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隻耳機都RUN了500小時以上,確保熱化程度足夠

(左為 VSD5預設銀線版非換線版、右為 VSD3銀線非換線版)
用了點表格簡單可以看出差異...
規格部份 :
| Vsonic VSD3銀線版 | Vsonic VSD5預設版 | |
| 驅動單體 | CCAW混合式動圈 (鈹合金振膜) | CCAW混合式動圈 (鈹合金振膜) |
| 靈敏度 | 108dB/mW | 108dB/mW |
| 阻抗 | 25Ω | 32Ω |
| 頻率響應 | 5Hz - 31.5KHz | 5Hz - 31.5KHz |
| 使用線材 | 1.3M 6N無氧銅 (此版本不可換線) | 1.3M 6N無氧銅 (此版本不可換線) |
| 台灣定價 | $ 1,890 | $ 2,490 |
從規格上來看,兩隻的線材都是同一條皆不可換線,外殼也是通用的款式 (差在顏色不同),
外觀來說,細看的話其實單體也分不出太大的差距... 接點上也是幾乎完全一樣的,
根據官網的數據來看,最大的差異應該是在 "調音" 的地方,VSD5請了郁志曰先生來調音。
再來一個官網資料的整理表格...
音樂類型 :
| Vsonic VSD3銀線版 | Vsonic VSD5預設版 | |
| 適合音樂 | 流行 、電音 、動漫 、搖滾 | 弦樂 、女聲 、流行樂 |
| 味道表現 | 無特別標註 | 主打三頻均衡 |
官方資料大概就是以上表格說明的,如有問題請見Vsonic官網
由於這個價位的耳機應該都是不會有特別播放器的,所以這一次就單用手機直推,
並且關閉EQ等化器,減少外在的調音干擾...
最後直接來分享兩款的主觀聽感差異,希望對各位選擇上有幫助。
聽感差異 :
| Vsonic VSD3銀線版 | Vsonic VSD5預設版 | |
| 低頻 | VSD3換上銀線後的低頻算是量很少的,可是少的情況又跟5的整體不同了些,如果說5是均衡下的熱情,那3的銀線版就是凸亢中的熱情了。 低頻的量"質"在鼓聲硬聲敲下的那個瞬間,但是沒有太鼓的那種"咚~~"的延續感,稍為偏向小平鼓的那種迅速帶過的清脆味道。 | 跟VSD3比起來,5的低頻更是厚了些許,不過還不會到"很重"的感覺,如果跟他牌的比較大概有點像鐵三角的CKR系列的那種感覺。 這方面或許是使用了官方銀線的關係,整體的低頻更勝VSD3的平淡感,稍有熱情的聽覺感受。 |
| 中頻 | 銀線版的VSD雖然改善了銅線的過多低頻,不過原始的3就屬低頻加重版,這點在中頻可以清楚的感覺出來。 低頻和中頻稍有"黏著"在一起的感覺,導致整體下來的中頻有點"凹陷感",音場和聲音的亮度都輸了一小結,對照下會有VSD3比較悶的感受,不過單一體驗下是比較難區分出來的。 | 對照VSD3之後,中頻第一個感想會覺得"亮"了許多,男聲的表現會比較不清楚一些,大概要到貼近高頻的地方會非常的明顯感覺出來。 VSD5的中頻更是凸顯了人聲的韻味,沒有太多的濃厚調音,但又能帶出音場開闊一些的效果,明顯勝出VSD3銀線版。 |
| 高頻 | 高頻的第一印象會是會覺得稍暗的聽感,但這種"黯淡感"卻不是那麼的不舒服,有點偏向壓抑住的那種感覺,再加上中頻的凹陷感會有拖延的味道感受。 男聲的表現雖然有點沉,不過不代表說不耐聽,最簡單的說法應該是"反應比較慢"這樣或許更能體會,抒情類別比較不容易發現這點。 | 同一首歌在節奏就能體會到更開闊更亮的感覺,很明顯的可以區分出3和5使用同條線的差距,可是卻有種後遺症出現,那就是"刺耳感",偏高頻的女聲會有微弱的高頻齒音和略刺感... 不過換到男聲後完全改善了3的那種黯淡沉默感,亮度提升的效果恰到好處,而稍低一些的女聲就沒有刺耳感的出現了,各有所好的地方。 |
| 整體聽感 | 如果說真的是喜歡熱情、喜歡日系味道的,VSD3銀線版會是比較適合的,雖然稱不上三頻均衡,不過也沒有太明顯的缺點,而價格上更是便宜一些,這也是最大的優點。 至於好不好推呢? VSD3比起5更是好推了一點點,直推下沒有無法發揮的地方,但調整EQ的反應確有一些些的遲鈍。如果是直接手機聽而不搞東搞西的調整,我想VSD3銀線版是個好選擇。 | VSD5的調音很直接的超越3,三頻的表現的確更平均了不少,而音場的廣度也是往上再多了半層樓的水準,推力上要比VSD3銀線版再多個5~10%音量才會平等,稍稍的難推一點點。 整體來說,問題只有一個點,那就是過高頻的刺耳感,不靠EQ的調整下這點些許可惜,但VSD5的EQ反應卻是更靈敏的,可玩性高的好選擇。 |
以上關於VSD3和VSD5的分享到此結束,希望對選購上有一定的幫助,
感謝各位的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