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這篇文章是把在友站發的兩日心得綜合在一起潤澤過的版本
內容蠻大量的請分批服用(?)

最近工作被要求的質跟量都上升了不少,
細細品味音樂的時間也不知不覺被偷走了,
連帶的買耳機的慾望也有一定程度的減緩
這篇文章也是,前前後後打了快一個禮拜才出來(遠目

不過某方面而言還算不錯,
望向家裡二十多隻的耳機真的也蠻占空間的…

順帶一提,
感覺最近新品發售的速度越來越快了,但很多東西都是改版,
不過既然身在日本又有機會遇到2016的耳機祭開辦,
身為一個狂熱者,還是要抽空看一看有甚麼新奇的東西


這週六還是被迫加班,
儘管如此還是搶著入場第一批9點半準時到達中野
工作的事就交給下午的自己去煩惱吧( ‵─′)ノ

這次出門就抓了D100跟SuperMini
如果會場攤位有自己的撥放器就使用他們的
沒有的話則用這兩台試試看不同的推法會有怎麼樣的效果

到達會場時外面的攤位還在擺攤,
不過可以看到舞台已經在彩排試音了
看起來是mora的Hi-Res活動
(日本最近真的非常流行Hi-Res,
已經到普羅大眾都聽過這個詞的等級了)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這期的封面是DENON 50週年紀念的D7200娘
以往印象中都是fitear的萌音當道


既然這次DENON都贊助這麼大來慶祝50週年慶了
不去聽一聽不就很失禮了嗎?
自己的耳機堆裡面也有隻D7000靜靜躺著,
說不期待D7200是騙人的

而到了DENON攤位,首先就是看到兩隻耳機娘
現場有先行販賣兩隻耳機娘外包裝的AH-D1100AG,
購買者有機會抽到兩位聲優出席的發表會(跟耳機沒甚麼關係)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說到這裡還是覺得DENON很混,
只是做了一個特別包裝的老型號而已…

D7200的分解模型,雖然在DM上看過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然後馬上就是今天首次登場的…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X…
(翻譯: 因為稍晚有D7200的發表會,
所以在下午一點後才會在攤位展出喔)

現場的人員露出像是打了玻尿酸一樣的僵硬表情頻道歉
除了我以外好像也有3 4個人是第一批到場的
既然如此也只好等隔天再來聽了...

剛好同樓層的Audeze也在展出新耳機,就滑過去看看了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之前幾次已經聽過LCD系列跟EL8了
對於這幾隻的印象並不佳,聲音皆屬偏暗,頻段延伸也有些拖
旗艦的LCD-4也是在調音上做出比較大的改變,細節的流失還是擺在那邊
就看這次新出的小耳塞能不能扭轉這種印象吧

iSINE,平板震模的耳塞式耳機,第一眼有種蜘蛛人面具的錯覺
我的耳廓算是偏小的,帶進去會撐到一點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用SuperMini聆聽残酷な天使のテーゼ之下
鼓聲的落拍比較不乾脆,顯得有些僵硬
音場並不大,不過因為人聲離的較遠,
乍聽之下好像音場有點大,事實上是整體的結像都後退了
第一耳很像是EL8密閉ver.閹割版的感覺...

怕說是不是推不開的問題換上了D100
(不過SuperMini推SRH1840除了資訊量不夠,還是能推個及格分)
這個問題依然還是存在的...只能說iSINE實在不合我的胃口吧

實在對Z1R最近掀起的一陣X評很好奇
所以之後直接到了6樓往Sony的展防前進
結果要先拿整理券才能進入...然後又排到很晚的場了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有隻造型非常吸睛的馬上吸走了注意力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不說我還真的以為Sony復刻了F1,還做了鋼強化版
這是日本廠KuraDa的OR12,全開放,整隻A7075鋁合金(攻擊力光看就覺得高)

雖然外型吸睛,但聲音部分就比較殘念一點了,
解析度大概是我目前聽過萬元級耳機中的後段班
就連老鐵的W1000都可以把他八在地上
高頻再聽一些音響性要求比較高的歌曲還會破音
(ex.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Maxim Vengerov 1995版本)

