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音樂傳真 MUSICAL FIDELITY V-DAC(純dac)

大家好,小弟生平第一次發開箱文,
有些地方可能不夠專業,
如有錯失的話還請各位多多見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其實這次升級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從購入耳擴之後,
耳擴把音效卡的數據放大,
耳機多了一些原本聽不到的雜音(應該就是所謂的底噪),
才意識到到底電腦內的電波干擾有多嚴重,
小弟四出尋找解決方法後,
這次的主角就在這裡出現了

v-dac是一部售價8000台幣左右的dac,
V-dac在台灣和香港都沒有太大人氣,
如果你在外國網站head-fi搜尋Musical Fidelity V-DAC這幾個字的話會出現40多頁的結果,
也被評為是可以越級打dac的dac,
2009年9月英國音響雜誌Hi-Fi World的DAC評比曾經給出以下的排名:
1st Benchmark Dac1s
2nd MF V-Dac
3rd Cambridge Audio Dacmagic
3rd Stello DA 100
4th Beresford TC-7510
5thn MGL Symphony mini dacpre
6th Russ Andrews Fubar II USB

請留意的是第一名的Benchmark Dac1s是一款售價4萬多台幣的dac,
第3名的Cambridge Audio Dacmagic也是一款售價1萬1千的dac,
而第2名的v-dac是一款售價8000左右的dac。





開箱:

這次購入的東西
左邊是techlink的光纖線,
中間就是主角MUSICAL FIDELITY V-DAC,
右邊則是被店員推抗而買的usb線


盒子正面


盒子背面貼著保養書


把膠盒拆開,非常簡約的包裝


v-dac正面,很清楚寫著有什麼插口,
右邊的都是in put由上而下分別是:12v電源插口,光纖,同軸,同軸和usb+光纖的轉換制,最後是usb端子,
左邊是out put的rca端子,也只有一對rca out put(小缺點?)


右邊in put特寫


左邊out put特寫


白色盒子裡面是火牛


看樣子就知道是很弱的火牛,網上評論大多數都推薦另外加購火牛


說明書,都英文的直接無視,恩
是時候上機聽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為我的耳機系統都是一些比較冷門的器材,所以在試聽之前首先介紹一下我的耳機系統成員



ONKYO SE-200音效卡(聽說已經停產了,某些地方可能還買得到),
這張音效卡的特點就是人聲很美很美,中頻好聽,高頻低頻都一般般,樂器分析力差


耳擴G&W AT-F100,特點是特別為鐵三角耳機調音,耳機插上去三頻都會變得圓潤(01有開箱文)


耳姬是有名的ATH-AD1000 (在此感謝藍藍大的如初戀般失心瘋敗入的 ATH-AD1000,和azureimf大的孤獨象牙塔推薦(推坑?)我購買這款擁有動人女聲的耳姬,我也從此掉進深坑了)

系統接法:電腦->ONKYO SE-200音效卡->光纖out->V-DAC->RCA->G&W AT-F100耳擴->ATH-AD1000
試聽的是用光纖線接上光纖端子



我先把耳機戴上,音樂都還沒放出來,我己經呆了
原本電腦運作時的干擾聲,完全消失了
我把耳擴轉到耳朵能接受的最大音聲,用手盡量蓋著開放式耳機的漏音孔
都絲毫,完全聽不到底噪的聲音

測試歌曲:シャノ - 夏恋花火
EGOIST - All Alone With You
    supercell - 君の知らない物語
    Duca - My Song
澤野弘之 - Hone ~in this corner~
澤野弘之 - Release My Soul

歌曲都是無損flac,
想試聽的話都可以在youtube找到

聲音特性:

先說v-dac最利害的部分,
如果你有聽過華碩的音效卡/dac產品的話,會覺得華碩的產品的分析力強,
但v-dac的對聲音分析力比華碩更勝一籌,出來的聲音非常銳利,速度很快,
亦因此可以聽到原本聽不到的樂器聲,樂器和人聲的定位也非常清晰,
它的聲音充滿刺激感,但並不會刮耳,點到即止,好像坐帶你過山車一樣,挑戰你的極限但其實又十分安全。

人聲方面,比起onkyo se-200直推,人聲有點後退(個人是認為se-200的人聲太前了),但樂器並不會因此而成為歌曲的主角,如果onkyo se-200直推是7人聲:3樂器的話,v-dac就是5.5人聲:4.5樂器.
至於人聲的細節不減反增,接上v-dac後明顯人聲的細節更多了,onkyo的特色也沒有因此而消失,人聲依然是充滿onkyo的味道(音染?)。
而v-dac跟se-200一樣是暖聲底的,
不過v-dac比較偏中性一點(可以叫做微暖不冷嗎?)。

但Dac跟人類一樣,都是沒有完美的(超天價器材除外),
而低頻正是v-dac的弱點。
se-200的低頻下潛不算深,但接上v-dac後就更慘了,雖然ad-1000不是主打低音耳機,但也明顯聽出分別,
低頻下潛得更淺了,低頻量也變少了,日本和外國的網友有表示更換電供後低頻會變好,但我相信不會就此改變v-dac低頻比較弱這個特性。

音場方面,接上v-dac比起se-200音效卡直推,橫向音場大小幾乎沒變,
但接上v-dac音場變得比較立體,用se-200直推的話音場明顯平面得多。


v-dac的優點有:
1.卓越的分析力,聲音非常銳利,速度感強,可以聽到原本聽不到的樂器聲
2.很高的性價比,外國的網站V-DAC經常是跟價格高一級的Dac在比較
3,聲音有立體感,樂器和人聲的定位也非常清晰
4.聲音細膩,細節多
5.多種音源輸入方式

而缺點則有:
1.聽久了會累,因為聲音相當刺激,相對其他dac來說聲音不耐聽
2.低頻相對較同級dac為弱,低頻淺,低頻量少
3,輸出方式少,只有一對rca out put

總結:用這個價錢買到這種聲音質素實在難得,聽說v-dac第一代己經停產了,現在出的是銀色的v-dacII,
聲音沒有變差,只是價錢貴了差不多40%
我給v-dac很高的評價,打星的話我會給V-DAC
4.3/5星

文章好像有點太長了,謝謝各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題外話:
之後我接上usb端聽了一下
系統接法:電腦->usb->V-DAC->RCA->G&W AT-F100耳擴->ATH-AD1000
我先把耳機戴上頭上,音樂還沒放出來,我已經不想聽了,因為...
剛剛消失了的電腦的底噪音回來了!而且還是加倍的底噪音,原來usb比pci槽的情況還要慘,
可見我電腦的電源污染有多嚴重,本來音效卡用rca out也有同樣的問題,
但為何把我音效卡轉用光纖線OUT就可以解決問題呢?
有大大能解答一下嗎
2013-04-12 22:54 發佈

Syaapu wrote:
大家好,小弟生平第一...(恕刪)


把USB的Vcc pin貼起來試試看!

光纖沒有電在跑應該是主因吧!

USB跟RCA都有電在跑

chrimpeg wrote:
把USB的Vcc p...(恕刪)

圖片汁源



但一般來說這種等級的DAC走USB也不會有太大的底躁影響吧
除非是很古老的電腦
某老闆好像蠻推的

另外他不是還有個v-can可以合體嗎XD

s4272 wrote:
某老闆好像蠻推的另外...(恕刪)


V-CAN的推力不少,價錢又合理(5000多台幣)
也是值得一試的作品



新一代產品V一DAC兔
Syaapu wrote:
大家好,小弟生平第一...(恕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