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開始接觸RUN IN這門學問
發現最重要的就是循序漸進一定是很重要的
如果一開始
就想要用很大的音量去嘗試
那一定是會傷害到單體(多或少)
另外就是非常不建議用所謂的粉紅噪音或是白噪音
來RUN IN 新機
至少要到100個小時以後
再從很小的聲音慢慢讓耳機沒RUN到的頻率練習釋放
這樣RUN IN才會從 生硬->彈性->全面響應
這個過程來產生RUN IN的實質效益
不過我發現小耳機
真的還是不適合做太激烈的操練
因為小耳機的振膜無論是動圈或是動鐵的
其實都還滿細緻的
如果在一定音量的程度下操壞了
可能一般人也不會發覺
而且一般維修只要單體沒有明顯故障
只是某些頻率 比如說低音變少 或是音場改變
有些原廠也不會給這部分做維修(推說聽不出來)
所以RUN IN還是要很小心
我自己的經驗是希望提醒大家
如果想嘗試RUN IN千萬不要草率因為買了比較貴的機器就想趕快RUN IN出好聲音
花多一點時間先從小聲的去感受他聲音的本質
再慢慢的找出不傷耳朵也不傷害單體的平衡音量
過一個月以後 再慢慢開始放大音量 我相信如果以這個前提
一定可以體會到聲音的彈性跟整體的變化
達到完整的RUN IN效果
會提出這篇文章主要還是希望大家不要因為網路上很多RUN IN的文章
就胡亂的拿一些其實適合RUN 音響喇叭的噪音來RUN 耳機
那樣對低阻抗或是單體比較小的耳機來說
只會永久傷害到他的元件 讓以後在某些頻段
都因為失去彈性而失去本來的音質
也希望各位有研究RUN IN的朋友們
也可以分享你們RUN IN的意見跟看法哦~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