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和SR-009的邂逅嗎? ——— SRM-T8000

轉載已經過版主hat同意
原帖地址:https://www.moefi.com/topic/170/還記得你和sr-009的邂逅嗎-srm-t8000/2


上一期已經跟大家聊了下STAX了。這台SRM-T8000,看起來矚目度還真的相當高啊。我在家裡面放了幾天就給敲碗催稿了幾天。一方面是備受矚目的SR009時隔六年之後終於出了官方耳放;另一方面似乎SRM-T8000設計不太能滿足一部分人的眼球,還是說STAX突然太強勢,觸動了多年以來靜電DIY市場的利益?不少網友是在聽過之前已經迫不及待去貶低了;想想也可以理解,用有愛區一代目版主包紙的話來說那就是,官配器材不都是被拿來秒殺的存在嗎? (笑)

系統方面是hat自家的,dCS Vivaldi四件套作為軸心,搭配Esoteric G01 Clock原子鐘進行校準的雙時鐘五件套音源。前級方面則是藉用音箱系統的Krell八分體前後級西裝中Krell的頂峰之作,四分體的Krell Evolution Two。

雖然作為優秀的程序員,Hat信奉著simple is good的原則。但顯然音響系統並非如此,器材玩足夠多了就知道:儘管有很多廠家推了不知道什麼鬼之後素質還是不行,但是高素質的聲音是無法建立在加上鐵皮才2kg的解碼器,或者3.8 kg的合併功放上面的。 Hat系統的大件比較多,數字線也比較雜,一一介紹實在繁瑣,總價花得和大件比應該也差不多。就特別重要信號線方面提一下,分別是Siltech Double Crown和Nordost Odin2各一對。
還記得你和SR-009的邂逅嗎? ——— SRM-T8000


2017-06-24 3:27 發佈



沉迷后级已无法自拔的STAX
在SRM-T8000開聲的一瞬間,hat馬上開始意識到了,儘管我不是沒在家用過LL2,BHSE,也不是沒聽過WES和T2等等“中等價位”的靜電耳放(好吧對比香格里拉,次奧,和MSB Select咯),009的等級很明顯地正在向我此前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境界前進。 SRM-T8000上來讓我感到的那出色的巨型框體,表達細節的那份游刃有餘與清晰度,都可以說都是hat前所未聽過的。而在這裡我覺得有一個地方可以單獨拿出來說一說,那就是背景在“無”之處,那讓人出奇的安靜感。對於器材等級hat信奉的一點就是,當你去欣賞新的器材的時候,發現在背景沒有聲音的地方進一步沉寂下去了,那麼你才可以說,這兩個器材並非處於一個等級。因為這直接關乎到樂器們的分離感的問題。如果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那就並不是所謂的跨級。而SRM-T8000,把我對009這副耳機的理解,再一次推上了新的高度。這是目前我所接觸過的靜電耳放都毫無疑問並沒有給我帶來過的感受。

但是說到這裡,有些人也許馬上就意識到了:等等,hat,從你係統來看的話,這對比的並不是SRM-T8000 vs 你聽過的靜電耳放。而是Krell Evolution Two+SRM-T8000 vs 你聽過的靜電耳放吧?昨天群裡一位朋友來hat家試聽SRM-T8000,也是馬上意識到了這個問題:Krell Evolution Two四分體定價便要四萬美金,就算全買二手,這樣的單聲道單供電前級算上兩根Hiend電源線也要20萬人民幣以上才能開聲了,這還再加一對絲帶奧丁2平衡xlr來橋接的,如此奢侈的配置,對普通一體靜電耳放未免也太不公平。

是的,這幾天在敲碗催搞的人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想知道SRM-T8000在前級下表現如何的,另一類是想知道SRM-T8000本體自己如何的。如果你馬上意識到了這問題,說明你們都有特別意識到前級的存在。包括我在家用過的另外兩台靜電耳放BHSE和LL2,以及普遍的市面上量產型靜電放大是不能接前級的。時不時會有發燒友跳出來說,BHSE,或者動圈耳放接前級提升也很大。但是Hat得再澄清一次:並不能。不信你可以去試試,這樣搞,指望提升太需要緣分了。