不過聽說這隻耳機其實還在調音階段,
連外殼都是還沒有塗裝完成的狀態,因為趕不上展會前製作完成先展出工程機
那麼,就看看隔壁漂亮木頭的耳機能不能扳回一成吧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KD-C10,這張拍的不是很好,木頭的塗裝很有高級樂器的感覺

不過很可惜的是,雖然聲音完整度好了不少
但解析度跟分離度以及部份的頻段缺失還是挺悲劇的(攤)
不過卻讓我想起來了老鐵最老的一批耳機—ATH-W100

W100很像是穿過木頭隧道,聲音辨的鬆散不集中,
但又有一股很奇妙的音染跟回響,變得酥酥柔柔又肥肥的
而C10也有種異曲同工的感覺,不過這次不是木頭隧道的筒音
而是把一個木頭盒子扣在耳朵上聽歌的感覺

當中高頻聲音延伸到一定的地方時,會很奇妙地被彈回來
尤其弦樂的表現非常獨特,
像是把麥克風丟進去鋼琴裡面後再把琴蓋蓋上收音

不過意外的再聽佐倉紗織的Vanille Rouge時
卻是的一點都不刺, 還多了一點淡淡的甜味(?
讓我直覺想到...
說不定這隻耳機不是拿來聽歌、是要拿來看排毒片用的(大誤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現場展示各種外殼原料,還可以客製不同造型
甚至可以用皮和織布作為最外層,讓他變成完全的裝飾品(X

同樓層還有Ultrasone的展房
前一次耳機祭展出了Tribute 7限定耳機後
這次當然也不例外的再開一隻限定型號Jubilee 25 Edition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DAC的部分很奢侈的用了Dave(在日本同屬一間代理商)
於是就用D100—AQ Forest—Dave—Jubilee 25來聆聽了

這隻還是偏下盤,不過相較於去年的Tribute7三頻較為均衡
人聲部分也比較靠前,但分離度差一些
調音上跟我聽過的ED8比較相近,是較甜較黏的聲音
聆聽J-POP,尤其是混音沒做好、容易破音的音樂時,有一定程度會被他修飾掉
(Perfume的JPN)

整體素質上來說現場的表現大概跟D5000差不多級別
不過U家的限定耳機向來就不是走親民路線
這隻的價格大概要20w台幣...(抹臉)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內部木殼的裁切還有5分計的沙漏
不過現場只有我一個人,後面也沒人排隊所以就沒翻了

來到了上面的樓層,
JVC翻新了以前的木頭震模系列的產品線
從上屆的SW耳罩系列,到這次新展出的FW耳道系列
然後價格再順便往上翻一輪(誤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雖然半年前的SW01 02都有讓我覺得雷到的感覺
(聲音的凝結度甚至不比直插手機的K701)
但這次的FW系列倒是有讓我稍微改觀

最高階的FW01比起前一代的FX850音響性更好
解析度、分離度、結像較大也靠前,
高頻的延伸也不會像前代一樣直接衰減掉
低頻部分較為Q彈,FX850就比較鬆弛不集中了點
依當天的聽感來說,就連低一階的FW02綜觀上都能稍稍勝過FX850

走向上並沒有全面性的差別,
要說FW01是FX850的昇級版其實也沒有違和感
聽一些配樂比較簡單的動漫歌和吉他獨奏是能順順聽下去的耳機
(FLOW - 風ノ唄,押尾コータロー Wings~You are the HERO~)


自己雖然耳道幾乎跟沒碰一樣
不過一直很喜歡RHA T20的聲音,也入手了一隻T20i
這次展出的CL-1算是RHA家的新旗艦耳機,價位也首次突破了萬元台幣
同時也推出了隨身(?)一體機,並且支援miniXLR的耳機孔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CL1直插SuperMini之下的確有維持RHA清亮的音色
相當清晰乾淨,不過比起T20i在高頻的部分更亮了一點
透明度是改善最大的點,同樣的曲子T20i會有些許的毛邊
像在測試魔獸電影原聲帶的時候,低音號的形體感最為明顯

