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iPhone怎麼也照不贏Eric那棵蔡司,還外掛了D800E的變態機身...
不過聽感文,這次真是有不吐不快...
讓我翻出了塵封的mobile帳號...(什麼?我只發過一篇回復文而已?!)
(按:Eric和阿凱是我在耳機店裡的好友,兼賺我錢的老闆)
即便以前沒有買過CIEM(客製化入耳式監聽耳機)...
戴起VE6對我來說,異常的順利。
這個耳模非常的貼合,邊緣沒有完全照耳模翻印,有再作修正,所以在一些動作,嘴巴開合造成耳型變化時,仍能有舒適的服貼。
在iPhone6發表的前夕,我拿到這隻木頭心,經典紫的六單體耳道。
說沒興奮迫切是騙人的,
畢竟出動了316位小朋友(還不包括在後面看顯微鏡的那位),等待了53個日出日落。
VE的做工相當不錯,我設計的金色點,上的很細膩...
甚至工程師還透過臉書回覆我進度以及確認木頭用料等...


(照片由Eric提供)

(這張是我用 iPhone 5s照、修)
但其實我買下這隻耳機,是冒險買的。
因為VE的公模機並不符合我的耳型,所以我在試聽時,並沒有辦法體會Eric說的那種感覺。
反倒是韓國的H牌,說實話我聽起來還比較好。
(可以看圖中,我紫色的材料,遠大過木頭面板,就是因為我耳朵的洞的大小和形狀比較不同)
但當我按下手機play鍵後,那種驚艷程度...
即便六小時後,apple watch宣布能在同一個觸控面板上分辨出觸控和按壓的衝擊
都還不及VE6在我耳朵初響的震撼。
不要誤會,我其實很討厭神化產品,我也可以承認在我親自戴上我耳模前,
我並不是很接受對於VE6的一些讚嘆文。
我知道她好,但不知道可以好到什麼地步...
對我而言,公模機很糊...
想像一下,你懸浮在一間黑暗的空間...
右手邊不遠處一盞鎢絲燈緩緩亮起,一隻義大利花雕小提琴,悠然的響起...
在這懸浮的空間裡,突然在左前方黑暗處,女音獨特的嗓音相輝映,又一盞燈亮起...
兩盞燈中間的餘光中,你依稀看見一個指揮身穿燕尾,背向你,若隱若現...
這時光度持續提升,指揮前面的管弦樂團,越來越清晰...
當整個空間正被光揭開序幕的同時,突然你聽到右後方,
Gibson Standard leading進來...
爵士鼓Highhat的反拍開合,Fender Jazz Bass映著節拍切入...
不只有她的方位,更有自己不同的高度...
你發現自己所在的位置,正是鼓聲的中心,由你為同心圓擃散開來...
這時樂音的浪潮堆到了關鍵樂章,如同再隱藏不了的霸氣,整個炸開...
彷彿上帝創造光的瞬間,整個空間亮了起來,你發現,你彷彿置身一顆近乎圓形的橢圓體中...
各種樂音在x, y, z軸的位置各自擺開...
--------------
嘈嘈切切錯雜彈 | 大珠小珠落玉盤
銀瓶乍破水漿迸 | 鐵騎突出刀槍鳴
當扳鈕切向X1,彷彿有人改變了世界,這橢圓又變得更橢圓了一些,
由約20Hz到200Hz的中低音,鋪出一條廣大筆直的公路通向遠方...
定義了地平線...
頓時...
--------------
星垂平野闊 | 月湧大江流
兩岸猿聲啼不住 | 輕舟已過萬重山
迷之音:原來中國古人早就已經會寫聽感文了...
好了,還是寫點正常人看得懂得文章吧。
VE6的中頻真的很漂亮,低音下潛和Q度非常得宜,高音延伸的相當纖細。
確實跟我以前不以為然的聽感文講的一樣,三頻相當均衡,確實沒有唬爛。
如果你有聽過SHURE 535 LTD,UE 900,GRADO SR225...
你會發現,這幾個耳機根本互補...
(她們或許不是頂規,但是我自己有的耳機,所以拿作例子是因為我真的聽過)
一個中頻漂亮迷人,一個空間定位獨立性佳,一個Q度形狀明確充滿熱情...
恩,你知道我要說什麼,VE6真的集這三者於一身...
(迷:但價錢根本超過三者加起來阿!!!!)
買下去前,我聽阿凱和Eric說,等你拿到客製化的產品,至少比公模再好上20%...
可對我而言,是公模只有客製後20%不到的實力...
(當然有沒有那麼差異,就看個人了,至少我的耳朵形狀是這樣)
這是一種很難言喻的經驗和聽感...
聲音形狀定位,明確立體到,你甚至會一點點癢癢的或是雞皮疙瘩...
(臨場感就像理髮阿姨拿推子推你鬢角一樣真實)
IEM(入耳式監聽)聲音,我不會告訴你好像在羅馬競技場一樣的音場,擺開架勢一般...
那是耳罩的天下...(雖然我可以告訴你VE6,確實有一點這樣的錯覺!)
但,你會覺得,每個聲音,根本是「在你耳朵裡面發聲」一般的明確透明...
比起站在指揮台聽交響樂的感覺,她更像是一個小宇宙放在你耳朵裡...
以上,個人聽感,當然不只有用手機聽,也用過桌上設備聽過...
也是初開聲,聽說之後會有衰聲期,期待穩定run開後...
另外不要誤會我不喜歡耳罩,存錢買LCD3 ing...
----------------------------------------------------
版友提出做工疑問後之後記:
我把在24樓的整篇貼過來,以便初讀本文的讀者...
我想大家有點誤會我的意思了
V6是我繼LCD-3之後,想衝的一隻耳機(還是先有個耳罩嘛)
或許我把VE6形容得天上有地上沒的
但不代表他是完美的
DT48e在我心中有不可磨滅的地位,因為太真實(有玩樂團你就知道當PA時他多重要)
一樣,在聽女子十二樂坊時,我也喜歡1964 V6還有VE4,更勝過VE6
各有千秋
不過既然提及到了做工,至少這玩意可以眼見為憑
今天情商了Eric 借用店內1964,JH客製化耳機為比較
(注意:我沒有批評他家的做工,我甚至覺得有些感覺,就是要空心的殼才會有的聲音,因為在單體發聲的時候已經先在空殼中共鳴了)
先來看看1964 V6