當然從聲音的原理上來說,當然就算你把n台前級串聯起來丟進合併功放同樣是會出來聲音。但是普通的靜電耳放,和STAX,MSB的後級耳放設計思路從一開始就是不一樣的。而這個區別顯然,並不是僅僅在於你動手強不強,能不能把你手上的BHSE或者MEGATRON的電位器給短路屏蔽了這麼簡單(笑)。有經驗的發燒友就知道,這樣的聲音你聽五分鐘十分鐘,可能覺得這樣的聲音好像在某些地方得到了上漲。動態和密度可能一時間強行抓耳朵了,但事實上當你聽超過一段時間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種聲音是非常不健康的,也是非常虛的。

所以,第一回合一開始就並不是一個非常公平的較量。既然STAX選擇了走二級放大模式,當你以正確的方式地去裝備著使用它的時候,它當然是趨向於無窮強大。

STAX這次把這個bypass功能直接做在前置面板上而不再是727/717那樣在內部,似乎就好像是在露骨地秀自己那隨意的音量控制模塊有多糟糕。事實是即使你不接前級,拿解碼器的電平控制來操控音量(不少發燒友親切地稱這個是解碼的自帶前級),這台SRM-T8000在連續切換bypass的前後的區別仍然明顯比727和717的bypass切換還要大。也就是拋開前級不說,哪怕你的解碼器就帶有音量控制的功能,SRM-T8000的bypass開關也沒有任何理由給關上。

所以,STAX這次看起來,從一開始就在費勁了腦筋去製作一台優秀的純後級。

*至今有些人覺得STAX耳放的bypass是與跳過它重要的前級模塊之類的,或者覺得STAX只跳了電位器是二次前級。前者認為5萬人民幣買一台耳放,bypass了前級不是少了2萬5?好浪費資源,後者覺得STAX怎麼做這麼逗逼的二次放大設計。這其實都是完美的誤區。我們可以類比一下MSB給自己那20萬人民幣的Select純後級靜電放,假如MSB加入成本998塊人民幣的音量控制模塊,再往前面加個bypass開關,其實就是一個道理。 MSB也完全可以出一個這樣的版本的靜電“一體耳放”:後級版20萬售價+998成本+9萬9000工本費合計僅售不到30萬人民幣來滿足消費者。可是MSB不同於STAX,他們並不顧忌定價問題,Select耳放就是給Select用戶買來當玩具的,這種產品不需要考慮市場接受度的問題。關於這個,hat特意專門和STAX的工程師討論過這個問題。鈴木先生倒是很誠實,似乎還很自豪地回答說:沒錯,SRM-T8000自身整個一台機子沒什麼前級的說法,設計初衷就是bypass接前級的。因為日本很多玩家都是前級流,所以STAX甚至收到了大量來自日本玩家的請求說設計一台bypass的SRM-007TA。最終SRM-T8000看起來就是回應這種期望下研發的“後級耳放”。也難怪日本玩家像是瘋了那樣搶SRM-T8000了。



SRM-T8000,你自己有多強?

第一回合的勝負結果是比較意料之中的,想必很多人也並不覺得意外。因為當SRM-T8000依附在Hiend前級上面,並與其橋接著銀彩三皇冠時,再接三根旗艦級電源線。包括BHSE,WES,LL2,SRM-T2等等大部分的一體式靜電放會對SRM-T8000無可奈何是非常容易預測的結果。

