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hi-res的一些疑問 請大家幫我解惑!!

如果要聽hi-res的歌
是否連裝置都要支援hi-res?
我目前只有5s和Sony z ultra 而已
如果在裡面使用mora 的hi-res播放器
是否就可以聽到hi-res的歌呢?
我的耳機是 sony WH-1000XM2
Ps 我雖然再過不久就要換手機,但sony 的手機不在我考慮的範圍內,如果是Samsung galaxy s9可以嗎?
2018-04-22 10:0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Hi-Res 疑問
有線耳機,只要前端有hires規格就有hires...

很多高單價耳機也沒印金標,難道想說HD800不能聽Hires?


(照片sony xzp手機)

輸出大於等於48K的設備,在sony的定義就是hires了

無線的話
安卓8聽說都有支援LDAC播放,三星應該沒問題

有線的話,假使不行也能買外置DAC來擴充

個人認為,hires金標,只有貼在DAC耳擴上才是真的,因為能解碼Hires音源

耳機響頻寬度夠就好了,hires定義要有40Khz,但是人耳平均聽到20Khz左右
對,裝置要有hi-res,耳機要有hi-res,歌曲檔案要是hi-res
三者缺一都不是真的hi-res
所以是要花很多錢的

你如果有做功課應該可以搜到,一線安卓品牌在去年和今年的旗艦手機
就算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都支援hi-res

可是我也跟樓上一樣必須直言,hi-res在大部分聆聽情況下,是一件國王的新衣

音訊和影像的解析度情況並不一樣
影像的解析度加高是人眼輕易可察覺不同
但hi-res新增的情報量都在人耳理論上聽不到的頻率

另有一種說法是hi-res在人耳可聽的頻率,情報量也豐富很多
但是...真的有差別嗎?事實上是羅生門狀態
它並不是以前從錄音帶進到CD那種可以清楚察覺感知的進步
(況且也有不少人認為技術上較差的反而好聽,近年才會又流行黑膠和錄音帶)

音響的世界,好壞本來就比較抽象複雜
並不像3C領域可以光看參數就理解實際性能

手機本身音質好,耳機本質的性能好,重要性會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壓倒hi-res規格的有無

另外
你用1000X,手機系統要開LDAC最高碼率才能透過藍牙傳輸hi-res (安卓oreo系統可以指定)
這個碼率到街上跳針可能會嚴重到用不了

還有
主動降噪是個會抵消音質的功能,關掉也沒用
因為耳機調校完全是為了成全降噪功能

不是只有外界貼標籤說有米其林星星的食物才是美食
"耳機其實對我可有可無,但我一買就買了一萬多塊的耳機"
通常是 48k/24bit以上 大概就是hires的音檔,有無損壓縮(flac. alac ...等)及DSD(dsf.dff),手機若可以播上述檔案 再加上LDAC傳輸到耳機1000XM2,音質應該就不差。
若想用有線,就買隨身耳擴,有小金標的即有支援hires。

Riwowo wrote:
如果要聽hi-res...(恕刪)


1. 裝置不一定要特別挑Hi-Res的
2. 裝置本身不支援Hi-Res的話頂多就是使用 16bit/44.1Khz播放(ex:iPhone),但可以用外接方式突破
3. Hi-Res說穿的就是一張貼紙,講直接一點就是賣信仰,除了耳機部分不一定需要前面一連串才需要
4. 某特別標註Hi-Res的手機,撥出來的聲音可能比沒有認證智慧型的手機來得糟糕許多,這裡就不指名是哪牌的手機了


某些DAC,MP3即使貼了金標小貼紙,表現可能還是比五年前只能解碼撥放16bit/44.1Khz的產品還要差,多聽多試,耳多驗貨最重要
手機裝mora,要是沒有經過支援hi-res的DAC處理,就是輸出16bit/44.1Khz而已。
hi-res的耳機也是有分高低階的。我買過台幣1千出頭有hi-res認證的低階耳機,聲音很差,所以並不是貼了hi-res的認證,低階耳機就會變得比較厲害。
seatree wrote:
手機裝mora,要是...(恕刪)

耳機的hires認證只是指頻響範圍到40khz以上,不代表音質好,小學自然科學就告訴我們人耳只能聽到20~20khz的聲音,所以根本都是奸商騙錢的把戲。
簡單說明並提供自己使用經驗供您參考,也歡迎其他網友們補正...

