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北極熊開箱】定義沉穩的紳士風範 - BeoPlay H3 ANC


(Credit: Meteor Juan,圖片均自行拍攝 & 後製。)



前言

對於喜愛高質感產品的朋友來說,丹麥品牌 Bang & Olufsen 「B&O」 一定常出現在您的參考清單中,這個由工程師Peter Bang和Svend Olufsen於1925年在丹麥的斯特魯爾創立的品牌,今年已經有 90 年的歷史了,除了本身就上長的音頻多媒體產品設計之外,B&O 最上擅長於將特殊挑選過的材質,搭配上精細的加工處理和靈巧的設計,將科技和設計平衡感加入產品中,讓產品有著出眾的質感來搭配使用者的絕佳品味。

對於一般音響玩家來說,B&O 這品牌往往不是首選,這理由無他 - 「價格」,優異的工藝設計同時也代表著更高的價格,這也是因為好的設計能夠提高產品的價值,價格方面稍微提高也是理所當然,但是對音響玩家來說,即便破到猶如石器時代的工業設計 (小弟絕對沒有說是 HiFiMAN),只要有著優異的聲音表現,就不阻礙產品在玩家心目中的價值;不過對小弟個人永遠都歡迎更好的工藝設計,即便這代表著更高的價格。

而今天所要介紹的 Bang & Olufsen BeoPlay H3 ANC 同樣保有 Bang & Olufsen 的精品血統,擁有沉穩低調的外觀,搭配髮絲紋路的金屬外殼和優異的做工,展現出獨特的丹麥質量氣息,這是小弟最愛的沉穩設計風格,低調但不妥協的設計,上產品顯得高貴卻又不至於過分搶眼。

除了優異的外觀工藝之外,H3 讓小弟最喜歡的就是其抗噪功能,對於長時間徘徊在咖啡廳的小弟來說,一般耳機雖然能夠提供一定程度的隔音能力,但是低鳴的冷氣和窗外的汽車聲,往往不是被動隔音能夠處理得住,這時候專為解決這個問題的主動抗噪耳機就是一個很好的打算。

小弟自己長時間擁有一支 Audio-Technica ATH-ANC7(a),這支舊版本的 ATH-ANC7 使用抗噪技術大廠 BOSE 的相同技術,當初就是看上這點才購入,果不如其然,不到半年 Audio-Technica 就被 BOSE 告上法庭(笑),然後就推出 b 版的產品;這五年使用下都相處愉快,但體積較大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小弟,所以有在考慮是否要入手入耳式的抗噪耳機,是過了幾款產品之後,發現不是抗噪效果不出色,就是在音質上有太過嚴重的妥協,就在準備要放棄尋找之時,朋友剛好入手了一支 Bang & Olufsen H3,就順理成章地借來玩玩。



產品設計和特色

▼ 產品外包裝使用銀灰色配色,同樣如同其他同類型產品一樣,搭配上產品的外觀概念圖,對於 B&O 這品牌來說,這樣的設計斯乎有點普通。


▼ 產品外包裝背後著重於介紹耳機的抗噪功能和其外觀等設計特色。


▼ 由於外包裝並沒有甚麼特殊之處,我們就直接來看包裝內的放置,H3 使用了一整片後塑膠材質固定耳機,並且在容易刮傷的部件都貼上透明膠膜來保護。


▼ 耳機和固定處的交界也很用心地使用絨布貼來保護,可以看出在內包裝上 B&O 還是下了不少心思來提升開箱體驗。


▼ 配件部分除了一定要有的使用說明書,H3 還附贈一條專屬的充電USB線 (H3 內建可反覆充電電池)、飛機專用轉接頭和一只絨布材質的攜行袋,攜行袋的封口處有一個帶有 B&O 標誌封口器。


▼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耳機本體最性感的地方,H3 的耳機本體後半使用帶有髮絲紋路的金屬外殼,官方宣稱這是由整塊鋁金屬切削打磨而成,同時表面使用陽極處理來增加耐磨性,再利用極精細的工藝小心地打上 26 個 Micro Bass Port 低音調整氣孔,這展現出 B&O 極佳的工藝技術。


