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佈於Wing's Laboratory - [開箱]我也變Apple User - iPod Classic入手
新裝備入手 - Apple iPod Classic 160GB (Black);目前的隨身裝備 (上圖) - iPod Classic 160GB + Fiio E17 + UE TF10。
話說本來是想等到今個月12號Apple的發佈會開完, 看看IPC會不會有更新 (都幾年沒新版了) , 不過8號那天實在沒忍住沖動, 下班就沖去電器店買了一塊這樣的小磚頭回來~~
為什麼這麼急著要買? 不多等幾天? 因為我實在不想再每天用手機一邊聽歌一邊被Whatsapp打斷, 聽到一半被e-mail打斷, 坐地鐵或進電梯某些地方收不好會聽到很大的底燥。
好吧, RAZR MAXX的音質的確不錯, 在手機中算是數一數二好, 不過不停的被打斷實在很麻煩, PowerAmp播無損檔又很粍資源, 開多幾個Apps就會Lag (不是說手機Lag, 而是PowerAmp播歌會Lag= =) , 而且容量也是一大問題, 本身遊戲的data已經很佔容量, 又要另外再放無損檔, 32GB的SD Card很快就會放滿, 所以160GB的iPod算是最佳選擇。
還有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每代iPod Classic的音質都有分別, 就算12號真的有新iPod Classic發佈, 我要在店家找到Demo機來聽最快也要等半個月 (IPC這東東, 本港的大型電器店就剩百老匯有賣了, 百老匯都是先清舊貨再賣新貨的............) , 加上新版的音色也不知道對不對我的味, 所以還是買現有的版本算了。
廢話說多了點, 是時候開箱了~~
開箱
外盒正面 - 明確的告訴你這裡面裝的是iPod Classic (Black) , 連Apple標誌都沒印在正面, 非常簡潔 (貌似簡潔這風格被Apple給佔用了的說, 各種簡潔的設計出現都會被果粉說成是Apple的風格, 還真扯)。
盒側 - 明確告訴你這是iPod Classic, 還有被咬了一口的Apple標誌, 沒什麼好說的。
開盒 - 一打開就看到iPod Classic本體, 被膠好好保護著 (啞面黑真銷魂)。
底層 - 本體拿開, 底層是USB線, Apple的爛耳塞 (你就一直在盒中長眠吧!!! ) , 還有個不知道要怎麼用的Dock connecter (我這時才發現怎麼沒有USB充電器=3=)。
中層 - 中層是一個紙盒, 留到現在才拆。有兩大張Apple貼紙, 然後是說明書和保養書 (吐糟, 說明書還真簡短到不行, 直接上網看完整版manual還比較快)。
保護膠撕走, 這是鏡子不是iPod, 這是鏡子不是iPod (大誤)。#貌似這鏡面很容易就會變花面貓的說。
開機 - 選語言, 各種看不懂的語言都有, 還是英文看比較順眼。
驗明正身 - 是iPod Classic沒錯, 容量為148.79GB (不是160GB, 因為Apple和Windows的容量計算方法有分別, Apple是1000MB=1GB, Windows是1024MB=1GB)。
聽感
很簡單 - 聽起來就像白開水, IPC+E17+TF10, 聽起來就是清上加清的感覺;音染不敢說完全沒有, 但比我的RAZR MAXX還要少, 十分中性的音染。
其他就不多說了, Apple產品四周都有賣, Demo機很多地方都有, 大家行到街上去, 身邊總有店家會有IPC的Demo機可供試聽, 有興趣的請自己去找試聽, 畢竟音樂這回事太主觀, 不能說死。
#其實我沒特地去找過Sony, Cowon, iAudio等別家的MP3來試聽過 (只有Sony的Z1060有在Sony Style隨便聽過) , 一開始就鎖定IPC, 買前為保障起見才拿了Demo機來試聽十分鐘左右。
原因很簡單, 因為一般的MP3最大都只有64GB, 容量不夠大, 以我目前每一兩個星期就買一兩隻CD回來的習慣看來64GB不用半年就會灌滿, 到時就麻煩了, 所以我其實主要是敗在IPC的160GB容量下。
寫在最後
iTunes這software還真麻煩, 本身已經寫好metadata的WAV檔import進iTunes後沒讀到Tag是意料中事, 但沒想到作曲者這部分還不支援一首歌多個作曲者 (簡單來說就是與人名有關的Tags都不支援1人以上!!!) , Apple在Tags這方面多年來還是沒進步, 到底Apple這麼多年來在這方面幹過什麼=_=?