不過要說CL1是T30也不大對,
CL1的低音明顯的比起T20i還要多上不少,調音也更犀利了一點,
原本的T20i偏向薄聲,而CL1則有肉了不少

加上新推出的擴L1,用手機OTG信號
CL1的頭也換上miniXLR再度測試同樣的曲子
比起SuperMini直推反而感覺低頻較為收斂了一點
中頻也更為突出,但分離度和控制力也更好了
當下自己也沒有攜帶其他的耳機可以測試,
不然真想看看L1的實力是否可以成為隨身擴新寵

第一天因為只有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大概就聽到這邊了,
其實還有一些比較沒印象的就不贅述了



想聽的東西不少、耳機祭的品項也是極為豐富
可惜最感興趣的幾乎都是...不給你聽或是滿滿人潮

D7200 →一點以後再過來吧!
ShangLi-La →至少五個人擋在前面
Amiron Home→兩隻被我們行銷總監拿去跑場囉
Z1R →抽牌吧! 遊戲BOY!
各種第二天再來吧的徵兆(汗

第二天的時間剛好跟第一天相反,趕在最後一批到場
因為週日晚上有個很重要的約要赴,早上都在三越找禮物...
所以下午約2點到會場,聽到6點左右大家開始收展的時候才走

相比之下因為是週日的最後了人潮少上不少,
對開放式耳機的試聽也能比較深入(後面也不會有排隊人潮的壓力)
所以整體上的試聽環境比起前一天還要好上不少

第一站理所當然的...先去Sony拿入場券!!!
然後再到樓上DENON的攤位去看看

前一天搞得很神祕的D7200
現在攤位上擺著5、6隻可供試聽
可以直插自己的設備,或是用DCD-755RE當轉盤DA輸出
或是...有一條紅蜻蜓可以讓你直接轉手機使用

在試聽前,從現場的人員那邊得到一些關於D7200的情報
雖然D7200的框架形狀材質已經大致底定了
但其實單體的調整才到半途中而已,這次展出的產品只是初校版
另外耳機出廠後才run約50小時,加上展位時間也才不過80小時而已
D7200的木頭和MM400是一樣的美國胡桃木,從支架上也可以看得出一二
除了圓形耳殼的部分,這隻真的比較像MM400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配戴和包覆感比D7000還要更舒服些
D7000頭戴和耳罩的合成感較重,有種黏黏的感覺
重量的話兩隻耳機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因為包覆感比較好所以較為舒服

講了一整頁的外觀跟消息,最重要的聲音表現當然不能少寫
有首想測試的音樂存在手機,於是跟攤位人員借了紅蜻蜓來測試
結果推的亂七八糟、音量開滿還是過小,實在難以作為判斷

只好拿出手上的D100和古河轉接頭試試看
測試曲是遊戲王劇場版原聲帶第一首



和手上的D7000相比之下,聲音毛邊比較多
(這點個人是偏向還沒run好的問題)

聲音較D7000來說也比較薄,沒有D7000那種有點醇厚的音染
三頻的分布上較為自然一點,不過整體結像也比較後退
這樣乍聽之下音場會比較大,但因為人聲並沒有較為靠前拉開距離
事實上反而是後縮了一點,以及他在驅動不好的環境下是會發出相當的惡聲

在同樣的配置下感覺到高頻的延伸和D7000差不多
低頻的量感少一些,卻也精瘦了不少,下潛其實更深了一點
比較令我在意的,是感覺得出來有打算用調音來簡化齒音
但可能是沒run好的關係,卻有一種說不出的毛躁感
綜觀來說,還沒run好的狀態下小輸我手上跑了約1000小時的D7k

不過這倒也沒非常意外
D7200的預定售價大概會在10萬日圓左右,
並沒有和幾年期的D7000拉出非常大的級距
整隻耳機的設計團隊也和當年有相當的不同

DENON每隻耳機負責的調音師似乎又都不大一樣
整支耳機的調音上,都和D7000有非常大的差別
考量到這隻幾乎和新品沒甚麼兩樣,調音也不完全
實際產品出來平手或是勝出也是有可能的

而D7200除了外型設計上第一眼會讓人聯想到D7000外
兩支耳機在聲音上的共通性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D7000相比之下濃郁、高頻較暗、低頻較大塊
D7200相對之下聲音較薄、高頻量、解析度好一些...等

如果追求的是D7000的後繼機全面升級版
那麼TH900比起D7200會是比較貼切的選項
畢竟現在出了mkII版可以直接換線了,心理的疙瘩又會更小點

至於幾年前不知道總部是不是被隕石撞到而生出的D7100
就真的是一隻奇葩中的奇葩了...