▼ 耳機本體前半段很可惜的使用塑料材質,但塑料材質的表現非常光滑無脫模點,整體來說做工還是相當精細,下圖是卸下耳套的樣式,同時可以看到辨識左右耳的標誌。


▼ B&O H3 同時具備支援 iDevice 的麥克風線控,方便使用者調整音量和接聽來電,下圖右邊大大圓形部件,就是 H3 放置抗噪電路板和電池的所在位置。


▼ 抗噪模組的部分只有一個簡單的開關和一只指示燈,設計簡潔沒有多餘的按鈕,在開啟的時候指示燈會發出淡藍色光芒,在充電時同樣也會有橘色燈號作為提示。


▼ 耳機導線插頭使用 L 型四極插頭,插頭部分有特別加長以避開多數手機外殼的厚度。




主觀聲音評論

本次評測的樣機應該完全新品,由圖片中可以看到連貼模都還沒有撕去,為了保證耳機振膜完全的熟化,我們將其進行了超過 100 小時的 Burn-In,H3 聲音維持非常穩定的風格,在煲機前後並沒有明顯得變化,在驅動上也是相當容易,這樣穩定的表現讓 H3 非常適合搭配智慧型手機使用。

如果您在找一支能夠忍受錄音品質較差音樂的耳機,那您剛好來到對的地方了,BeoPlay H3 ANC 有著令人意外的沉穩表現,柔順的高頻搭配為流行樂特別調整的低音,讓 H3 能夠將音樂不必要的惱人瑕疵撫平,但這絕對不是說 H3 在細節方面的表現不好,反而在該有的細節部分,H3 能夠非常完整的刻劃出來,但是帶入非常柔和又甜美的調音,刺耳的齒音?刮耳的凌厲擦弦聲?在 H3 聽起來都是那麼都柔順又美好。

像是在 帕格尼尼:魔鬼顫音 Diabolus In Musica:Accardo Interpreta 中的 La Campanella 曲目中,在一般以明亮高頻抓住使用者耳朵的耳機上,這樣的曲目聽起來難免有點不好受,但在 H3 極為溫潤的高頻下,輔以優異的中、高頻銜接,將小提琴的滑弦、頓弓、顫音、擦弦技巧表現得淋漓盡致,尤其在搭配一些素質不高的播放器時,H3 也能夠表現出令人滿意的水準,當然如果您在意 H3 稍暗的音色,那這樣的表現就可能不太適合您。

中頻部分也是 H3 的一大亮點,聲音完全沒有侵略性、粗魯的感受,表現得由於良好教養的紳士一般,溫和、穩重、優雅,稍微帶有一絲成年男性的濃郁厚重的嗓音,卻又表現得足夠舒張,讓該有的光亮感保持住,即便在大動態的歌曲下,H3 也是如此的不徐不疾;H3 在人聲表現上相對的濃郁,雖然不如高階動鐵那般直白和中性,但卻也透入出令人愉悅的溫潤、甜美聲音,且帶有動圈單體中極少見的優異控制性,在 Olivia Ong 的 Sweet Memories 中更能顯出其甜美的歌喉,對於喜愛甜美人聲的買家來說,這絕對是一個非常大的誘因,並且聲音能夠隨著播放器等級的提高而有所增進,這點讓人非常愛不釋手 (準備好汰換掉您的訊源了嗎?)。

H3 低頻有著明顯的修飾痕跡,也許這對於部分發燒友來說不是件好事,但對於純粹想要在咖啡廳中,慢活的享受一首樂曲的買家,這樣圓潤且富彈性的低音,相信是每一個買家所樂意見到的,穩定且不挑前端訊源的低頻,讓即便搭配素質不高的播放器,也能享受到該有的韻律感和樂趣,如果真的要挑毛病的話,這位沉穩溫和的紳士,在極端爆棚的低音下,就顯得有點太過拘束和溫和,但相信這也不是在咖啡廳中享受悠閒下午時光的主要配樂。

偏暗的高頻和柔順的音調讓 H3 絕對不是屬於凌厲解析力的那一群,但均衡、沉穩的音色表現,讓 H3 在不同樂曲中一致性的展現出從容的一面,優異的層次感、柔和、舒張又帶著溫潤、圓滑的聲音邊角,並且最大程度的保留該有的細節,是這價位耳機難得一見的出色表現。





經過上面的介紹,也到了該給評分的時候了,評分總是殘酷,好在好的產品永遠不會被埋沒 ;)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 BeoPlay H3 ANC 的評分:


編輯評分
★★★★
Excellent
--------------------------------------------
●整體評分: 9 (考慮抗噪價值)
--------------------------------------------
●設計: 9