WAV檔不支援Tags沒什麼特別的, 轉成AIFF就好了。本來打算把WAV檔都轉成AIFF後就把WAV檔都刪掉, 誰不知原來AIFF檔的Tags只有Apple自己的產品才讀到, Foobar2000裡都讀不到AIFF檔的Tags, 這樣WAV檔就不能刪了, 結果現在是一首歌要放3份無損檔 (FLAC, AIFF, WAV), 多佔了1.5倍左右的容量, 這樣下去我的HDD很快就會塞滿了............(我Laptop裡頭的HDD只有320GB呀=_+)
還有一件覺得很無語的事, 就是為什麼IPC不支援視訊格式的Podcast呀? 明明IPC就可以播Video的說, 但偏偏就是Video類的Podcast不能播, 害我沒法坐車時看BMW TV, 一定要有電腦在手邊才看到, Apple的東西在軟體層面上真的太多限制了 (如果IPC也能像iPod Touch, iPhone等一樣JB解除限制的話多好www)。
最後讓IPC也聽聽音樂, 相中的是今天在學校導師那裡借回來聽著玩的Sony MDR-XB700。
PS: 我的導師跟我說這對人聲超後, 上擴一聽卻又不是。給他再聽聽, 原來是他的iPod Touch推力又夠又懶得上擴 (明明他玩具多得很, 便宜的有Fiio E7, 貴的也有很多Hifi, 家用擴, Mixer等............)。
PS2: XB700聽起來比較適合聽一些Westlife, Jason Marz那類的英倫男聲 (其實我的音樂裡70%都是英倫男聲, 女聲只有幾十首~~) , 拿來聽ACG和梁靜如這類的就算了吧, 不過這才HKD$700左右的東西, 就別對它要求太多了, 有機會的話再去找比它貴一倍有多的XB1000來聽聽吧。
PS3: 剛發現XB700拿來聽KPOP還可以, 不過聽慣了TF10, 總覺得XB700聽女聲不夠通透。
WingC. wrote:
(恕刪)驗明正身 - 是iPod Classic沒錯, 容量為148.79GB (不是160GB, 因為Apple和Windows的容量計算方法有分別, Apple是1000MB=1GB, Windows是1024MB=4GB)。(恕刪)
很棒的開箱文,不過建議更正一下,Apple算法和PC是一樣的,並沒有比較不同
應該說這是儲存裝置業界的算法,都是 1000MB=1GB (1024MB也沒到4G啦..)
你去買一顆500G的硬碟裝在PC上格式化後,實際可用空間也不到500G
在隨身碟,記憶卡上等等都是一樣
WingC. wrote:
這個我知道呀(讀it...(恕刪)
我知道Apple在系統內"顯示"檔案容量的算法和PC不同 (好像是雪豹後改的?)
實際在底層運算應該還是以1024去計算 (2^10)
但就我所知這個顯示上的差異似乎不包含在idevice上
例如32G iPhone不論是接mac或PC的iTunes,或是直接到設定裡檢查都是28G
64G的ipad也是顯示5x GB,扣除掉系統保留的空間可以推算idevice一律是以1024去計算的
所以樓主提到的Apple系統容量計算差異應該不適用於ipod唷~
不然您可以將ipod接上Mac的itunes,看看他會顯示160GB還是149GB
不過..在PC環境下1024MB在怎樣也不會等於4G吧
應該是筆誤?(鍵盤誤?)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