下一站終於進到了Sony的展間,馬上來張Z1R的圖片
(其實這幾張圖片都不是當天拍的,是隔天再Yodobashi補的)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先下個小結,
Z1R這隻耳機其實沒有非常爛(?),但就是價格訂太高了引發的反彈
尤其在人聲的飽滿度和靠前這點是很有吸引力的,可惜各頻段延伸說不上不好
算是一台調音分數不錯,但素質分數相比就遜色多了的耳機
如果是聽一些錄音比較不好的流行歌曲、Z1R的調音反而會是比較討喜的

SuperMini、D100、金色磚頭這個順序比較下來
整體上比起Z7聲音還正常一點,低頻不會有大片過轟的問題
但低頻在下潛上雖然深度跟Z7差不多,表現手法上卻有關鍵性的不同
Z7是轟成一片將能量發散掉、而Z1R則是在到點的時候就突然消失不見了
Z1R這個問題在各頻段的表現上都會發生
不過因為整體上比起Z7清亮很多、分離度好些、背景也乾淨了不少
整體的作工和配戴感上,也的確是沒話說

雖然在4.4頭的驅動下Z1R有好上不少的表現
但頻段的延伸問題並沒有根本的改善,有點難想像是官方主打的配對
讓人有點懷疑是不是兩組開發小隊在開發過程中是毫無交集的

目前玩下來Sony量產耳機素質最高的還是SA5000
(先不論Q010、R10這種多久才出現一隻的逸品)
不過因為爛接頭線材、以及當時耳擴發展並不像現在發達
要不就是變得乾薄冷刺、要不就是用大量的細節流失或不自然的加厚來掩蓋

Z1R雖然拿出了神主牌R10的名聲宣傳跟乍看之下有點相似的外型
但在聲音的表現上,大概我只會掏出20k來購買這隻耳機...
不過衝著產地情節+做工+配戴感+蠻舒服的音染,
說不定哪天找到30k的Z1R我會不小心在手滑吧(機會渺茫)

反倒是金磚讓我比較有驚豔的感覺
(因為今天要比V2 所以把自己的HE1000帶到場了)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仔細聽會發現這台解析度並不差,但和現在主流那種水分比較低的"解析度"
這台走向較為溫潤,比起AK380我更偏好這台
但從價格面來說,我還是買一台Hugo隨身比較實際...

只可惜那個3.5洞的控制力和推力都太悲劇了
音量開到滿HE1000才勉強到試聽音量,還是那種錄音比較大聲的歌曲
而4.4又是特規頭,讓這台撥放器的定位變得有些尷尬
不過Sony對推規格都蠻有一套的,看看能不能掀起新的4.4旋風吧

到了眾星雲集的14樓(Beyer、AKG、HIFIMAN)
剛好拜耳攤子有個位置是空的,就做了下去
當天只有展出1770pro 1990pro和新推出的AmironHOME
沒辦法和T1 2nd同場比較有點可惜

現場的擴大機是A2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這次試聽的三隻是以D100用小黑線LINE OUT的

第一隻是DT1770pro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走向還是一貫拜耳偏薄的聲音,解析度在20k價位帶算不錯
不過和770 880 990、有無pro版、皆有不同的不同的音色
要找這幾隻的共通點,算是異中求同、同中求異的感覺
聲音是很中規中矩的三頻大致均衡、低音中偏少
分離度還算不錯,不過還是有些頻段缺失在

不過讓我很在意的一點,1770pro在高低頻的末端
有種硬生生被彈回來的感覺,像是撞到牆壁的回響那班不自然
(用Final Fantasy Type-0 Agito原聲帶測試時在開頭幾下重音相當明顯)



