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抱怨文,請大家不要戰我,意見不合者可以左轉離開...
之前我用過超級大雜牌,apia的mp5,
也用過方吐司,人因等等普通雜牌的mp4.
這幾個牌子的mp4按鍵都"超級難按"的!!
不誇張,那個按鍵好像卡死在殼上面,每次要按都要一直在那邊"凸".
每次都被按鍵搞得很火大...
造型不如國外廠牌也就算了,至少要好用一點吧~!?
後來在這幾台慢慢淘汰後,決定要買一台比較好的mp4...
但由於價前考量跟愛用國貨,我最後決定買滿多人推的創見mp850...
是啦!按鍵是有比較好按一點了!!
但是還是不太順暢.
沒套上果凍套時就已經卡卡的了,套上果凍套之後更是難按
不知道為什麼,反正案件也是感覺卡在機殼上
而且設計感我覺得滿普通的......
讓我想到以前哥哥也常用BenQ跟Asus的手機
的確裡面的功能還不錯,但是機體永遠都很普通!!
而且按鍵一定都不好按...
為什麼國產貨的殼一定要這麼差啊?!
每次去看設計展明明救很多擅長設計的人才啊!!
為什麼設計出來的東西還是這樣...
許多台灣廠商剛開始都是做代工
客人給我甚麼樣的外觀圖(ID),我就做出來給你
一旦要走自己的品牌,趕快找一些有工業設計背景的工程師
最好還能兼機構設計,並歸附在機構設計部門
於是機構領軍的情形下,工業設計師秉持的理念是
結構太複雜不做
供應商良率太低不做
成本太高不做
這種環境設計出來的產品,就是保守但不會出錯
(版主所提的例子,應該屬於這類)
反觀一些大廠,有獨立的設計部門
並且是凌駕於機構設計之上
對產品反而秉持的是
新概念、新製程、新材料
並經常參加國際上知名設計比賽,如"if"等。
(個人認為台灣精品得獎作品也不錯)
當然,做出來的產品,質感及設計感便不是一般小廠產品所能比擬的
台灣的一些大廠也有很高的設計能力,不過相對的價格一定會高於"菜市場"產品
小弟自承是"外貌協會"會員,買東西,外觀一定是最主要考量。產品的表面材質、接縫大小、段差、線條曲線及r角都值得細細品味。而一間公司若能對自家產品的外觀,包括按鍵按壓反彈力道,開關切替力量都要求的話,對功能的要求不用說會更加嚴謹。
大陸產品,按鍵不平整(哩哩啦啦),電鍍層沒幾天就掉,外觀塗裝(噴漆)磨兩天就磨掉了。你會對這樣的產品品質抱著如何的期望呢?
近年來,韓國產品設計能力大幅提升samsung, iaudio, iriver的外觀也大幅優於一些土砲機。大陸目前還在抄的階段,但看看一些山寨機的外觀處理已經直逼原廠,希望台灣能在這個領域多一點投資多加點油。
我有個朋友夫妻兩人是工業設計師,兩人都拿過德國IF大獎。他們常常在抱怨台灣的老闆本身不注重設計,開口閉口就是要「cost down, cost down」。
而老闆的這個觀念從哪裡來?從消費者來。因為只要是「國產」,會買的人就不願意花錢。台灣沒有能力做出來高檔的產品嗎?當然有。問題是你花了大錢開模不計成本的做出高檔產品,賣得出去嗎?願意花錢的人都去買Sony買Apple了。你去看看 IPEVO 這家公司當年設計出 Free-1 skype 話筒,質感多好。問題是在Nova在光華商場賣得最好的是擺在它旁邊那些兩三百塊台幣粗製濫造的無牌產品,而不是這隻得過設計大獎的、質感高雅的、但是要 $800 一隻的話筒。如果今天它是掛 apple 或 sony 等牌子,可能命運就大不同了。
抱怨這些事情之前,先問問自己花了多少心力與金錢支持國產品吧(非針對原PO,而是針對大環境)。
內文搜尋

X