其實Hi-Res就是「高解析度音樂」,主要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部分:(1)Hi-Res音樂來源、(2)播放設備、(3)耳機。

我們現在取得音樂的正常來源是購買CD或是網路音樂檔案,而通常購買網路音樂檔案的格式大部分都是MP3或是AAC這類的「數位檔案」;數位檔案擁有它的編碼格式、位元率以及取樣頻率,不過如果要聆聽高解析音樂的話,基本上MP3或是AAC格式是不可行的了,因為MP3或是AAC是屬於一種「有損壓縮」的檔案格式,當初會流行起來也是因為早期網際網路的速度不高,在網路上傳送檔案需要一些破壞性壓縮的格式才能快速傳送,可是這樣就會犧牲音質。所以要聆聽Hi-Res只能使用無損格式的檔案來播放,避免聲音因為轉檔壓縮所造成細節的損失。

至於CD的音樂來源都是經由錄製後,轉變為數位檔案,CD本身即是個數位格式,在聲音轉換為數位格式這之間的轉換稱為「取樣」。CD的音樂格式壓制在CD上都是固定的,CD的取樣率為44.1kHz/16bit,也就是一秒取44100次取樣點,一次採取16bit的方式,所取出來的位元率約會在700kbps以上,而這樣的位元流取樣方式在技術上我們就稱它為「PCM(脈衝編碼調變)」。

所以當位元流越高,理所當然所得到的音質會更好,因此CD的音質大於一般MP3所能提供的音質。而Hi-Res主打超越CD所能提供的高音質,其取樣頻率可達44.1kHz/24bit、48kHz/24bit、88kHz/24bit、96kHz/24bit、176kHz/24bit、192kHz/24bit甚至到352kHz/24bit,所以基本上只要符合44kHz/24bit以上,就是屬於Hi-Res的標準規範。知道了Hi-Res的標準以後,就可以來瞭解一下支援高解析音樂的播放格式了。

要聆聽Hi-Res音樂,一定至少要有支援無失真(無損)的音樂格式,常見為WAV、AIFF(無損)及FLAC、ALAC(無損壓縮)四種;因為這四種都屬於開放源檔案格式,所以基本上廠商都會讓播放設備支援這幾種格式。由於FLAC以及ALAC都提供了無損壓縮的技術,可以使得檔案變小但是卻不會讓音質失真,因此常廣泛被使用。甚至Hi-Res音樂還有音質更好的SACD規格的DSD編碼格式檔案(dsf及dff)。

有了Hi-Res無損音樂檔案之後,還要有可以播放Hi-Res的器材,也因為目前檔案來源都是透過網路傳輸而來的數位檔。所以偶爾也會用電腦聽音樂,但是電腦的耳機孔由於連結主機板的關係,有時候會因為電流的干擾,出現干擾聲或是電流的底噪聲。這時就可透過添購USB外接DAC裝置、或是本身的主機板已經有光纖或是同軸的話也能購入一體式的耳機擴大機。但需要注意添購的設備是否有支援到Hi-Res的聆聽標準,如果要聆聽DSD編碼格式的音樂的話,器材也是要能夠支援DSD解碼的機器才行。另外除了電腦,也能夠使用支援Hi-Res音樂播放的手機及隨身音樂播放器和AV環繞擴大機直接來播放。

從音樂的來源到播放裝置都一應俱全以後,然後就是耳機的選購,至於花多少錢所購買的耳機,才是自己喜歡的聲音,則是應該要多聽多比較,畢竟聲音感受是相當主觀的。每個人喜歡的音質都會不同。當然耳機也有好壞之分,但是這些好壞也沒有一些標準,像是使用不同的材質會出現不一樣的聲音,或是不同的導線不同的抗阻會表現出不同的聲音一樣。不過絕大部分規格較好較高級的耳機,通常對於音樂重播還原的能力更佳,自然聽到的音質會比較好。

其實播放Hi-Res無損音樂檔案透過DAC的轉換以後,已經把數位的檔案格式,轉換成類比格式了,因為不轉換的話,人耳根本聽不懂數位訊號的0與1到底是在表達什麼,所以當我們接上耳機以後所聽到的聲音,即是已經經過數/類轉換後將聲音還原的聲音了,所以在耳機端這邊其實根本不用管什麼「支援」的問題,只有「聽不聽得到」的問題。

既然都說耳機沒有「支不支援」的問題了,影響耳機的因素太多,而且每個人體驗聲音的感覺都沒有一定的標準,所以這時候就得由第三方單位來提供公信力了,這些標榜註明「支援 Hi-Res」其實就是一種認證,由於耳機的靈敏度或是響聲頻率的不同,所能表現的細節度也會有不同,所以標榜支援Hi-Res的耳機就代表它通過認證,各款耳機之間還是有等級差異,但至少有Hi-Res,理論上就能確保聽到的聲音不會是太差的音質就是了。

目前個人播放Hi-Res無損音樂檔案主要的設備:Win10電腦是使用PotPlayer搭配DAC耳擴、手機是Sony Xperia XZ Premium、音樂播放器則是Sony NW-ZX300、家庭劇院系統是Pioneer VSX-1131。

此外我都是固定在這些網站購買無損及Hi-Res音樂 (網路上請自行Google名稱,就會找到相關網站了)

美國 HDtracks / 英國 Linn Records / 挪威 2L music store / 荷蘭 Native DSD Music / 香港 HiFiTrack / 臺灣 iNDIEVOX /中國大陸 索尼精選-官方高解析度音頻
我m-dac+跟T1一代都沒有high-res貼紙呢!
這認證非常沒用
貼那貼紙只代表可以解碼48K/24bit的音樂檔而已
這樣說的話其實DAC/DAP有那貼紙算種認證沒錯啦

但是只有類比訊號的耳擴、耳機通通不需要那貼紙,就算有也沒差
天知道這些裝置是怎麼認證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