這個問題,到聽了DT1990pro以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DT1770pro真的有種1990pro改了封閉殼以後直接上架的錯覺
並不能說兩隻一模一樣,但大走向和調音上的相似度極高
這兩隻間的關係多少讓我想到HIFIMAN的Edition S
開放版的才是真的想開發的,而封閉就湊合著用吧

1990pro的低頻更加飽滿,不會有過刺問題
音場、分離度也大了一些,大概比起1770pro高了兩成左右的素質
而且幾乎是在各範圍都有一些進步,與其說進化版不如說是完成版
撇除掉音色喜好問題,現場配置下聆聽的感覺只有小輸T1一些而已
但價位大概只有T1 2nd一半的他來說,喜歡T1的人不妨先試試看

反而新推出的Amiron HOME就不是那麼推薦了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有點像是加強版的Custome One
跟前幾隻比起來糊了一點,A2推起來會有種低頻浮起來的感覺
同樣一首FF-0的原聲帶,開頭的低音號的量體會變得過大、吃掉了其他頻段的表現
在測試Mili -Sacramentum -refine-
這類空氣感、泛音、堂音吃重的曲子則是非常大的罩門,幾乎全部糊在一起
應該是當天最不推薦的一隻耳機

出來大廳香格里拉人潮還是不退,
就先在隔壁的AKG試了K872和N90Q

K872真如介紹,封閉版的K812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兩隻耳機的聲音、外型、走相似度真的有87%像
不過不像前頁提到的1770 1990那種解放跟封印的關係
比較像是拿K812做基板、做了些許的調整截長補短後的作品

高頻延伸差了一點、音場小了一些,低頻的衝擊力強了一些
因為沒有開放式的空間感,所以自然的也乾了一點
這隻出現的定位感覺蠻尷尬的,畢竟他犧牲的部分幾乎都是AKG家的賣點...

而相比之下N90Q就是一隻更為尷尬的東西了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大小跟附屬品似乎是要你外出攜帶用的,搭載了音場自動補正系統
附上各式各樣的轉接頭和攜帶盒,以及降造功能
結果就是...搞出了一隻低頻突出中頻凹陷的四不像耳機
比起Q701頻段分布還要更奇怪的一隻耳機,結像還常常不自然的紐曲...
而這隻的價格在日本賣的比Z1R還貴,
難道從此AKG掛上Q的系列都要變成戰犯了嗎(遠目

香格里拉的前面終於沒有那麼長的隊伍了
結果定睛一看,呃?!這不是MrSpeakers的老闆Dan嗎?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所以就跑去原本沒預定要聽的MrSpeakers攤了(非常隨便的理由)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日本的代理跟OPPO、CAVALLI AUDIO是同一間,
所以現場的配置是Eather C Flow+OPPO HA-1(戰犯X)

解析度低於HD800跟T1差不多等級
不過因為聲音較薄的關係,所以會有種解析度高的感覺
主觀認為HA-1推的蠻糟糕的,讓原本就稍微後退一點的中頻變得鬆散
低頻有一股獨特的Q彈感,聽美式流行像是Taio Cruz蠻合拍的

當下的組合拿來聽交響樂實在是有點悲劇
史麥塔納的我的祖國之中Die Moldau (Herbert von Karajan.1985)
在一開始的流水聲就顯得有些紊亂了

因為自己對於OPPO家的東西每用每雷,
所以不敢斷言問題是出在耳機本身,還是HA-1要付大部分的責任

回到了HIFIMAN的攤位,Dan還坐在那邊比...
我只好先到隔壁比比看HE1000V1跟V2的差別
不過聽展場人員說,EF1000因為前一天有些不穩所以就拿了EF6來展了

對於EF6,我自己是相當不喜歡的
非常典型的力大聲粗甚至到可以扭轉耳機本身個性的等級
所以哪隻好哪隻壞,可能要等日本這邊的升級計畫出來後再好好的ABT了

兩隻耳機初聽之下真的沒多劇烈的差別,走向基本上也一致
細聽之下,跟我的HE1000剛開聲的狀態來比,V2的人聲稍微後退了一點
結像稍微小了一些,不過頻段的延伸則沒有明顯的差距
這點還要等有辦法好好將兩隻run好在同時比較比較好說,當場V2是小輸V1的

