦xm3。
其餘(音質、耳機做工品質、用料品質)推薦H9。

Sony的這隻強項還有一點是支援他本家的LDAC格式,樓主是用蘋果系列的就買B&O 那一隻比較適合.
不過想當主動降躁純隔音耳罩的話 Sony的還是可以買的.
gk1781678 wrote:
我沒有H9i,但是同(恕刪)


十分感謝你的回覆,你的意見非常有用!

剛剛有機會到音響店試了一會,第一感覺是H9i的聲音非常清澈明亮,高音中音都很好聽,由其人聲特別好聽,1000xm3 聲音有點輕微渾濁,bass有點兒多,但帶上後感覺真的很舒服,舒式度比H9i好一點,兩者都沒有試降噪功能,因為當時店內很寧靜,我想我已經有答案。
小林仲彥 wrote:
用蘋果系列的產品當訊(恕刪)


入耳式耳機也很難戴得久,耳朵會變得油油的不是很舒服。之前有段時間我都是帶入耳式耳機
那幾天我的棉花棒用量暴增三倍(從一天一根變成一天三根...

耳罩式耳機要那種over ear的類型,不會夾著耳朵,那種on ear 不管戴得再舒服,一段時間後
都會流汗。
Vandutch wrote:
特然想買無線大耳機,(恕刪)

第三代的h9 如果要便宜一點,可以去看看有沒有國外的水貨或是參加團購(公司貨),可以便宜不少。
要降噪一定sony,其他可以看情況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