但是接下來的內容,恐怕會讓很多發燒友更為頭疼,那就是你們會發現SRM-T8000似乎比727和717更依賴與前級來實現自我發揮。

為什麼呢?首先,727已經足夠依賴前級了,依賴的什麼程度呢?因為有這麼一段時間hat因為器材出入剛好缺一對信號線。於是hat用了一對二手價位3k人民幣的信號線頂替聽了727+two一個小時。 Vivaldi和前級之間仍然是銀彩雙皇冠,但是最終出來的聲音那個沒味啊,系統簡直沒法聽了。好吧原諒hat那任性的標準,至少我是沒有聽下去了。如果我要表達727如何依賴前級,我想我說到這裡你們也應該懂了,因為僅僅是橋接前級的信號線已經足以讓727來個友誼大翻車了。很多人覺得717/727接個全新時定價三四五萬人民幣的老前級時不怎麼給力,原因大概就在這裡。

SRM-T8000+Krell Evolution Two給hat的第一印象就是聲音非常非常親切,並且甜蜜有氣質。我的天啊,STAX居然在最大程度保持自己微風清水式的風格的前提下,把自己的聲音變得這麼有內涵了?因為SRM-727+Krell Evolution Two在風格上並不能達到如此深度與極致的效果,所以我第一條件反射就把這個變化歸功到了SRM-T8000。

可是AB過後,我發現答案並非如此。 SRM-T8000在單獨使用的時候,突然一下就回到了007ta/727的風格。也就是除了聲音素質明顯高很多之外,是非常現代化,線條型的,標準STAX耳放聲。只是SRM-T8000甚至比727和717更容易把前級風格吸納在自己身上。原來,hat聽到的聲音,更多是來自巔峰的krell那份虛擬味十足,又感情深厚的氣質。

誠然,也許怪我迫不及待把SRM-T8000直插到前級上。我也確實在第一時間看到了自己的視野裡從來沒有出現過,在另一個境界的009。但是把SRM-T8000從完整的Hiend系統禦下來之後,留下的僅僅是素質,細節,密度,聲場等綜合等級,與我腦海裡的BHSE,LL2,WES,RSA,T2等等目前為止聽過的一體式靜電耳放相差並不遠,綜合等級基本在同一範疇的聲音。可以說也是小小地潑了我自己一點冷水。當然這應該只是我自己的標準問題。但是雖然場面,細節,分離度,乾淨度都不錯,說實在的也只是“很普通的好系統”下的009罷了。

那麼它作為一體機是否值得購買呢?相信這是第二類人關心的問題。現在國行的價格沒有出來。 SRM-T8000不同於大部分的STAX產品,SRM-T8000只能和SR-009類比。不僅僅是因為兩者是旗艦雙星,還因為兩者都是第一年奇缺貨。 SRM-T8000缺得乾脆都不在國外賣了。我們來猜一下價格吧,SR-009當年第一年在國內定價是32800人民幣來著,基本是對準了當時的匯率。目前日元匯率6.2~6.5之間波動,那估計國行不是什麼39800就是42800的定價了。也就是一體機,都已經要高達四萬人民幣了。

如我前文所說,單體SRM-T8000的綜合素質,也就是細節,飽滿度,框體均和我聽過的大部分一體式靜電耳放都處於類似的範疇。四萬定價上和市面上大部分靜電耳放的價格倒是也沒什麼區別。它比以往的在產STAX耳放都更為大場面,更為多細節,解析也更為上乘。但是展現聲音的模式仍然是現代化,清淡,以及悠哉為主,並不力量化,並不玩快動態,聲場闊而不劇,不做作,簡單地說就是STAX極了。

而這種淡化自身風格的思路,不是完全沒問題的。如果你也音箱玩的足夠久,足夠有經驗,你就會知道最好的單聲道後級應該是“鑄場派”。也就是後級把場面支撐起來,製造立體感,同時,自己在風格上不要有太強烈的存在感。從這些角度來說,框體,立體感和細節兼優的SRM-T8000完全符合這些條件。可是“鑄場派”後級也有一個雙刃劍的效果:那就是把剩餘的建築工程全摔鍋給前級和音源了。沒錯,也就是SRM-T8000和SR-009思路高度接近,這對王牌組合聲音給我的印象就是:場面,分離和解析給得很充足很充足。但是剩餘的,它們都不管了! SR-009我想你們都很熟悉:如果音源的信息量不足,質感不夠,你會發現009上都是虛的信息量。 SRM-T8000你們會發現也是類似的套路:如果不接前級,音源的聲音還不夠虛擬,不夠厚度,信息量還匱乏的話,那聲音真也就這樣了,T8000也表示自己只負責還原前方。這也是為什麼音箱展上接個不知道哪裡來的音源很多人覺得“乏善可陳”,這是“鑄場派”後級的通病,同時也可以說是SR-009的同門師兄,SRM-T8000的毛病:如果要單體使用,請確定你的音源足夠優秀。