●特色: 8.5

●聲音表現: 8.5

--------------------------------------------------------------------------

優點: 出色的抗噪能力、精美的外觀設計、優異的做工、沉穩不絮亂的聲音表現。

缺點: 耳機導線彈性過強、抗噪組件的體積稍大。

總結: Bang & Olufsen H3 擁有非常出色的抗噪能力,搭配即便在大音壓下沉穩的聲音表現,加上其對前端訊源的極高容忍度,讓他成為喜歡在咖啡廳徘徊的文藝工作者,不能錯過的選擇之一。

--------------------------------------------------------------------------



寫在最後

最後要感謝朋友外借小弟測試樣機,讓小弟能夠長時間的體驗這支優異的抗噪耳機;再來同樣要感謝女王大人,在接案忙碌的期間,還抽出時間幫小弟後製圖片;同時也要感謝正在看文章的每一位讀者,有您的支持是小弟撰寫文章的動力,建議您能夠多參考其他專業評測人員的文章,以期獲得一個更加客觀的評論。 :oops:






技術規格

● 型式:入耳式動圈型
● 驅動單元大小:Ø10.8 mm
● 頻率響應:20 - 16,000Hz
● 麥克風:MicroElectrical-Mechanical System (MEMS)
● 重量:40g(不含導線)
● 內建電池:350 mAh,約20個小時使用時間,充電時間約2.5個小時
● 設計師:Jakob Wagner
● 附屬配件:Comply耳套 (M、T-200)、USB充電線、攜存包
2015-12-20 15:56 發佈
謝謝熊大分享,話說開頭幾段的「 今年已經有 90 您」應該是90年吧,可能打太快打錯了喔
沈默的小傑 wrote:
謝謝熊大分享,話說開...(恕刪)


感謝小傑大的回覆和提醒

小弟真的沒有注意到,現在已經修正了

再次感謝您的提醒

YaziLightar wrote:
(Credit: Meteor...(恕刪)

好久沒看到yazi大開箱了,好文好圖
商業攝影..活動外拍都接..我常在head4混..請搜尋hata6136就好
hata6136 wrote:
好久沒看到yazi大...(恕刪)


感謝hata大的回覆

小弟近期時間比較騰不出來,所以在文章撰寫上進度有點落後,手上還有不少東西要和大家分享,希望之後能夠有多一點空閒時間,也期待再看到您的新文章
聲音走向跟抗噪能力跟Bose qc20比有差嗎?
Hideape wrote:
聲音走向跟抗噪能力...(恕刪)


從一個月前就爬了很多文,日歐網友和媒體評測的共識是
如果你屬於視噪音如敝屣的人,還是買QC20

看到好幾位日本網友異口同聲
以為H3 ANC隔音能力可以跟QC20相比
沒聽就買下去,然後覺得錢白花的 XD

因為本來的H3可說是半開放式設計,隔音能力偏低
H3 ANC的意義是音質比QC20好,但是在保留這種音質之下加強隔音
它應該不是QC20那種以與世隔絕為主題的耳機
"耳機其實對我可有可無,但我一買就買了一萬多塊的耳機"

YaziLightar wrote:
(Credit: Meteor...(恕刪)


北極熊大趕緊去開箱V-MODA Zn阿~~~~~~~
這幾天想逛看看有無開箱(畢竟它算限量版)
逛著逛著.....就盯著你的M100開箱文

然後盒子就出現在我電腦桌前了(本來在逛耳道,又變成了耳罩)

Hideape wrote:
聲音走向跟抗噪能力...(恕刪)


Hideape大您好

很高興可以和您討論耳機的事情

關於您的問題,下面 ijst大的回文算是解答很大一部分

H3 的優勢就是在抗噪下保留足夠優異的音質

但是不得不說,Bose還是抗噪技術的龍頭,的確有其一套

聲音風格部分,H3 在溫柔的底蘊下,保留足夠的解析力

並且聲音更加穩定也容易控制

Bose QC20 則是更加深沉昏暗,解析力部分稍微進入不太能接受的程度

不過他的重點是在抗噪,在音質部分的著墨本來就較少

算是取向不同的產品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 Audio-Technica AD2000X

ijst wrote:
從一個月前就爬了很...(恕刪)


非常感謝ijst大的回覆和解答

小弟非常贊同您的心得,寫非常高興您提供豐富的資訊
耳機: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s & Audio-Technica AD2000X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