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我在 AndAudio.com 也有發我只是直接轉過來給沒在 AndAudio.com 看過的人看)
前言: 我並沒有為這隻耳機拍照 我手邊沒相機 我又不太會拍
所以 我拿官方討論區的網站給你們看
http://hq.52v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72&extra=page%3D1
我文筆不好請見諒
首先
我先講聲音以外的東西好了
這隻耳機的包裝非常地糟基本上可以說跟散裝一樣
這會讓很多人不敢買 我是相信他很好聽才買的(比我預期的還好)
我覺得的他若有完善的包裝銷量會更好
就配戴感而言我剛用時是非常得緊 我拿東西把它撐開後就好很多
它用的是金屬支架應該是很耐用
它有附兩種耳罩 一個是蛋白質皮 比較小 一種是絨布的耳罩
比較大 兩種的聲音都不一樣 我目前是用絨布的耳罩
因為蛋白質皮 的耳罩不夠大我戴起來不太舒服
裡面還有附調音用的透明貼紙 讓使用者封住耳機上方的氣孔
我之後會說封住的差異
還有四個調音海綿
我是沒用那個東西
剩下的就是贈品的耳機(我現在不會說贈品耳機的心得)
和3.5轉6.35的轉接頭
接下來講聲音的部分吧(個人聽感)
我大概用了100個小時有了吧
接下了聲音心得會用絨布耳罩來寫
我一開始使用時就覺得這隻耳機的
解析很高所有的聲音都很清晰
只不過這支耳機的低頻很強
有些聲音會被強烈的低頻給蓋過去
這時候就可以封住上面的氣孔來減少低頻
我覺得就算封住上面所有氣孔低頻還是挺多的所以不用擔心封住所有氣孔會沒有低頻
人聲的部分我是不太會講(或許跟我聽的音樂有關西)
我覺得人生的部分表現的還不錯
還算挺有味道的(這麼說或許大家看不懂)
高頻的部分我是不太熟
我只能說我覺得高頻的部分還不錯
音場我覺得還算可以
畢竟這是封閉式耳機
調音貼的用途
調音貼基本上是用來減少低頻的
只不過也會影響其他聲音
全不貼的話低頻會非常的強烈
鼓聲好像會一直在那裡似的
只貼中間的氣孔就可以減少不少的低頻
其他的聲音就比較容易聽到
只貼前後兩個跟貼中間很像
只不過弦樂的聲音比較明顯
所有氣孔都封住的話
就還挺容易聽到所有的聲音
聲音的部分就先這樣吧
以後我可能會補充
總結
這隻耳機既新奇 有好玩
然後我看了淘寶上的評價就決定買這支了
買了之後讓我覺得很滿意
至少買了有賺到的感覺
這讓我更相信價錢不等於好的聲音
或許哪天會再買他家的產品(若哪天他出開放式的大耳罩 我手上這支是很大只不過我覺得沒K701大)
其實淘寶上有不少家賣長的同樣的耳機(聲音大概不同)
只不過這家是我覺得最用心的
題外話
其實這家的平頭耳塞在head-Fi還挺有名的(註:ClieOS他是誰我不太清楚)
http://www.head-fi.org/products/ve-zen/reviews/12756
這是討論
http://www.head-fi.org/t/759219/ve-a-new-and-impressive-earbuds-brand
以前自己寫的評論...
高阻?啥叫高阻?就是耳機的阻抗值較高,以簡單的歐姆定律來看, V=I*R, W=V^2/R, 當R變大時,如果效率不變,如果要給單體等值的電流or功率,來發出同等音壓,則需要更高的驅動電壓,這就是問題點了,高阻耳機對驅動級要求比低組高,但驅動瓦數電壓大了,則得面對更大的power supply,高熱度,更大的gain,跟更高的noise,故以便攜來說,這是個不好的設計方向.一般常見的高低阻分界大概是100歐,高阻耳機很有名的就是深海HD-600,650,也以難驅動出名
其實耳塞就是便攜用的,搞高阻以商業角度來看是無意義的,但大陸人另闢蹊徑,弄出了高阻小耳塞,最有名的就是PK1,醜不拉基的小耳塞.卻賣破千元.還一堆人買,但也因高阻難驅動的特性,讓評價也很兩極,推不動就是高音在響,中低量感不足,這也有點像低效喇叭,那優點是啥?讓一堆人趨之若鶩?個人覺得也很類似低效喇叭,有更緊密的聲音(高Q值),收放快,低頻深潛,動態大,分析感強,乾淨,空間開闊,定位好.但反向來看就是聲音較冷冽,缺乏微動細節,音樂表情,樂器間連結感差,融合度低,耐聽度較差.
300塊耳機是低阻,這三隻從右到左阻抗逐漸升高,上述的特色就越來越鮮明,300塊耳機聲音蓬鬆愉悅,容易驅動,極低頻響應弱(<40hz),而高阻則在極低頻多了個5-10hz,高頻往上倒是半斤八兩,12khz以上就都聽不到了,高阻耳機聲音彈跳感強,清澈,樂器分離度高,但某些樂器的形體感就會較瘦,聲音也較緊張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