事實上,hat家的dCS Vivaldi不同於一般的dCS Vivaldi系統,是原子鐘校正的。這樣正面作用就是素質上升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副作用就是聲音變得沒有那麼有音樂味了。正是因為這個很明顯的副作用,很多人是不會給dCS系統接原子鐘的。真正有經驗的人更是知道如果不使用雙時鐘調節,單獨使用原子鐘的dCS系統簡直難聽得沒法聽了。這就是很多人買不起dCS的人喜歡拿羚羊和二嫂鐘做夢,買得起dCS的人卻不會拿這些“所謂的數據精準的時鐘”來聽音樂。因為原子鐘的短jitter問題對Auido系統副作用實在太大了。 hat家這樣玩,一方面是因為我對解析和細節要求比較高,另一個方面是我的前後級的虛擬味和音樂味從搭配上給了我這個底氣去走這條路。於是SRM-T8000如果不讓我接前級, 我發現雙時鐘dCS Vivaldi缺乏音樂味的大細節和解析,雖然仍然能把SRM-T8000填充得龍飛鳳舞,但是正如我前面所說的,“鑄場派”後級的通病全都出來了:聲音過於平淡。 SRM-T8000並不會幫助你的系統去理解什麼是音樂,它只是簡單直白的告訴你:dCS系統接原子鐘絕對不是好主意。事實上我關掉ESOTERIC鐘後,聲音馬上就充滿了色彩。這些也就更加說明了:“鑄場派”後級很重視你怎麼去給它提供資源。




【特別感謝Moefi評測組的美工,什麼都會的XZ總做的這幅圖,我大致解釋一下,萌總定義的這個“萌屬性”,我的理解就是鐵三角那種甜女毒。但是音箱領域裡,氣質派聲音常見,萌系前級我還真沒聽過,所以我覺得在這裡上限顯然是沒有氣質和美感高的。其次是低頻,我認為STAX的理解之中低頻就是比較弱勢的,怎麼改善,上限都不會太兇,這跟金嗓子是一個道理。最後性價比當然就因人而異了。如果你本身是音響玩家,那肯定是返加分,專門買前級驅動耳機,肯定性價比直線下降的。 】

如果你比較喜歡STAX寬鬆清淡的風格的話,又自認你已經很滿足喜歡目前自己音源的風格和素質,那我認為SRM-T8000就算單獨使用也是一台不錯的耳放。這個世界上的音樂器材只能做到相對染色少,而不可能做到沒有染色,STAX現在這對超級組合也同樣如此,它們終歸還是聽起來在某些地方會給你一點年輕輕快的感覺。所以這對組合除非你硬給它們上什麼老Esoteric的X05這種莫名無味的音源,不然總體還是比較適合小編制類和流行類的。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對組合天生大編制大動態大氣勢相對較弱,不是力量派,也不絕非低頻黨。如果你和hat一樣,喜歡從無到高潮迅速迭起的氣勢,又喜歡從高潮到無瞬間皆無的放收。那我覺得這耳放自身單體的戰鬥力呀,無關聲場大小,它聲場已經屬於上乘,但還是太緩了點。

那聽搖滾重金屬自然就顯然更不適合了。應該說你喜歡搖滾重金屬的話買009開始就走上了奇怪的不歸路了。也難怪BHSE的作者Justin在慕尼黑展覽上聽了這台SRM-T8000後會大呼“Oh My God這不Energetic啊Baby!”的。

從以前便閱讀過hat文章的人,也許會記得這句話:日本器材精良的做工,務實的風格,總會讓你不經意之間就去期待它的性價比,但是在其中95%的情況這都不是真實的。日本人出器材那尺度把捏是準不行的,喜歡日本的人叫這個是一絲不苟,認真嚴謹。其實嘛就是小氣,一點都不會給多你,這就是他們大和民族的性格。我曾經這樣開玩笑說,日本器材你可以閉上眼睛隨便買一台,不用擔心素質合格不合格,你只需要問一下你是不是喜歡就行了。這次並不是例外。
STAX,你為何可以這麼熟練?


