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前言:

從初燒以來,對於耳機的認識都是從歐美耳機開始,日系耳機較不熟悉,
當年較為常見的日系耳機有Audio-Technica、Denon、JVC和Sony,
在朋友的推薦之下,購入了第一隻Sony的耳機MDR-7509HD,
也讓我開始進入Sony耳機的世界中,
陸陸續續購入了CD900st、CD3000以及今天本文的主角SA5000,
SA5000是一隻非常特別的耳機,
在當年被譽為是廉價版的Q010,網路上的評論不多,
台灣當初沒有公司貨,早期聆聽SA5000,都認為聲音有些許缺陷,
直到不久前到朋友家家訪,聽到發揮好的SA5000,才讓我完全改觀...




外觀: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SA5000在當年的設計非常有科技感,即使是到了現在,
我還是覺得這隻耳機非常的新潮好看。

SA5000的配戴感非常的舒適,耳機很輕,耳罩的大小剛好可以完整罩住耳朵,
不過耳罩使用久了會風化,風化的碎屑甚至會跑到振膜裡面,造成一些傷害,
我的SA5000就曾因為耳罩風化問題,單體跑入耳罩碎屑維修過。




試聽:

聆聽SA5000我選擇了一些簡單的曲目


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 - The Hut on Fowl's Legs "Baba Yaga"
展覽會之畫是由俄國作曲家穆索爾斯所做的鋼琴組曲,
後面經由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加入了許多管絃樂重新編曲,
Baba Yaga女巫的小屋,是展覽會之畫這首管弦樂組曲中,我最喜歡的一段,
女巫的小屋非常考驗耳機及系統的動態處理,
Baba Yaga女巫猙獰的笑容,在空中威風八面,要四處找人吃,
一開始就進入到鼓聲搭配管絃樂齊奏的部分,
銅管樂器聲音表現需要嘹亮,定音鼓是否能表現出飽滿有力,
到了樂曲中間的部分,Baba Yaga像是潛伏在暗處,等待時機出手,
這時候的樂器數量銳減,音量和前面的差異相當大,
音量的調整在這一個環節就相當重要,
在樂曲小聲的部分,音量要能夠調整到正常聆聽的音壓,
在樂器齊奏大聲的部分,音量旋鈕依然固定,聲音承受的住而不失控,
都是考驗耳機及系統的一個重要環節,
到了樂曲後段,Baba Yaga女巫似乎抓到了獵物,樂曲回到第一部分的齊奏,
整段女巫的小屋聽完十分的暢快!


Platina Jazz -Anime Standards Vol. 1
由House工作室的DJ Rasmus Faber的改編成爵士樂曲,目前共有五張專輯,
這次挑第一張來聆聽,從小就接觸爵士樂的Rasmus Faber,
將我們耳熟能詳動漫音樂,改編成悠揚悅耳的爵士樂曲,
音樂聽起來格外的清新自然,也顛覆我對動漫音樂的原始的印象,
爵士非常考驗耳機的寬鬆感及活生感,是否能表現出輕鬆寫意的聲音,
這將是對耳機及系統的一個考驗。


玉置浩二 - あの顷へ
收錄在ワインレッドの心的專輯中,回到那時候是我最喜歡的曲目之一,
簡簡單單的配樂,配上玉置浩二富含感情的嗓音,聽起來十分的舒服,
每每使用不同的耳機聆聽這首音樂,都能感覺到耳機對男聲嗓音不同的詮釋,
不同的耳機的音色差異甚大,SA5000是否能詮釋這細膩的音色,也是一個考驗。




系統及聆聽比較:

聆聽SA5000的系統和之前的系統相比並沒有太大的更動,
主要使用CAT電腦訊源+HUGO TT+BHA-1來做為聆聽的比較,
器材使用X-SABRE、HA22TUBE、M-STAGE作為比較。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SA5000小弟入手約一年的時間,在初燒的時候,曾經聽過幾次SA5000,
當時覺得聲音的走向比較偏向薄聲,低頻的量感少且下潛不好,
直到這一年來把玩了SA5000之後,才有了不一樣的體悟。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SA5000單端原廠線:
一開始SA5000接上較為入門的器材來聆聽,
此時SA5000的聲音只能以"難聽"二字來形容,
聲音非常的乾薄,音場空洞,中高頻銳利,沒有什麼低頻,
不過隨著器材的提升,SA5000的聲音有了巨大的改變,
SA5000的低頻開始慢慢地豐厚起來,聲音的細緻度也逐漸提升,
解析和細節的表現非常驚人,音色非常的通透明亮,
聽人聲帶一點甜味,非常舒服,此時才知道SA5000不好處理。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SA5000+iHP-h35x平衡線:
iHP-h35x這一條升級線,是我在20K內的升級線中,最喜歡的升級線,
iHP-h35x使用FURUTECH的旗艦鍍銠頭,聲音細緻三頻均衡,音場也相當大,
這條線的小缺點是音染較少,不是非常富有韻味的升級線,
線材先拿去QBT 199後,再請專業工作室,幫忙焊接上去,
改平衡的SA5000聲音提升的幅度非常之大,像是換了一隻耳機,
和單端相比,音場相當開闊,聲音的細緻度大幅提升,
單端聽起來能量較為淤積,我系統上主要是淤積在中頻,
改平衡後,能量均勻分布在三頻,高頻的延伸佳聲音細緻不銳利,
中頻人聲相當靠前,韻味更勝以往,雖然這不是韻味取向的線材,
但是經由平衡驅動,讓耳機內原本的韻味自然散發出來,
差異最多的是低頻,SA5000單端不是低頻太少就是有量但是質不夠好,
但是平衡的SA5000因為控制力的提升,量感適中,質感非常的好,
低頻下潛相當深,低頻的層次也相當不錯。