有趣的是,在我極討厭的EF6之下發出的聲音
V2保留了更多的"自我",聲音雖然變粗了
但相較於V1直接發毛給你聽,V2沒有那麼嚴重的風格變化
不過這邊提一下,這兩隻是反映了10分跟9分的差別
兩支耳機對前端直接的反應度都是上乘的

不過做工上,V2則像是V1的完成版,不要把他當成另一隻新耳機比較好
2.5接口更加牢固、金屬的材質調整的較不易氧化...這些都是很大的加分點

今天最後一站,終於如願以償的聽到香格里拉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光是看配置就讓人下出一身冷汗
電腦輸出用AQ的Diamond+ Dave + 後面一大捆線材
(第一眼只認出Power Source Silver Reference)
在耳機接頭的地方還有農夫沙包,整體這樣搞下來其實超過了200萬台票...

把香格里拉放最後一站,除了每次去都排超過4個人外
還有不論聲音是好是壞都會對當天之後的聽音有所影響
好的話可能把標準拉高,變得過度要求
太爛的話又可能讓人打擊過大,把標準放低了

近照,彩虹色的震模還蠻漂亮的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至於耳擴設計部分,除了管子那邊若能托高一層會更賞心悅目外
整體的設計對我來說是加分的,上面那塊黑色的材質其實是塑膠
這台擴目前就有一台樣機而已,所以線路要維修比較方便,成品版會是玻璃

閒聊一下,在挑曲子的時候
竟然在歌單裡面找到LoveLive SunShine跟前前前世!!!(炸

來到最讓人關心的"聲音部分"
畢竟價格都開到5萬鎂了,不免會被人拿去跟HE-1相比較
但事實上這兩個系統走向實在差異太大了,其實香格里拉更適合跟009比
HE-1相比之下醇厚許多,香格里拉在透明度跟音場都是嚇死人的等級
要說這支耳機哪一點讓我比較失望,除了價錢真的沒了

人聲的結像近,個頻段的延伸都非常遠,營造出前所未有的大音場
低頻相比在台中源音聽過的009更有肉,活聲感又在好上不少
就連前前前世這種流行音樂,都可以感覺到像MV搬在大草原唱歌的遼闊感
而作為HIFIMAN首隻真的開賣的靜電,他的聲底少了一點大家所謂的"靜電感"
聲音的骨感沒那麼重,在不失透明度的同時,更加有力與結實和有彈性

當時也測試了重現難度較大的MERCURY版的1812
因為真實的炮聲混音和黑膠時期留下來的原罪,讓他的底躁也很明顯
不過因為整體拉開了音場讓底躁不那麼明顯了
真實的砲聲定位也相當的準確,沒有我在大部分系統聽過的破音

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貴的耳機
當天的香格里拉的確有展現出他的氣勢,就聲音上來說是實至名歸的
至於那個5萬美金值不值得、花不花的下去,就交給幾十年後的我再看看了...
目前連HE1000的潛力都還沒拉出一半呢"(-""-)"

最後,前一篇才有人推沒有正妹,所以就...來點2D的吧!!!
日本的"官方"耳機娘已經越來越多了
從兩三年前萌音打響第一炮後,各家都還沒有那麼重視的樣子
直到去年底各廠商才發現形象女的強大之處

元祖fitear的萌音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DENON這次50周年砸贊助買的封面
加上兩個有聲優加持的姊妹,等於一次推了3隻出場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JVC的新木系列的耳機娘,立牌手上那隻耳機是實體的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去年底HIFIMAN的耳機娘頭髮好像長長了,胸部也長...(ry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拜耳這個好像是網路漫畫的截圖,每一話都會介紹不同耳機
官方都直接把他印成厚保麗龍板放在攤位了,也是認證了吧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另外其實台灣的Yoga也有參戰讓我很意外
不過沒有新品發表 加上後面的易拉寶充滿大量的台式日文
這讓我看的有些難忍吐槽,所以就沒有坐下來聽了...
Fujiya-Avic 秋之耳機祭 秋のヘッドホン祭り '16