回到系統裡來,在我家配橋接了two的SRM-T8000有什麼樣的表現吧。在適應了一段時間它配合Hiend前級帶來的強大素質之後,hat在聆聽配合了Hiend前級的SRM-T8000時劃過了一些想法。它把SR-009的人聲驅動得顯得更為帶韻,並且她是那麼地悠哉,又輕快。 SRM-T8000毫無疑問在肆無忌憚地吸收前級上那優秀的聲樂理解,但是卻把STAX那清淡又悠哉的性格給最大程度地演繹了出來。面對這樣的演奏風格,不禁讓我思考:SR-009和SRM-T8000本來應該是什麼樣子?


昨天來hat家試聽的那位朋友品味了前級有無之間的落差後,最後是這樣感慨到:SRM-T8000這機子,最大的亮點是可以接前級,最大的黑點也是可以接前級,哪怕它本來已經足夠優秀。這個總結hat覺得還是一針見血的。沒有對比,也就沒有傷害呀(笑)


在這裡,我們可以停一下,hat可以告訴大家有趣一個小故事。曾經回國的時候,我一度CK100壞掉了。後來香港代理居然換了一條新的給我。老師傅說雖然CK100停產了但是不要小看我們的倉庫喲大把絕版貨。但是在知道香港的鐵三角代理這麼浪之前hat是購買了條im04來替代的,不僅如此我還小折騰了一下,去淘寶找一位DIY大佬給我定制了一條3000人民幣的耳塞線。結果是im04扭曲一般地通透,並動態著。到頭來聲音可以說是要多噁心有多噁心。那位淘寶上好評多得可以召喚五十次神龍的大佬呀,也是耐心地糾正著hat的聽音觀:你覺得im04人聲更凹了,是因為你本來坐在只有一百人的舞台裡面,現在你坐在了一千人的大廳之中!還有啊,你佩戴姿勢可能不對,先做做仰臥起坐,etc…讓hat實在是非常之感動淚流之餘,欣然選擇了退貨。後來我買了只要四五百人民幣的官方升級線,瞬間一切豁然開朗。


果然,有時候,作者或者團隊本人,才是最明白自己理想中的聲音應該是怎麼樣的。而SRM-T8000就可以說是這麼一台非常有趣的耳放。你們不僅可以從單體的SRM-T8000身上聽到STAX心中理想的SR-009應該是什麼樣子。更能從SRM-T8000搭配前級的聲音中聽到,他們認為自己的放大應該在後級中擔任什麼樣的角色。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自己第一次聽STAX SR-009的時候的那種感受呢?如果從那一刻開始,你暗暗下了決心,最後選擇買了009,那hat可以告訴你,SRM-T8000就算單體使用,也擁有一切讓009聽起來像是009的因素。清新風味的走向,小橋人家行如流水的音樂模式,以及,那略帶一點健康又清甜的中頻。看到最後,hat希望大家都去想想,不知道你最初心中的009,對比系統中的009,還是不是那個樣子呢?
meng-609 wrote:
轉載已經過版主hat...(恕刪)
很期待這款STAX新配的T8000,希望有店家能試聽,看看是否值得把007tII給換掉
oldjone wrote:
很期待這款STAX新...(恕刪)



據悉還得苦等,據筆者透露,目前日本預定都得等上不短時間。


還有那個可怕的差價,得盡早開始準備小朋友了


筆者建議我先升級音源,畢竟009潛力很高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