上圖,是我用PS圈起來的,下圖是乾淨的原圖
可以看到,紫紅色圈選處,是調音片的黏合膠,藍色部分是單體的黏合膠和面板...
其他地方是空心的
接下來看一下JH


一樣提供原圖和圈選圖
可以看到紫色圈選處是最後導音管,是實心的(音管當然是一個隧道)
紫紅色就是單體黏合處
其他地方是空心的
最後是VE


圈選處,完全是實心的
再換個角度看

我想應該是滿明顯的
後記:
經詢問Eric後,他說經詢問過VE後,是這樣的
VE的用料是膏狀的(其他家不清楚)
所以放進去後,基本上可以穩定位置,再灌入更多膏狀物(填滿)
然後去照射紫外光後就會硬化(照紫外線定型和硬化,難怪不怕太陽曬會褪色一一)
(參:http://www.my-ear.com.tw/visionears-lab/)
所以做出來最後是實心的
以上大概是這樣摟
個人想法分享:我想,做成實心,是為了抑制震動吧
但有些就是空心的空間感或共鳴感會更明顯
VE6聲音比較厚實,線條形狀優,但就像我原文說的
他是在一個近橢圓形的空間感,要多開,還是有限制的
另外一些要強調清亮感或某些區塊,也不若V6和VE4的微V型調音優
就像版友回覆的,希望下次旗艦能有VE4的空間感音場
實際說明了這部分是VE6的難處
以上,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