【心得分享】生不逢時的好聲音SONY MDR-SA5000
SA5000+Entreq Atlantis平衡升級線:
Entreq Atlantis是目前我聽過的升級線中,聲音我最喜歡的,
而SA5000也是目前動圈耳機中,我聽到潛能最大的耳機,
因此也將SA5000換上QBT 199的Atlantis升級線試看看,
Atlantis升級線,頻寬大細節多,SA5000聲底改變不少,
原本的SA5000聲音聽起來較為精實,聲音偏瘦,
在Atlantis升級線之下,SA5000聽起來相當磅礡飽滿,
聲線變得更加豐腴,韻味、解析及密度大幅提升,
在聆聽古典爵士,聲音格外的滑順細膩,
有著農夫線獨特的韻味,以及良好的寬鬆感和活生感。




心得結尾:

總結來說,SA5000是一隻聲音偏解析、密度高,聲線非常細膩的耳機,
三頻非常均勻,低頻量不少,下潛相當深,高頻延伸極佳,
音場極大,音色非常的甜且討喜,聽人聲非常悅耳,
會這麼強調,是因為小弟手上的耳機密度解析和SA5000相比,
沒幾支能比的上的,說他是退燒動圈耳機也不為過。

SA5000是一支非常非常特別的耳機,
即使到了現在,它的素質放在動圈旗艦之列,都不是問題,
但我不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產品。

原因之一是SA5000的故障率相當高,
目前認識有在玩SA5000的朋友,手上的SA5000幾乎都有返修的經驗。

其次是SA5000聲音難以處理,從SA5000開賣到停產為止,
在當年很少有器材能把它聲音好好發揮,
直到今日,SA5000在我手上有發揮多少,這都是未知的,
SONY當年的技術,領先當代太多,我認為SA5000是做給未來玩家的耳機,
手上的CD3000表現也是如此,隨著器材的提升耳機提升也相當驚人,
這讓我不禁懷疑SONY Q010-MDR1到底能有什麼樣的表現。

時至今日,SONY的耳機產品有了大幅的改變,
聲音的表現和以往差異極大,老SONY的聲音也只能是回憶,
期待將來在我手上的這些老耳機,能夠超越當代。
2016-10-29 19:25 發佈
之前聽到的SA5000,跟樓主的形容相似,相當瘦薄、空洞,低頻更是只有一小點。
好難想像改平衡之後的SA5000,真心希望有機會一聽。

Joshua_wu wrote:
前言:從初燒以來,...(恕刪)


一篇很棒的文

Joshua_wu wrote:
前言:從初燒以來,...(恕刪)

很棒的心得文
同是SA5000的用家幫推
這副耳機我用了四年
外觀已經殘破不堪了
樓主樓主保養的真好
我的耳罩都裂了
線改成CARDAS配ATL
用AccuphaseA類綜擴跟DA西裝聽就很滿足了
還沒有入平衡坑
對前端的反應真的蠻忠實的
我都用它來比較各種訊源
當初一萬多從雅馬遜買二手近全新的水貨
到現在都還覺得賺到
朋友的B&W P7完全不能比
好耳機一副

SRR1 wrote:
之前聽到的SA5000...(恕刪)

SA5000的低音只有一點點是在大部分的器材上
組合稍微更換一下他也可以給出有下潛有彈性的低音
前端發揮的好,是不輸現在一些旗艦的耳機的好耳機,可惜的是錢尼現在已無法維修以及容易損壞的問題,對它了解的人並不多。
Joshua_wu wrote:
前言:從初燒以來,對(恕刪)


耳罩還買得到嗎???
關心高檔耳擴, 從全[不能說]開始!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