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麼多大家用了MP860 以前我都買iriver 有一天想說買買看創見的MP860 買來玩玩
結果一鳴驚人,一開始的原始設定音質的確不行,適當的調整EQ之後,某些音頻與寬度都出來了
感覺上一般EQ調整過高都會破音,但它不會,所以我在猜它的晶片在區分音頻曲線還蠻不錯的
在調整上都有一些優缺點,當適當配合調整之下好音質才會真正出現,對應耳機的歐姆值匹配上也是種學問
,大概有發現這晶片的優缺點,只要排開音頻衰減互相干擾地方,便可以把你的MP860提升到HI-FI音質
如在低音200hz地方別調太高 只要在正常多一格便可以,50hz大約多2格,而1K之後的選項可以依你們所用的耳機去做調整,因為每個耳機的音頻與共鳴方式許多不同,耳機好壞一定壞取決音色,但是必須耳朵聽的出來音頻與音質才是正確的方式,學習如何把音頻與寬度調出是須要一些耐心與用心聆聽,試著吧低頻與中高頻微調到互不音壓到對方,讓音樂的真實度傳出,而非一脈的把高音提高,或者把低音調低,這些都是一些HI-END的基本概念
希望大家一起練耳朵,把真正質的特性調出來,當然很多非一時就可以調的出,還是要多年的練習與聆聽,對於這一台的人聲部份可能大家更要用心,如何與你的耳機達到柔順不刺耳的人聲,以上是小弟的經驗分享,國產終於也有好貨,這樣子可調之下有此音質,實屬難得,必竟許多mp3隨身聽調不太出此音色。
之前送給家人兩台MP860,自己最近也入手MP870,但一直不知道如何調EQ,雖聽起來不錯,卻又覺得少了點什麼,還好逛到了這裡,自己再多爬文一下,終於對不同音頻有點小認識,調完EQ後真的大大不同,刮目相看,和跟我一樣需要的人分享。
以創見來說,頻率為80、200、1K、4K、8K,這些頻率的音感特徵大約為:
80hz
影響聲音的混厚感,屬於低音基音區,也是音樂風格的重要成份。調適當時,低音聲豐滿、柔和、混厚感。不足的話,音色變得無力、單薄;但過強的話,會出現低頻共振聲和轟鳴的感覺。顯響最明顯的是大鼓、定音鼓、鋼琴、大提琴、大號...。
200hz:
響聲音力度,特別是男聲力度。屬男聲的低頻基音頻率,也是樂音中和絃的根音頻率。適當時會感到渾厚有力,提高聲音的力度和響度。不足時,演唱聲會被音樂蓋沒,聲音軟而無力;過度時,低音變得生硬,或聲音不清晰、發悶、明亮度不足,和鼻音加大。
1Khz:
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也是人耳最敏感的頻率。是小鼓和打擊樂器的特徵音,也是大多數樂器的低次諧波和泛音位置。適當的話,聲音會表現透徹明亮。若不足,聲音會朦朧;過度提升則會產生類似電話的聲音。
4Khz:
穿透力很強,對聲音亮度和音樂層次影響大,部分女聲及大部分吹奏類樂器位於此頻段,是弦樂的特徵音(像提琴弓與弦的磨擦聲,吉他的手指擦弦聲)。人耳對這個頻率也很敏感,適當提升能提高聲音明亮度和清晰度。不足的話,聲音穿透力下降,聽覺力變差,語音模糊;過強會產生咳聲感,女聲的齒音也會太重。
8Khz:
影響語音的清晰度、明亮度,部分女聲、及大部分吹奏類樂器(像長笛、雙簧管、小號、短笛...) 便是位於此頻段,適當可以表現聲音層次感。不足時,音色會變得平淡;但過度提升時,短笛、長笛聲音會太突出、音色變得很尖銳,人聲齒音會明顯加重,音色發毛及凸顯背景雜訊。
目前自己小試了一下,偏愛底下兩種組合:
因是冷聲愛好者,第一種口味有點重:

讓耳朵休息一會兒,再回頭小修一下,目前較喜歡這個組合: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