如果Yoga的人有在逛版的趕快DM我
我會好好的幫你們校稿的


文寫到這裡,
總編輯時間已經超過24小時了...
從晚上下筆到隔天整個上午,晚上回來繼續修改編輯回憶
前前後後、刪刪改改其實還蠻意外自己竟然還這麼有寫文的熱情

這篇文章也算是寫給自己看的,
從前那個一腳踏進耳機這個坑的小男孩如今到底玩到甚麼樣了
從前為了聽一隻耳機就衝到台北的那股勢頭,
到現在一天能好好聽個一兩小時的歌曲就已經是奢侈的享受了

最近耳機界新東西推出的速度實在是越來越快
小改版、重新調音、拿老東西出來當神主牌...等現象,
真希望可以不要管這些,單純點聽歌就好了(苦笑)

以上是秋之耳機祭的心得,
不知道下次認真寫文要多久以後了(寫完真有種燃燒殆盡的感覺)
2016-10-31 19: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16
這麼好的文竟然沒人回覆呀

又是一篇可以細細品嚐的好文 太棒了!!

好奇綠大您對HE1000跟HD800 HD800s聽感差異在哪?

ShinS2Yun wrote:
這麼好的文竟然沒人...(恕刪)


如果S兄有時間的話
可以看看小弟大概一年前寫過關於HE1000的文章
不過這支耳機在01這邊的討論度不高有點可惜

大概持有過HD800約兩年左右,800s的話,跟朋友借來測試約三週左右
而HE1000則是現在主要使用的耳罩,約1年左右

800S在低音上比800的量還要多一些,音場在驅動力足夠的擴之下也大上一些,而解析度則差不多,素質算是好上一些
兩者走向的差距算是明顯但不至於天差地遠

而HE1000則是在各方面的表現上又更勝許多
不論是結像、音場大上許多,透明度和聲音的活生感又更加的直接
不過相對於前兩隻耳機,HE1000對於前端的特性“放大”的程度我覺得又更加明顯,優點和缺點是會同比例放大的
像是如果系統的音染很重,加上控制力不足(舉個例子WA5)就會讓音場縮澀而顯得臃腫
不過V2有一定程度上的減緩這個問題就是

另外也很推薦聽聽看Edition X、這隻耳機對於前端需求就小了許多,人生更加甜美
雖然官方好像把它當隨身機宣傳,不過家用系統上的表現還是比起隨身有十足的差距
是不亞於800或是800s的表現
原來日本大眾都知道Hires啊
我身邊的聽過flac的就不多了@@

Denon的D7000 D7200都好漂亮啊
如果D7200跟D7000價錢差不多的話
可能會入手一隻吧 放在家當裝飾也不錯XD

是說那隻開放式的好酷喔
請問一下戴那隻的話 旁邊的人聽起來是什麼感覺?

圖片美 評論中肯 5分奉上

prisher wrote:
原來日本大眾都知道Hires...(恕刪)


Sony行銷做得不錯,
站裡電車裡裡面常常可以看到小金標

兩隻價格應該不會差太多
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大概也就10萬日幣左右
把現在普遍漲價也算進去的話
其實跟當初的訂價應該差不了多少

開放式如果是說KuraDa那隻的話
其實大概就跟Grado差不多了
聲音開大一點就可以無痛升級喇吧了(X
最近對Z1R 有點興趣
看了對岸平測 和老燒 的評語
有點兩極
1.覺得比起以往SOny經典耳機 這次沒有驚豔的部分
2.喜歡的一方認為 各方面跟其他家旗艦大耳比 並沒有劣勢 反而更優秀
加上70mm單體 可玩性大


目前有點茫然阿~
大大有仔細研究過Z1R嗎?
好文~

近幾年台灣的耳機廠商真的有持續在進步,

看得出來多年的代工也替台灣的技術累積了不少實力!

未來更期待這些台灣品牌能走向國際市場。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